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剛剛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引來很多人批評計劃生育政策。看了東方衛視的四集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發現中國最大城市改開前的人居條件是中國第一慘。人們通常從政治和經濟角度解釋上山下鄉、計劃生育和改革開放。本文從人口和居住的角度解釋這些政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並揭示中國人口問題在蘇聯解體種所起到的作用。
中國是世界農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幾千年的耕作意味著可耕地基本上都利用了,人口規模受可耕地麵積的限製。土地分配是中國曆史的一大動因。土地兼並產生貧民,貧民活不下去就揭竿而起。新王朝重新分配土地,帶來幾年、幾十年的穩定,然後土地兼並又引起新一輪農民起義和王朝更替。王朝更替戰爭減少了人口,所以地理大發現以前中國的人口很少過億,就是說戰爭、自然災害、瘟疫等因素使中國人口不會無限增長。
美洲的發現給中國帶來了玉米、土豆和紅薯等高產作物,同樣的耕地麵積可以多養活幾倍的人口。中國人口在明清期間過億,到民國時期號稱四萬萬。新中國成立後,公共衛生措施(例如潔淨的飲用水、疫苗接種、赤腳醫生)的實施大大降低了嬰兒死亡率,延長了人口壽命。舊中國降低人口的因素(如戰爭、自然災害、瘟疫)被新中國減弱或消除了,人口麵臨著爆炸的危險。
中國用有限的可耕地養活更多的人,隻有幾條出路:改良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 (袁隆平),開荒(北大荒,新疆農墾),種植高產作物(少種小麥和水稻,多種高粱和玉米),上化肥,搞配給製(糧票糧本),限製城市人口(戶口製度)。這些中國都做了。上山下鄉也是解決吃飯問題的一個政策。城市青年下鄉,既減少了城市供糧壓力,又能開發更多耕地,這是從糧食角度對上山下鄉政策的解釋。這種理由不夠高大上,所以要給它一個政治理由: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除了從政治、就業和吃飯角度解釋上山下鄉,還可以從居住角度解釋。1949年中共建國,文革時正是第二代長大成人的時候。他們很快要結婚生育,要自己的空間。這給老革命提出了新問題。建新房一要占地,二要資金。中國的耕地要靠票證供應才能勉強養活城市人口,建房就是和嘴爭地。把有限的資金用於生產建設還是用於改善民生?常年處於戰備狀態的中國政府常常會選擇前者。
中共用一種靜止的眼光看待城市,用戶口製度嚴格控製城市人口。怎奈城市人口通過生育自己也在成長。在別的發展中國家,到了婚育年齡的城市人口會私搭濫建,自己解決生存空間。中國政府要麵子,不允許貧民窟的存在,中國市民隻好在分配的房子內創新性地騰挪。於是就有了天津貧嘴張大民家的屋中樹,就有了上海式的一線天和閣樓立體居住。我家也向立體發展,雙人床上架了一個單人床。我有幾個鄰居把四平米的廚房隔出一個床位。中國政府是無限政府,可以把老百姓當棋子挪來挪去。上山下鄉就成了最省事的一步。
上山下鄉隻是權宜之計。人口照這樣膨脹下去,將來農村安置也會有困難,於是七十年代搞起二胎計劃生育。上山下鄉和計劃生育顯示公有製和計劃經濟無力應對城市人口爆炸。中共領導人意識到要一定程度上恢複私有製,把吃飯和住房等難題交給市場去解決,於是就有了改革開放。
中國通過全球化把大豆等農作物種植“外包” 給美國、阿根廷等“閑地國” 才勉強解決了糧食的自由供應。改開前的中國被西方封鎖製裁,與蘇聯鬧僵,不能搞這種大循環,全靠自己那點兒耕地,結果吃靠票證,住是蝸居,才一代半的時間就在公有製的路上走不下去了。蘇聯地少人稀,需要獎勵生育,老百姓吃住不愁,要是沒有中國的改開,完全不至於建國74年後解體。
人們把蘇聯解體歸結為幾個原因:清算斯大林使蘇共失去合法性,阿富汗戰爭,被美國的星球大戰拖垮,與資本主義的競爭失敗。清算斯大林在五十年代,為什麽蘇聯九十年代才垮?局部戰爭增加軍火生產,刺激經濟。美國打的局部戰爭比蘇聯多多了,也沒垮掉。蘇聯人的生活水平比西方差,但算得上小康。這些都隻是潛在原因,需要直接原因去引火。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六四才是蘇聯解體更直接的原因。中國的改開使社會主義陣營開始懷疑自己的經濟製度。六四使社會主義陣營懷疑自己的政治製度。波捷匈本來早就有反骨了(五十年代的匈牙利事件、六十年代的布拉格之春、八十年代的團結工會),現在中國同誌也起來了,東歐的懷疑主義死灰複燃。很戲劇性的是中國開的頭,卻沒成,蘇聯和東歐卻都被帶到溝裏去了。
蘇聯的社會主義挺了三四代,而中國的計劃經濟一代半就搞不下去了,關鍵因素就是中國的可耕地不足,隻有市場經濟才能解決十幾億人的吃住問題。歐亞大陸的社會主義國家中,中國成立最晚,卻最早結束全麵的公有製。中國根據自己的獨特問題所做的調整被看成蘇聯式社會主義失敗的重要例證。中國的人口問題無意中終結了蘇聯。
“蘇聯的社會主義挺了三四代,而中國的計劃經濟一代半就搞不下去了,關鍵因素就是中國的可耕地不足,隻有市場經濟才能解決十幾億人的吃住問題。歐亞大陸的社會主義國家中,中國成立最晚,卻最早結束全麵的公有製。中國根據自己的獨特問題所做的調整被看成蘇聯式社會主義失敗的重要例證。中國的人口問題無意中終結了蘇聯。”
很學習了,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