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

獻給我們這些六七十, 八九十的新新一代。
正文

為了忘卻的記憶(2021年12月回國散記之二)

(2022-05-11 10:47:55) 下一個

2021年12月回國散記之二

(這些都是當時的記錄,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對疫情的認識有近一步的深化,在此不表)。

題外篇:隔離期間的一點思考(2021年12月)

隔離期間,飯來張口,基本上沒有家務,也不能外出,除了看電視,上網,還有不少時間整理一下思想。想得比較多的,自然是疫情問題。以下就是對這場新冠大流行的一些看法。寫於2012年12月16日。 

新冠大流行何時終結?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經兩年。轉眼間,第3個冬天來臨了。

經曆了一波又一波疫情,至今,全球已有超過2.6億 人感染了新冠病毒,500多萬人死亡。一天又一天,這個數目還在增加。

2009年末,當疫情最初在武漢爆發時,我們天天盯著電視和網絡,默默數著第一個14天,第2個14天,第3個14天 . . . 。我們看到了新病例數的增加,看到了病例數在高點徘徊後逐漸下降,然後歸零。當武漢最終解封時,我們為武漢人民的勝利而歡欣鼓舞,我們以為新冠病毒是可以被控製的。

此後,當新冠疫情在多個國家爆發時,我們又開始默默地計數,第一個14天,第2個14天 ,第3個14天. . . 我們期盼著代表患病人數的曲線下降,但是這次不靈了! 疫情並沒有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被控製,反而是一波接一波,吞噬了越來越多的生命。

是新冠病毒變異了嗎?不,當時它們還沒有來得及變異。是人,是社會出現了問題。形形色色的人跳了出來,他們說新冠感染就是一個大號流感,不用害怕;他們反對戴口罩,檢測,隔離等各種防疫措施;他們喊著各種口號到處聚集,遊行。更要命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掌控著政府和輿論。在反科學潮流和黨派利益的裹挾下,社會病了,新冠病毒得到了肆虐全球的機會,並且有了變異,再變異的機會。

在困難的情況下,多種新冠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橫空出世。這是真正的“人民的希望“。但是,疫苗剛麵世,就遭到抵製,以各種反科學的名義,甚至是黨派,人權的名義。人類雖然手持武器,卻再次失去了控製病毒近一步蔓延的時機。隻有少數國家,或借助於嚴格的防控措施,守住了國門;或通過接種疫苗,在民眾中築起了免疫高牆。

全球死亡病例的進一步攀升,給了這個世界深刻的教訓。許多國家終於警醒,開始依靠政府和民眾的力量,依靠科學的力量,控製疫情。一些早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帶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等,因行政力量的參與和民眾的覺醒,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實。疫苗接種,也從號召變成了社會大多數人的共識,並且逐漸變成了一種行政規定。例如,現在進入許多國家機場,海關,都需要持有疫苗完全接種證明。沒有人可以用所謂人權等幌子來對抗這些規定,因為人隻有活著才能享受到各種權利。例如,當加拿大政府推出規定,凡政府雇員以及某些行業從業人員,如不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疫苗接種就得無薪休假時,立刻就有律師在網絡上表明態度,說明自己不會給因此而無法上班的人打官司,如果要打也贏不了。這在大流行的初期是無法想象的。大流行的殘酷現實深刻地教育了執政者和人民,那些騙子們的把戲漸漸不大靈通了。

在曲折的抗疫道路上,各種遲疑,政治偏見,和對科學的抵抗,給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的機會。2021年,得爾塔病毒的肆虐,使本來向好的抗疫形勢又趨緊張。近期,奧米克戎變異株的出現,再次給準備過個好一點點的新年和聖誕節的老百姓們澆了一頭冷水。

漫漫抗疫路,何時見盡頭?怎樣才能見到盡頭?多少次,我們在問:新冠大流行究竟會在什麽時候,以什麽樣的方式終結?終結的條件又究竟是什麽呢?

