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41)
2022 (436)
2023 (328)
2024 (325)
2025 (8)
轉眼間大女兒今年就要申請大學了,時間過得真快。她現在是11年級。學校老師做了雲講座,講了對11年級學生的要求,要開始收集自己的資料,家長也要寫一下對孩子的了解,和輔導員溝通,幫助孩子進入理想的大學。我是標準羊媽,平常工作忙,自己的追求也不少。 不過在孩子們關鍵的時刻,和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都是全力以赴的,拿出自己申請住院醫的勁頭, LOL.
大女兒很早就表示要走媽媽這條路,進醫學院,作一名醫護工作者。 前麵我也幫助過一些想走這條路的孩子,比如給他們一些在醫療係統體驗(shadow)和做些臨床科研的機會。在填寫本科/醫科連讀推薦信的過程中,我體會到美國醫學院選學生的一些重點:
1. 溝通能力要強,包括口頭和書麵
2. 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 要有自製力,可靠,有團隊精神
3. 有同情心,熱愛幫助人
4. 心理成熟,可以承擔壓力,接受批評,有包容性
5.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都是很好的品德。我也發現自己在多年行醫過程中,這些品質越來越突出。比如我2018開始健身,一旦決定做一件事,我會很好地執行,不會半途而廢,中間偷懶。很多人說,你很有毅力,估計這是一種訓練出來的能力吧。 比如我的手機無論什麽時候都是50%的電,因為我每天按時充電,包裏有充電線。
我家女兒非常有愛心,同時努力上進,很多地方還在成長,總而言之,我感覺她可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醫護人員,這個行業算適合她。 她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比如11月份,我不幸得了新冠,在家隔離養病。她早早晚晚都會到我的書房門口(隔著玻璃窗)和我聊聊,也把貓咪抱來討我開心。她那幾周準備期末考試,也是很忙很累的。這樣的愛心,讓我很感動。
聽了學校的講座,我感覺孩子申請大學有這麽幾點:
1. 盡量把基本成績搞好:GPA,標準考試 (ACT>=35, SAT>1500)。 AP的作用我還不太懂。說今年SAT成績可以替代PSAT
2. 搞明白自己的特點,和對大學要求,比如如果想在STEM (科學方麵發展) 相對在人文科目上發展,選學校會有不同側重。
3. 課外活動: 希望學醫的孩子,需要一些這方麵的經曆,比如科研,醫療係統的經曆,internship, 社團活動等等。我想大學,醫學院應該希望招到那些有思想,有抱負,有能力的孩子吧。
4. 從那麽多學校裏,選出10-15個學校申請,不容易,也是我們家長可以幫助一起了解情況的。在申請正式開始以後,很多學校要求單獨的申請信,表達學生是不是對那個學校有的熱情,和可以contribute/為學校添彩。
5. 了解了early decision, early admission, regular admission的區別。 連讀學校,需要有了admission之後,再參加選拔和麵試。
6. 每個輔導員要管50個孩子左右,所以很多事情要孩子和家長自己努力。
7. naviance 是個很好的工具,把各種信息集成。尤其是本校以前的申請。這個策略很好,看一下前麵的校友去了那些學校,和自己的實力,比較容易定位,不會感覺大海撈針一樣。
8. 電子時代,利用Linkein 和在不同大學的學生/校友聯絡可以獲取很多信息。
孩子們申請大學算是我了解美國教育係統的一個機會。 從孩子裏每天都學到不少。 我們家長出出主意,算一個合作的經曆,我就滿足了。最後去哪裏,做什麽,都是她的決定。希望我們對她們的影響讓她們每一步都順順心心,快快樂樂,就好啦!在子女壇,學到很多,感謝各位家長的分享!
醫學院第一年後有四分之一的人退出,比例是最大的,其中不完全是學業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