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醫生的分享

健康&健美的探索和體驗分享
個人資料
burpeejum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告別習慣性無助感-INTJ-A 的自我療愈筆記

(2025-08-12 11:48:23) 下一個

我的性格是 INTJ-A,偏內向。對我來說,在人群裏社交是一種“耗能”的行為。小時候,逢年過節大家庭聚會時,我總有點小小的抵觸,更願意一個人安靜地做題。就在今年春節去看姑姑時,表弟還笑我當年的“學究樣”。人到中年,我逐漸看懂了自己成長的環境,也理解了那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很多曾經的困惑與壓力,如今都能釋懷。我學會了療愈自己,也能溫柔地療愈家人——三世同堂的日子,不再是負擔,而是珍貴的相處。

認識“習慣性無助感”
最近一個收獲,來自我係統地跟著馬欣教授學習心理學。在一次直播裏,我了解到一種現象:習慣性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它的表現是:人在反複忍受令人反感的刺激後,會漸漸對環境失去控製感,變得消極、無欲無求。身邊有一些朋友,事業家庭看起來順風順水,卻患上了抑鬱症——沒快感、失眠、沒精神。仔細了解後,我發現他們的伴侶往往比較強勢。所謂強勢,並不一定是在重大決定上針鋒相對,而是在日常小事中總是“一言堂”、缺乏傾聽。這會讓另一半覺得自己說話沒分量,久而久之,就陷入了無力感。要打破這種局麵,雙方都需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我反思後發現,自己就是強勢的那一方,於是決定先從自己做起。

我做的三個改變
--先聽,再表達:出於職業習慣,我總能很快想好解決方案。但現在,我會刻意放慢節奏,先聽聽家人的想法,並在一定程度上按他們的意見去做。比如周五晚上去哪家餐館,以前我會選健康但不一定美味的餐廳,現在會考慮他們的喜好,讓選擇更輕鬆、更“治愈”。

--學會“放自己一馬”:很多人覺得我“對自己很狠”,雖然我沒這種感覺,但顯然這種壓力也會傳遞給別人。在健身圈,有個詞叫 cheat day / cheat meal——偶爾放縱一下。我過去不覺得有必要,現在會主動安排,還會和家人一起享受這種隨性的時光。給自己自由,也給家人自由。

--換一副濾鏡看生活:過去,我容易把一些事看作壓力。現在我會把它們轉化為享受。比如,我媽媽特別聰明能幹,對生活標準高——以前這讓我緊張,擔心達不到她的要求。現在我開始欣賞她的細致與智慧:她會記得每個人的喜好,她生活的家總是幹淨利落。我在工作上的嚴謹高效,我想正是她的傳承。生活上,我也能繼續成長。

療愈自己,從改變視角開始:當我學會傾聽、學會放鬆、學會欣賞,不僅自己輕鬆了,家人的笑容也多了。身邊人曾經的“無助感”,如今已慢慢變成一種溫柔的力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