最近,一位朋友去世了,身後留下了白發蒼蒼的老伴和四十出頭的兒子。朋友生前提起兒子,常是欲言又止,欲哭無淚。
兒子我見過,長得端正,高大壯實。一般小夥子有他的外貌,免不了神氣活現,但大概因為是無業人員,朋友的兒子卻精神萎靡。家裏來了客,他躲在自己屋裏,實在躲不過去,出來草草打個招呼,便無聲無息消失了。實在說,這樣也少了尷尬,對著這名成年後仍在啃老的兒子,客人除了客套寒暄,還能說什麽?
兒子曾是父母的驕傲,走到哪兒,大家都誇兒子長得好看。可惜到了初中,學習已很吃力,後來好不容易進了一所被戲謔為“垃圾中學”的高中部,功課越來越差,開始一兩門,之後幾乎門門掛科。
那幾年,朋友常緊鎖眉頭,托人給兒子請家教,似乎家教是神藥,服用了神藥,兒子會突然開竅,成績會翻身,朋友夫婦會獲得解放。夫婦倆是工薪階層,為了支付家教費,省吃儉用。那是二十多年前,每個月的家教費用八九百元,而那時候上海職工的平均工資(在職的,不包括下崗的)才1300元左右。兒子最終留了一級,好不容易對付完高中。
兒子本不想上大學了,但又不清楚自己能做什麽。朋友夫婦左勸右勸,終於把兒子勸進了私立大專去學習計算機。這所大專入學容易,隻要交得起學費,基本都錄取。父母的本意是,大專畢業或許能改善兒子的工作機會。
可是,兒子進了學校不到一年,就念不下去了,於是幹脆不念了,逃回家裏,天天打遊戲。朋友夫婦一看這還了得?整天囉囉嗦嗦,軟硬兼施,給兒子分析利弊。要說朋友的太太,其囉嗦是遠近聞名的,一開口,東扯西拉,絮絮叨叨,沒有重點,而且說著說著,被自己的情緒帶著走,莫名其妙哭哭笑笑。想來,兒子要忍受“強度”嘮叨也是很痛苦的。
這牽涉到一個人的個性,有的孩子會為了躲避父母的囉嗦而奮發圖強,遠走高飛。譬如我表哥的兒子,也是學習馬馬虎虎,父母一說他,他就生氣。大專一畢業,立馬離家出走,自己租房住。上海房租貴,他自然是住在破破爛爛的遠郊房子裏。父母心疼寶貝兒子,幾次三番叫他回家,他根本不理。這麽個又窮又倔的小夥子,換過不止20次工作,時而有一頓沒一頓,但就是不回家。他倔強的個性,外加1.84米的個頭,吸引了不少美眉。這位在年輕人普遍不願意結婚的時代竟然結婚了,而且女方欣然接受“裸婚”,可見還是有人相信愛情的。表哥夫婦喜出望外,囉嗦是利劍,斬斷了兒子對父母的依靠,促使了兒子的獨立。
然而,朋友的兒子卻寧願忍受父母嘮叨,也不邁出家門一步。朋友用盡了所有關係,托人為兒子找一份工作。高中畢業,又不願意從事體力勞動,最後總算得以去電腦店當營業員。可是,幹了兩三個月,兒子辭職不幹了。問他究竟想幹什麽?他低頭打遊戲,不理不睬。
朋友夫婦對兒子是又怨又愛,恨鐵不成鋼。每當怨氣上來,囉嗦,囉嗦,再囉嗦。歲月在話語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兒子轉眼30歲,再轉眼,40了。朋友夫婦年紀大了,囉嗦不動了,或許是對兒子徹底死心了。
其間,朋友夫婦退休了,一家三口天天守在一起。靠著父母的退休金,以及一點兒租金,維持小康生活不成問題。兒子曾陪著父母去各地旅遊,幫他們用手機查查地圖,定定車票旅店,拎拎包,拍拍照,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
遺憾的是,靜好的生活轉瞬即逝。前幾年,父親得了不治之症,這時,兒子似乎懂事了。每次父親去醫院,兒子陪同去,父親走不動了,兒子推輪椅,父親住院了,兒子去探望。兒子在身邊,父母感到安心。要是身邊沒有身強力壯的兒子,隻靠瘦弱的妻子獨自照顧病人,日子會艱難得多。年邁的父親對兒子越來越依賴,至於兒子沒有工作,脾氣古怪,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父子情深。
朋友是個要強的人,一輩子努力,周圍人的認可和好評,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這樣的性格,離世時或許帶點兒遺憾,因為兒子全然不像他。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啃老不是單方決定,而是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如果父母不包容兒子的不作為,兒子不忍耐父母的嘮叨,這家人不可能聚在一個屋簷下。父母不必抱怨兒子啃老,十有八九是他們願意讓兒子啃。兒子也不必抱怨父母嘮叨,是他選擇聽嘮叨。當然,假使啃老的兒子有良心,啃老也有積極的一麵。如這位40歲的兒子成了年邁父母最理想的伴侶和照顧者。總之,兒子能遇到如此“大方”的父母,父母能遇到如此“戀父戀母”的兒子,福兮禍兮,均為緣分,隨緣吧。
好故事,謝謝海風分享,問好。
衡量孩子的好壞沒有標準。
自己喜歡就好。
在這裏也看到過這樣家庭,兒子老大了一直在家住。父親離世了,他在家倒可以陪伴母親了。
"每次父親去醫院,兒子陪同去,父親走不動了,兒子推輪椅,父親住院了,兒子去探望。兒子在身邊,父母感到安心。要是身邊沒有身強力壯的兒子,隻靠瘦弱的妻子獨自照顧病人,日子會艱難得多。年邁的父親對兒子越來越依賴,至於兒子沒有工作,脾氣古怪,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父子情深。 "
讀到這段,心裏挺感動.娃其實是善良的娃,無奈不能或無能麵對社會, 惹不起躲得起,哈哈哈.
這個社會,這樣子的老實啃老娃不會更少,隻會更多.
也覺得孩子可能有點問題。
做父母和孩子都不容易,海風姐最後一段總結得好。
很同情這樣的兒子和這樣的父母。隻有他們自己生活下去,別人無法感同身受。
大的市麵差勁,瓜眾肯定會有感覺,視頻中的阿姨爺叔八卦說,大廠外企白領精英再就業無門,都轉做小生意,即使在崗的也在未雨綢繆,說的都是無奈的現實,與抹黑唱衰沒一毛關係。
其實現在,學數理化的能力不好,非傳統的職業有很多。
比如,打遊戲就可以是一個職業,參加 esports 比賽,能掙好多獎金。
但要是懶,就沒辦法了。
我很小的時候,全時住我家裏的保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一家父母要出門,給懶兒子脖子上掛了一個烙餅,整張烙餅夠他這段時間吃的了。
結果回來,兒子已經餓死了,烙餅隻吃了離嘴近的一圈,遠的那圈懶得用手去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