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醫生的分享

健康&健美的探索和體驗分享
個人資料
burpeejum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2025-04-12 21:33:28) 下一個

馬欣教授直播-4.12.2025
–生活方式醫學board certified, and fellow-院士
–身心靈,精氣神
–心靈健康,心理和身體才能健康
–很多疾病,傳統西方醫學並不能明確指出病因。馬欣教授的觀點是心靈不健全,沒有完善的人品,人格,責任,能力,理想,這些是軀體疾病,不良關係,和周邊人生病的原因。這一點,在生活方式醫學裏,是第六大方麵-正麵的社會關係。但這樣解釋病因,還是很新的一個理念。比如我很多癌症病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麽我得了這個病,我什麽時候得了的。除了一些比較明確的,比如吸煙,家族史,我一般都講,癌症最大的風險是年齡,很多沒有明確病因。
–我慢慢接受:得了大病之後,在采取常規治療的同時,在心靈和生活方式上做改善,應該至少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是否能逆轉疾病,我認為還沒有數據。這大概和我們已經有數據說明,四期癌症患者接受palliative care-緩和醫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延長生命類似。扶正抑邪,拋棄垃圾。
–心靈和心理的改善有什麽區別呢?心靈的完善會表現在情商的提高。
–高情商的表現:讓人感到舒服,有影響力,有感染力。對強者和弱者的態度一致,不慕強,不欺弱;遇到難事的時候,有勇氣和力量,逆境中也瀟灑大度。遇到壞事,也有positive mind set,變壞事為好事。遇到不如意,情緒也很穩定,不讓情緒失控。看淡生死和榮辱。人有自知之明。接受失敗。得失,得之淡然 失之泰然。不要太在乎麵子。
–好情緒的人的特點:穩獨陽。有自我,榮辱不驚。
–最好的情緒-平安,淡淡的喜樂。少就是愛,精就是美,不販賣焦慮,內心清淨。不要叨叨人。少說多做,上行下效。
–身體和心理上的調節會對健康有改善,但有些治標不治本,容易反複。心靈上的療愈最終的自由和解放。
–Dr. Shireen Rizvi, a specialist in 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DBT)辯證行為療法。
–有些人格素質是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產物。當我們成人以後,如果能夠對這些社會科學有足夠的認知,我認為是可以自行改善,選擇最適合當前的心靈狀態和生活方式的。
–反對原生家庭災難論。
–人相對於其他動物,我們生下來大腦最不健全,沒有生活能力,需要家庭,社會的培養才能成人。即便成年以後,仍然非常有可塑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