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

獻給我們這些六七十, 八九十的新新一代。
正文

2020 記錄之二:老年話題

(2021-01-17 11:33:21) 下一個

2020年 記錄之二: 老年話

2020大疫情中,大家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齡群體相對高的病亡率,老年話題引發了一些關注。 作為老年群體的一員,我們自己也需要發點聲音。

1.老年, 要忍讓

當新冠病毒在全球許多國家大流行,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新冠病毒是家庭矛盾的放大器“。

確實如此。因為疫情,大人,孩子被困在家裏。 孩子失學,大人或失業或被迫在家辦公,共處同一空間的人多了,每一個人都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軌道,麵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這些壓力的釋放,引發並放大了家庭的一係列矛盾。

疫情前, 孩子大部分受教育的時間在學校,接受的是相對比較專業的教育。失學在家,失去了和同齡人遊戲玩耍的機會, 接受著各種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教育”其中不乏一些來自於“心理專家”或網絡大咖們東拚西湊,斷章取義所得出的“育兒寶典“。一些值得質疑的“寶典”被冠以科學的名義,強加在沒有發言權的孩童們身上。他們真的不易。這種經曆對他們身心的傷害,可能要他們成年以後才會被社會認知。

疫情中,大人們更不易。家長們或失去了工作,或留家工作,離開了熟悉的生活軌道和社會工作環境。畢竟家庭隻是生活的一部分,大人們需要在社會工作中尋找並體現自己的價值。現在被迫脫離了社會,並且還要承擔自己本不熟悉的教育責任,管理各種生長期,逆反期的孩子,同時努力壓抑住內心的煩燥和不安。後果可想而知。此時如果再加上家裏的老人,矛盾就更加複雜。

孩子不易,家長不易,老人也不易。 各有各的難。但老年人的不易大多不能說,也不想說。不知為什麽,現在社會發展進步了,卻經常在文藝作品中被塑造成自私,愚昧的代表。網絡上也少有老年人自己的聲音,偶爾說出點直言,被直接無視,或遭批回。這些,讓老人們先就短了底氣,好像活著都是虧欠了大夥似的,特別是在當前的大疫情環境下。對於現在的處境,人一定要學會理解,學會忍讓一些不易和委屈,隻埋藏在心裏。這是我們在此刻可以為兒孫們作出的一點奉獻。

人生的許多無奈,世世代代的人都要經曆,這是常態。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懂得。

2.老年,忍讓不是放棄

如今我們老了,一些專家學者們時常告誡我們,教育我們:老了要存好錢,留下房,少說話,少管事,等等。事無巨細,都為老人想到了,唯獨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好像人老了以後,活著就隻剩下吃飯穿衣,低眉順眼地在黑夜中熬日子。

我們說老年要忍讓,但忍讓不是要放棄自己。我們更需要建設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適應老年時期的變化, 並抵製外界落後思潮帶給我們的反科學,反理性的愚昧觀念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的精神世界。小孩的精神世界我們所知甚少,不敢妄議,猜想那一定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成年以後,我們一直在建設和經營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個隻屬於一個人的隱秘空間中,存放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寄托著我們的希望和夢想。精神世界的建設,使我們從青澀的青春走向成熟今天我們老了,不能老得隻剩下軀殼,一定要記得自己的心靈留一個空間。要記得通過繼續學習和思考,豐富和滋潤自己的靈魂,吸取繼續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這樣我們就會漸漸地發現,老年,既不像人們想像夕陽那麽美,也不像許多作品中描繪的那麽黑暗。從社會曆史發展和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中途退下的話,老年隻是人生一個必然的存在階段。不論你怎樣想,它都在那裏。那裏有暴風驟雨,也有雨後七色彩虹;那裏或平靜安好,或波瀾起伏,有陽光也有黑暗;那裏有人間最長情的浪漫溫馨,也有刻骨銘心的生離死別。生命可能終止在那裏的任何一刻;但在此之前,生命的任何一刻,都應該被尊重,值得珍惜。

這樣我們就會漸漸地發現,內心的強大,並不能對抗死亡,因為我們知道,生生死死本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但是,強大的內心,一定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不放棄自己,活得通透,溫馨從容。

3 老年,不必自卑

今天,在新冠疫情中逝去的約二百萬生命,促使我們更多地去思考生老病死,思考活著的本意。。一個個體從孕育,出生,成長,成熟,直至老年, 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精彩。人類就是這樣生生不息,曆史就是這樣世代相傳。雖然每一代人都被打上了一些特殊的烙印,但是生命的軌跡卻代代相傳。童年的可愛,青春的張揚,中年的堅韌,老年的寬厚,早已刻入了我們生命的年輪。

就說我們這些老年人吧(這裏暫且把所有65 歲以上的人都算上)。我們成長在和平的陽光下,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我們曾埋頭苦幹,不計報酬,共同為近幾十年的騰飛奠定基石;在大變革的時代,我們同樣默默承受了各種因社會進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我們的父輩一樣,我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不虛此生。我們從不是自私自利,鼠目寸光的一代。

如今,我們步入老年。可是在當下,老年人常常被認為是愚昧落後,自私自利的代名詞。好像除了少數模範楷模,剩下的都是所謂的“老人變壞,壞人變老”,總之離不開一個“壞”子。在這種網絡文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缺少了最基本的尊嚴,在社會的精神層麵上處於底層。

其實,哪個群體中,又沒有一些愚昧落後,極端自私,缺乏社會公德的人呢?以偏概全,任意給一個群體戴帽子,這絕不是社會成熟的表現。今天,在許多人所夢寐以求的長壽目標中,老年將是其中的一個漫長的階段。不知道那些教導我們說,人活到75歲左右是結束生命最佳時期的所謂專家們,自己是怎麽打算的?

如果一定要給今天的老年人加一個標簽,那麽在寬厚的底色上,忍讓就是我們的特點。我們的父輩們,經曆過逃荒要飯,槍林彈雨, 他們更加剛毅。而我們,則學會了任讓。因為我們經曆了解放後和改革開放以來的觸及靈魂的多次變革,經曆了史無前例的快速工業革命和現代化曆程,又初見了互聯網的和信息革命的興起,一輩子經曆了這麽多的大變革,曆史給我們的人生塗抹上了重的一筆,讓我們學會在大變革的陣痛中為大局著想,為他人著想,學會忍讓。

我們應該對得起這波瀾壯闊的人生,既然活著,就好好珍惜。和七十年前相比,人的壽命增長了大約一倍老年期也隨之增長。這種增長,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我們不需要簽,隻需要做好自己。

讓我們丟掉自卑,成為在精神上大寫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