現在看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條 防控措施得當

各國根據國情及疫情,分階段采取必要的,可調整的流行病防控措施;推廣簡便準確的新冠病毒檢測措施。

在這個環節上,比較難以把握的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因為兩者都關係到民生。經過2年的反複實踐,各國都在進步。

第二條 醫療資源充足

醫療單位有條件及時診斷,合理收治病人,前提是醫療資源充足,沒有被擠兌。否則會出現在大流行嚴重時曾經出現過的悲劇:醫生被迫在兩位重症病人中選擇一位進入ICU ,而另一位病人在實際上將被放棄。兩年來,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實際上已經占用了過多的醫療資源,使許多慢性病,新發病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了更多的死亡。

第三條  安全,有效,充足的疫苗供應

疫情初期,世界衛生組織將疫苗有效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定義為有效。現在,所有市麵上使用的疫苗有效率都大大超過百分之五十,這是當今科學家和疫苗生產廠家們對世界的極大貢獻。

回想那場1918-1919年,奪走了大約五千萬生命的大流感,人類直到此後的三十年代才第一次分離出流感病毒,並通過對幸存者的血清檢測,間接推測出那次大流行的病原體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借助於新的科學手段,通過對深埋在凍土下的當年大流感死亡屍體的分析研究,科學家們才最終確定1918年流感病原為H1N1流感病毒。從發病到推測出病原體,直到最終確定病原體,經曆了好幾十年時間!而這一次,科學家們在疾病出現的早期,便已確定並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為疾病檢測以及疫苗研發打下基礎,這就是科學的進步。

新冠疫苗的迅速研發和生產,使大流行出現了轉機。在遭遇了最初的抵製後,現在,疫苗的接種率正在上升,現在甚至有些國家的民眾,擠垮了疫苗預約網站,為的是早一天打上疫苗。雖然有突破性病例,但據報道,目前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是未接種疫苗或未按時接種加強針的人,有基礎疾病的人以及高齡患者。

第四條  安全可靠,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價格親民的新冠藥物

“防”和“治”,是對付疾病的兩手。藥物是控製疫情的又一利器,將大大加快疫情控製。目前,有數款此類藥物已進入或接近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相信不久會麵世,值得我們期待!  

曆史已經證明,在與傳染病鬥爭的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醫藥衛生部門、相關企業和社會公眾形成合力,共同發力。當今世界,不管發達還是欠發達,不管是什麽社會製度,早已互聯互通,病毒更是沒有國界的。兩年的抗疫曆史告訴我們,在大疫情麵前,誰也不能獨善其身。放眼全球,在困難和挫折麵前,世界各地正在吸取經驗教訓,逐步走到正確的抗疫道路上來。

我們可能很難準確預知這場疫情到底何時結束,因為還有一些未知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病毒今後的突變方向,社會的或自然界的某些影響大局的突發事件,各國政府對防控措施的掌控等等。在某種程度上說,醫學科學仍然是一門經驗科學,需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並不斷修正,更何況對疾病大流行的控製,絕不是醫療防控部門單獨可以解決的,所以,在有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學會接受“後知後覺”,在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前進。

即便如此,從總體來看,隨著上述條件的逐步完善,我們終會看到勝利。也許,這個世界會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逐步打開。初期可能是一種差異性的,有條件的局部放開,然後逐步擴大。也許,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不可能完全回到疫情前的生活模式,而是要適應這種差別化的,逐漸放開的管控模式。而新冠病毒,如果沒有“進化”到“自殺”的程度,人類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隻能選擇最大限度地把傷害降到最低,就像我們對付流感病毒一樣。其實在我們期望的“原來的生活”中,流感病毒並沒有缺席,隻是我們逐漸學會了較好地控製它們的方法,將危害降低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們將會找到更強大的武器來對付它們。

兩年了。兩年間,在和新冠病毒的遭遇戰中,全球新冠病例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五百萬。為紀念這些逝去的生命,我們將“更奮然而前行“。作為民眾,我們會繼續遵守各項防疫措施,迎接挑戰和勝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