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個人資料
海風隨意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板是明智的“維持會長”

(2021-01-27 13:09:05) 下一個

有一陣,我主管海外留學,法語、俄語、華語、韓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波斯語等十多個語種,每天跟不同國家,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人打交道。

一天,跟三位阿拉伯學院的院長開會,他們分別來自伊拉克、黎巴嫩和敘利亞。阿拉伯人熱情散漫,特別能說,他們紮堆的地方,猛一看,跟我們中國的村落,和街頭聚集跳廣場舞的地方差不多,哇啦哇啦的。不同的是,老爺們老娘們各一圈,不越界。阿拉伯世界盛行口語文化,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書麵語太正規,有點像文言文,跟口語隔開十萬八千裏,導致許多人能不寫就不寫。阿拉伯世界方言又多,因此這國那國之間,偏見誤解不少。

三位院長,個個能說會道,口若懸河,隻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毫無邏輯。為此,我事先做了準備,把要討論的問題打印出來,從一到十。剛把提綱發給他們,三人一齊開口,一個對第三點發表意見,一個評論第五點,還有一個一下子跳到了第八點。更離譜的是,他們根本不聽其他人在說什麽,三人各說各的,因為沒有人附和,火氣慢慢上來了,最後互相大吼大叫,叫得自己怒氣衝天。我再三提醒他們一個一個來,但實在拚不過他們的大嗓門,白白浪費了一個小時。

好在我已經跟他們個別交換過意見,本希望三個學院聯盟,把教學大綱設計得更棒,看來隻能讓他們繼續走不結盟路線了。

我疲憊不堪地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向他匯報情況。

剛進門,老板就起身跟我握手,問我要不要來杯綠茶。說罷,從抽屜裏拿出一盒袋泡茶。還關切地問我:你還好嗎?

於是,我開始抱怨那些不可理喻、沒有邏輯的阿拉伯人,他認真地聽著,時而對我說:我知道。我理解。

接下來給我來了一段他父親的故事。老板的父親是土耳其外交官,曾經被派往中東列國,擔任過土耳其駐伊拉克、伊朗的大使;母親是瑞士人。老板從小被送到歐洲的寄宿學校,除了土耳其語,還精通英、法、德、波斯語。要不是他提起自己的背景,大家都以為他是美國人。

老板不慌不忙,娓娓道來:我父親每次調任,發現又被派往阿拉伯國家,都要沮喪一陣。請不要誤解我,這不是說阿拉伯人不好,而是他們的文化傳統跟土耳其不同。他們喜愛說話,可是抓不住重點,說得太多,又不能兌現,在那些國家,沒有效率可言。當然,讓我父親最不高興的是,阿拉伯國家缺水,多年以前,洗澡都不那麽方便……

聽著他的故事,我早把三名阿拉伯院長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起身告別,老板一再叮囑:有需要我幫忙的,馬上來找我。

在我負責的留學項目中,最頭疼的是波斯語。美國跟伊朗斷交這麽些年了,去哪兒學波斯語?還是找波斯語教授谘詢一下吧。

人未到,一股濃烈的香水味飄了過來,伊朗也缺水嗎?我暗暗想到。兩位教授西裝革履,禮貌周到,弓著腰跟我寒暄,隻是這種寒暄,明顯隻是出於禮儀。等說到正題,他倆互相謙讓,彼此恭維了一陣,第一位終於開口,說了伊朗文化的悠遠綿長。第二位說得扭曲迂回,德黑蘭的繁華,伊朗的詩歌,伊朗的大學之母——德黑蘭大學。二位言下之意,要學波斯語,一定得去伊朗。豈不是廢話嗎?於是,我問他們,哪些國家哪些地區伊朗移民比較集中。聽說美國洛杉磯的Westwood,有一條伊朗街。那麽,伊朗的鄰國土耳其和其它中亞西亞國家,有沒有伊朗人社區呢?二位答非所問,模淩兩可,可能是不了解情況,也可能因為這是他們的交流方式,喜愛把簡單的事情,迂回化,高深化,複雜化,他們的思維就像是波斯地毯密集複雜的花紋,曲裏拐彎,讓外人難以理解。

事後,兩位發來Email,稱與我會麵讓他們受寵若驚,他們謙卑地向我表示謝意和歉意。又是沒有實際內容、帶點虛情假意的客套禮儀。

匯報工作時,老板不斷點頭:非常理解你的困難。伊朗人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告別時,老板說:有事給我打電話。

