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從眼鏡湖的荷花說起

(2025-08-14 19:30:29) 下一個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從眼鏡湖的荷花說起

蔣家平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黨委書記林克傑先生,不久前來科大,住在專家樓。我陪他出來散步,問他對科大的印象。他說 :“ 很 舒 服 , 恬 靜 。 特 別 是 眼 鏡 湖 附 近 , 環 境 非 常好。”又問他有什麽不足,他說:“湖裏的荷花品種一般。我們可以合作,給科大建個名貴品種的荷園。”

當然隻是隨便說說而已,科大還從來沒有耗費巨資整治景點的習慣。東區的荷、桃、梅、石榴、枇杷,隨處散見,一年四季,花開花落,總給人一種自生自長、無人待見的感覺。唯有那些散落的冬青、雪鬆,頗有些人工修整的痕跡,可那所謂的修整,也顯得如此笨拙和草率,反倒讓人覺得不如自然而然。再有就是,尋遍東西校園,似乎很難找到名貴品種的花草樹木。聽說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曾做過調查,還編了一本《科大植物誌》,我沒有看過,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名貴花木的影子?

然而,我接觸的校外人,幾乎異口同聲告訴我,科大校園很美,很雅靜,很有學府氣息。於是我想,即便沒有名貴花木點綴,單單靠草木的自然散落,或許也完全能夠支撐起一種學府氣派的吧。

自然,質樸,本是萬物之原生之態。而人類總喜歡按照各自的喜好,對自然萬物施以整形之術,以令其合乎自身口味。於是盆景之、園林之、剪葺之、砍斫之,並美其名曰“藝術”。藝術固然是藝術了,且也滿足了人類生存之某種需要,而原始的、自然的、本質的狀態卻被破壞了,被抽去了靈魂。

社會事務也是一樣。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是有原動力的,也有內在的規律。科學研究的原動力是人類認識和探究自然奧妙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學教育的原動力來源於教化、授業,使得人類自身的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因此,大學教育和科學研究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根本的一條是要圍繞並服務於原動力,任何阻礙、破壞,甚至與激發原動力背道而馳的行為,都是違背教育和科研的內在規律的。

遺憾的是,人類出於自身目的和功利的需要,總在想方設法用主觀意誌淩駕於內在規律之上,甚至以一種政府行為的方式進行製度化“幹預”。於是,在本應該更注重內在規律的領域,如科研、教育領域,諸如巨薪爭聘、巨獎刺激、數校合並、貸款征地等等急切切、亂哄哄的功利化舉措,紛紛登場。表麵上看一派欣欣向榮,似乎也有明顯的成效。可熱鬧的背後是喧囂,是光環掩蓋下的泡沫,是對科學、教育文化自然生態的破壞。

文化本來就是人類作用於自然的產物,當然不可能不帶有人類意誌的痕跡,因此,通過人類的創造意誌來推動科技、教育進步,是理所當然的事。問題在於,所有一切人類的推動,都應該以不違背內在發展規律、不有損於原動力為前提的。否則,隻會帶來浮華背後的變異,帶來表麵繁榮背後的傷及根本。近年來,科技界、教育界由逐利衝動和政績躁動而導致的科研道德淪喪、大學精神毀棄,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這不能不說是與人的主觀意誌淩駕於內在規律之上的行為緊密相關

某種意義上講,原動力的根本在於自然與質樸。所謂順其自然、無為而為,方是最高境界。回過頭來再看科大的校園,並由此聯想到科大的文化,多少給人一種自然、質樸的感覺。曾幾何時,科大是中國社會聲譽最高的大學之一,而90 年代以後,因為種種原因,科大可謂聲名沉寂,辦學條件和資源受到很大製約。曾看到一份中國大學年度發展經費排名,科大的年度經費甚至排到了全國高校的第30 位。近年來,在全國高校擴招、並校、圈地、蓋樓之風盛行不衰的情況下,更是看不到科大的身影。因此,在某些市場化操作的大學排名榜中,科大一度被排到十幾名開外。不過,科大似乎並不為所動,依然一副不急不躁、閑庭信步的架勢。既不去擴招並校,也不去大筆貸款擴建校園,更沒有使出什麽百萬年薪招聘人才一類的招數搞“大樹進城”;科研上的激勵當然有,卻不溫不火,難以催生飛蛾撲火般的冒進激情。於是,曾幾何時,科大落後了,衰退了,淪落為地方性大學了,種種社會輿論紛至遝來。

然而,當有識之士終於認識到,高等教育的質量亟待提高這個問題時,人們發現,科大竟然以排名30 位的資源,創造出名列前茅的科研業績和人才培養質量,他的畢業生依然受到世界名校青睞。他的科研成果竟然連續四年被兩院院士評為十大科技進展,是高校中的唯一。諸多以人均和質量 為衡 量 標 準的 指 標體 係 中 ,科 大 的數 據 都 是響 當當的連主管高等教育的國家領導人都禁不住讚揚科大是所精品大學。去年在江西做招生宣傳時,江西師大附中校長在向學生介紹科大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中科大是中國一流名校中最少有醜聞的大學”。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

確實有些奇怪,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可這就是事實。我想,值得探究的原因會有很多。在我看來,一個必不可少的原因是,這所大學比別的院校多了份自然、質樸的氣質,多了份寧靜、沉著和理智,而較少有塗脂抹粉的表麵文章,較少有功利躁動的心態。換句話說,這裏的老師還基本能做到心無旁騖追逐探索的興趣,還基本上能夠安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2007 年 11 月 29 日 (本文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8df22701000d0t.html)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 9015 | 林菁 8616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