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提起女兒,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最終還是忍不住了。過幾天,女兒的男朋友將遷入女兒的住所。我一聽就說:這不是挺好的嗎?(為了敘述方便,重複一段我們的對話)。
朋友:可是他們還沒結婚啊。
我:什麽年代了?未婚同居非常普遍。
朋友:聽上去總是不大好。
我:在美國很正常,同居是他倆的私事,誰管你?入鄉隨俗吧。
朋友:你知道某某的兒子吧?跟人家台灣小姑娘同居三年了,突然就不要人家了。某某覺得特別對不起那個小姑娘,再三道歉,把兒子罵的,我就怕我女兒也落到這個下場。
我:別看低你女兒,還不知誰甩誰呢。換個角度想想,就算某某兒子跟台灣小姑娘結婚了,也不能保證白頭到老。過了三年,夫妻鬧離婚,也不是沒有可能。
老友對我的勸告不以為然。我深知,作為母親,總希望女兒的生活是最完美的,找個如意郎君,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和和美美,白頭到老。實際上,我也相當傳統保守。但是理想歸理想,生活本身稀奇古怪,父母的著眼點,不能光放在理想的結局上,也該考慮兒女是不是生活過了,在生活的過程中,有沒有感到幸福,領悟到人生的含義,豐富了個人的閱曆。
剛才出門散步,發現了一家“激進分子”。這家的院子裏,有一塊大黑板,上麵用天藍色的粉筆寫著:Tradition is peer pressure from the DEAD(傳統是來自死人的同伴壓力)。這四個大寫字母DEAD用的是白色,字號大了幾級。我邊走邊想這句話,或許在騷動不安的青少年時代,我會非常熱烈地擁抱這一謬論。年輕人,不成為憤青,不做點出格的事,多少有點錯過了什麽。當然,我也花了些工夫去猜測這家的主人長得什麽樣,有過怎樣的經曆……
言歸正傳。老友的女兒,如果是因為年少,輕易同居,母親的焦慮也可理解。但是,女兒已經三十一二,從伯克利畢業後,在職場闖蕩了八九年。提及女兒的職業和高薪,老友常喜形於色。唯一不足的是,女兒的婚嫁大事進展緩慢。
女兒工作後,也談過幾次戀愛,都無疾而終。之後,老友不停的“提醒”和“勸告”反倒疏遠了女兒,女兒一聽她叨叨,要麽轉話題,要麽悶聲不響。
轉眼,女兒到了三十。三十,曾經被稱為未婚女子的“大限”。老友自己,正是為了在大限之前把自己嫁掉,跟一名大學生交往了不久,盡管不甚滿意,還是決定嫁了算了。記得她當時說: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之後,丈夫來美國讀博,老友帶著女兒來伴讀。為了供丈夫讀書,老友脫胎換骨,去餐館端盤子,替人看孩子,在農田裏摘草莓,什麽活都幹。漸漸地,老友成了豪爽的“勞動大姐”,告別了小鳥依人的“嗲妹妹”形象,丈夫竟為此不喜歡她了。兩人分手的時候,丈夫得到了博士學位,老友看似一無所有,卻有了強大的內心,她什麽都沒要,隻要女兒。老友在國內大小也是個工程師,經過幾年苦苦奮鬥,最終在矽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過上了小康生活。
在美國長大的女兒,自然沒有“大限”的概念,但有生理時鍾的催迫。三十歲,開始積極上網談戀愛。不久,遇到一位在蘋果工作的土耳其裔電腦工程師,工程師是伯克利的博士,三十有八,深目高鼻,深棕色的眼睛和卷發,也算有才有貌。不足的是書念多了,舉止有點木頭木腦,單身多年,習慣了自說自話,說出話來,有時不討女孩的喜歡。
一對三十多歲,高智商高學曆,富有人生和職場經驗的男女,對於戀愛婚姻是認真的。他們的交往,平等理性,兩人商討了如何加速雙方了解,一旦溝通出了問題,如何讓對方知道。因此,他們的約會,一開始頗具“目的性”,如交換對財務支出管理的看法,讓雙方了解各自對金錢的態度;一起出遊,熟悉對方的生活習慣;共同打理院子,觀察對方的動手能力等等。如此這般交往了幾個月,兩人相處的目的性減弱了,因為他們喜歡在一起。
我提醒老友,男友已經拜見過未來的丈母娘了,女兒也特意跟著男友去土耳其住了兩個星期,拜見未來的公婆。據說,未來的婆婆每天在家準備美味的飯食,雖然跟未來的媳婦語言不通,婆媳見了麵互相微笑,媳婦還主動幫婆婆做家務,深得男友家人的讚賞。事實上,剛從土耳其歸來,男友馬上送上鑽戒,兩人也算是訂婚了。
按照老友傳統的想法,兩人就該趕緊辦個婚禮,名正言順地住在一起。可是女兒卻另有打算,她決定要跟未婚夫先同居半年,再決定是不是要結婚。女兒把這半年當作“試婚期”,雙方萬一發現有絕對不能容忍,也不能妥協的地方,要分手還來得及。試婚的目的是為了讓婚姻更牢靠。
我聽了連連誇獎:這一對很有理智,既然男女雙方都保留了選擇權,作為母親,你還擔心什麽呢?
老友擔心,這對都老大不小了,試婚結婚的,會不會錯過了生孩子的大好時光。對此,她女兒倒也直率,試婚期不打算避孕。她欣賞男方的高智商,希望生下來的孩子同樣有才有貌。不管試婚是否成功,如果有了孩子,她就是中了大獎。
老友責怪女兒考慮不周,單身母親的日子可不是那麽容易過的。
我勸老友:想想你自己吧,當年那麽難,你也把女兒培養成才了。你女兒,事業成功,收入豐厚,起點比你高出了好幾檔。再說,試婚也有成功的可能吧,說不定半年後奉子成婚了。就算試婚失敗,你能以一己之力把女兒帶大,她也一定能帶大自己的孩子。你啊,真是瞎操心!
同意海風和鬆鬆 ,覺得老友女兒的想法挺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