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這代中國人長大的是這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這是1957年老人家對年輕人說的。
一轉眼,1957年過去60多年了。曾經八九點鍾的太陽,不知不覺到了黃昏。黃昏半明半暗,經過一天的奔波,人也變得慵懶,看看風景,浮想聯翩,朦朧中會看到些不太真實的美,自然界的美麗中,摻入了主觀意境的夢想和美化。
有時候,紛亂的思緒會關注到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譬如說,1957年的老人家那會兒是多大年齡?哦,64歲。當他說出上述那段話的時候,除了鼓勵年輕人,也免不了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吧?他的青壯年都過去了,即便人們高呼萬歲,他也知道多數人活不過百歲。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老人家自稱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一定明曉“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必然結局。
眼下,我的同齡人幾乎都退休了。隻有個別說是退休無聊,不願意回家跟老公或老婆大眼瞪小眼,而情願在辦公室跟同事大眼瞪小眼。當然,也有些務實的,希望再多掙些票子,雖然自己這輩子不一定花得了,但應該留點兒給後代。
他們對兒女的擔憂也有原因。稍許看看新聞,便覺得經濟情況不妙。且不說國家經濟如何,單說個人或家庭。可能亞裔還行,未雨綢繆在文化的DNA裏,一般人都會存點兒錢,以備萬一。但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就不好說了,一輩子的月光族,甚至日光族,還有不少是滬語老話裏說的“脫底棺材”(有了錢馬上用完,沒錢變賣家當)。環視左右,不少人整日擔憂如何支付賬單,或者靠刷信用卡度日,一旦哪兒出了差錯,就可能淪為遊民。為了逃避焦慮,吸毒的、嗑藥的、酗酒的似乎越來越多。哪怕沒有落到那個地步,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日子過得相當辛苦。至於所謂的美國夢,對許多人來說,成了永遠的、不可實現的夢。
反觀國內,疫情前還那麽牛,各城市燈紅酒綠,杯盞交錯,鶯歌燕舞。突然間,這一切黯淡了,甚至消失了。哪怕是繁花似錦的上海,百貨公司名牌店紛紛關門大吉,連小弄堂的小攤小販也大量撤退,據說因為企業倒閉,年輕人中年人麵臨求職難,錢難掙了,大家勒緊褲帶過日子。
跟上海朋友聊天,房市在縮水,物價在上漲,醫藥費貴得離譜,還要擔心下一代能否獨立生存。有人哀歎,好日子過完了,隻剩下苦日子了,可憐的下一代,說不定要苦一輩子呢,怎麽著也得給他們留點兒錢。
其實,缺錢的年輕人,今天過的日子比我們年輕時好。那時候,大家都窮,難得去餐館吃飯,買東西貨比三家,盡量買便宜的,有衣服穿就好,對牌子不敏感,至於買房子,從未想過,更別說收藏古董、書畫、金銀財寶了。今天沒錢的年輕人,也難得去飯店吃飯,買東西也盡量挑便宜的買,也不在乎名牌,更對收藏不感興趣。表麵看來跟我們差不多,實質上卻不同。
當年是物質匱乏的大環境,周圍人的經濟狀況差不多,而且多數人也未曾經曆或目睹過“好日子”,卻以為自己過著幸福的日子。從書上看到,舊社會的人都皮包骨頭,三根筋挑起一個頭,吃野菜樹皮。我們有吃有穿有住,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可以說,大家對物質的期望不高。現在則是處處物資過剩,年輕一代又見證了父母(我們這代)從無到有的過程,無形中使得他們曾經對未來抱有期望,而現實讓他們非常失望。
我們這代是戰後“嬰兒潮”,人數眾多,整個世界似乎都圍著我們轉。不一定是由於某些大佬關心我們,而是我們的“人多勢眾”。
拿上海來說,我們這代要上學了,各種學校如雨後春筍般蓋起來。要就業了,工廠商店湧進來許多青工,還給外地農村送去幾十萬知青。要結婚成家了,家具成了熱銷貨,供不應求,上海買家具還要憑票供應。我們有點閑錢買金銀首飾了,上海的黃金飾品店天天擠破頭。我們要買房了,房價年年飛漲。我們有了更多的閑錢了,有些人熱衷於包裝自己和兒女,於是名牌奢侈品熱門起來。還有的開始收藏郵票、古幣、字畫、老人家像章和小紅書,市麵上五花八門的舊東西怪東西都有了價值。
忙著忙著就老了。我們這代人有些計劃去養老院了,各種養老院紛紛出籠。我們的身體部件老化了,營養品保健品市場樂壞了。老當益壯的拚命鍛煉身體,健身房的生意紅火起來。有些人需要請保姆了,住在海外的基本請不起,但是有不少公司在研究“機器人保姆”;國內的保姆工資開始飛漲,上海是年年上升,六千、八千、一萬...... 保姆依舊供不應求。結果是,海內外的我們這代都在盼望機器人保姆早日問世。
當然,還有另一麵,我們不買房,而打算賣房了,房價下跌。我們老到不需要買名牌奢侈品了,結果無論哪個國家的奢侈品商店生意都一落千丈,不少隻得停業,尤其是那些開在國內的名牌店,幾乎都撤了。我們也不再買金銀首飾,別說黃金首飾店,連黃金首飾廠都辦不下去了。
人們常說,我們應該隨著世界而改變,但是不能否認,世界也隨著我們而改變。因此,每當我聽到老同事老同學哀歎自己老了,被世界遺忘了,便提醒他們,隻要這代人還在,世界無法忽視我們。當我們消費的時候,世界一片繁華,當我們停止消費,世界一下子衰落了。因此,世界依舊是我們的,至少部分是我們的。
昨天去舊金山中國餐廳飲茶,滿堂60歲以上的老人。照理說,工作日的中午,來用餐的應該是周邊公司商家的雇員,但這家飯店的食客幾乎都是銀發族。而且還不止一代,有六七十歲的,更有八九十歲的,像似老頭老太帶著父母(老老頭老老太)出來吃飯。看來隻要我們這代人在,餐館生意依舊興隆。
圖片均為原創
如蘇蘇所說,顧好眼前,珍惜當下。
即使現在習包子滾下台,即使再一次撥亂反正,再一次對外開放,也已無即於事,這種敵對關係一旦形成,客氣的說法叫:競爭對手,就不會輕易的放棄,當年老鄧敲開美國的大門,那是用一場戰爭交換來的,
一切都皆有因果關係,戰狼叫喚的有多歡,得到的下場那會就有多慘,這一劫厲害國是逃不過去的,從國家的層麵來說:再一次東山再起的周期,恐怕將需要幾十年~乃至是上百年的時間,這也就是毛澤東與黃炎培談到的~曆史周期論,若從個人的層麵來講,今後將會是一年不如一年,明年恐怕比今年還差,習包子已經公開呼籲韭菜們:要準備過苦日子啦,如若不信可以走著看!
謝謝海風好文,祝好。
年輕人似乎更喜歡點外賣,比到飯店便宜,又節省時間:)
讚好文,今天部分和海風姐撞帖,關於錢的問題。我也發現舊金山的老式廣東早茶當地的老年人居多。孫小姐,哎。。。。。
海風好. 能跌跌撞撞走到晚年,能吃飽喝足,有片瓦遮風避雨,已是大幸事了.
孫小姐大概是指那位紐約州的州長助理,厲害國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