相對而言,俄國人有邏輯,基礎教育水準高,繃著臉,嚴肅、深刻。可惜,去俄國要辦的手續太多,治安也不太好,我們隻能去前蘇聯的盟國,比如烏克蘭、白俄羅斯、拉脫維亞等,這令俄國教授大為不滿,他們用居高臨下的口吻告訴我,這些國家永遠無法與偉大的俄羅斯相比。他們說的可能有理,但是實際情況是,我還是得想法把俄語點辦在俄國以外的國家。俄國人厲害,戰鬥民族,跟他們說話,他們的回答不是“打打”就是“捏捏”(打=yes,捏=no)。

韓國人,近年來長得越來越像了,女老師,五十歲以下的,幾乎都身經數刀,來開個會,都不忘人手一個名牌包。他們開會基本不提問題,一味記筆記。會後,私下向我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一位打扮精致舉止粗率的老師,衝到我麵前兩尺不到,瞪著我,口氣生硬:我帶學生去首爾,為什麽非從舊金山起飛?

我解釋:為了節省留學經費。舊金山離學校兩小時車程,學校會為師生派大巴,比這麽多人坐飛機去舊金山,便宜了90%以上。

那讓大巴到我家來接我。

不行,大巴不是出租車。學生都是開車到學校搭乘大巴,學校可以免費泊車。

我以為說得很清楚了,可是韓國人裏一根筋的比例相當大。

過了兩天,接到電話:如果我把車停在學校,你能保證安全嗎?

如果你不願長期停車,可以打的到學校。

又過了一天,如果可以打的到學校,為什麽不可以打的到舊金山機場?

你去算算距離和開支。

仍不放棄:我家住在學校去機場的途中,為什麽不能讓大巴來接我。

隻能重複:大巴不是出租車。

韓國人擅長“牛皮糖戰術”。“識相”是什麽?不存在他們的文化裏。不管你怎麽解釋,他們堅持己見,典型的 tunnel vision(管子視角)。要對付他們,就要讓自己成為更有韌勁的牛皮糖。

我把這事當作笑話講給老板聽。他說:她這麽說嗎?是這樣嗎?讓人不能相信。

韓國老師的糾纏不休,終於讓我不耐煩了,我告訴她:如果從你家到學校這麽小的事都解決不了,那麽去國外難免會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我們需要考慮是不是該派一個更有處事能力的人去出差。

韓國人去韓國出差應該算是肥差,這名老師當天下午就出現在我老板的辦公室。

第二天遇到老板,他笑嘻嘻地告訴我,最後一盒紙巾快用完了,得去補充給養了。說罷,拉開抽屜給我看,裏邊有茶包、速溶咖啡、紙巾。聲淚俱下的控訴者一到,他立馬遞過一盒紙巾。

老板的心情不錯,分享對付各種人的經驗。不管是誰,不管對方的身份多麽卑微,他第一做的就是以禮相待,為來人倒上一杯咖啡一杯茶。當對方怒氣衝天,大聲控訴的時候,他會故意放慢語速,降低聲調,低柔的聲音可以讓對方慢慢平靜下來。

我承認自己還得努力修煉,同時告訴他:我從你這裏還學到,說話要盡量用動詞,不用形容詞。

老板愣了一下:這點我自己也沒意識到,你倒很會觀察。

在老板的眼裏,世界上的問題多如牛毛,各國各派誤解反感仇視,相當正常。因此,能維持住一個相對平靜的局麵,沒有公開撕殺、放火、搗亂,就很不錯了。平靜的氛圍容易讓大家心平氣和地為人處事。領導的作用無非就是做好“維持會長”,如果能維持住平衡的局麵,又給人釋放情感的渠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就是對人類作出的貢獻。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的老板是理性的維持會長。

世界上的矛盾基本是由“應然”和“實然”之間的差距引起的,就是人們心目中的“應該如此”和“實際如此”總是不一樣。如此去看,許多事,沒有對錯,沒有是非,每個人的應該和事實本來就不同,人家憑什麽要接受你的應該和事實?做領導的關鍵,不一定是評判是非,解決矛盾,而是維持一個和平的局麵和一個包容的氛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當一門課來學,就覺得各國的人有時可恨有時可笑,蠻有趣的。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這工作確實太難搞了,青菜蘿卜各有所愛的,佩服!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鼓勵。跟各國人民打交道的一點體會。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非常有意思有觀察的好文,最後一段也總結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