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難忘卻的記憶
還愛霞(6424)
1966 年3 月8 日,河北邢台地區發生了6.8 級大地震,其後又於3 月22 日發生了7.2 級強震。那時我們是地球物理專業大二的學生,還在上基礎課,尚未接觸專業課知識。地震發生期間,二係全係都在北京海澱冷泉密雲水庫引水工程工地勞動。7.2 級強震發生後不久就接到科學院的通知,要調我們全班到邢台震區參加現場地震工作。
3 月26 日淩晨,我們乘火車到達石家莊,隨即乘部隊派來的軍用卡車奔赴科學院邢台地震考察隊所在地——寧晉縣耿莊橋,我們剛去就和到耿莊橋視察的李先念副總理一行不期而遇。到達災區後,看到地震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耿莊橋附近整個村子的房屋基本都倒塌了,地震考察隊隻能在臨時搭的帳篷中進行工作。震區麥田裏有不少噴沙噴水孔,道路和河邊仍然看到不少地裂縫。同時餘震不斷,我們去的當天晚上23 時就經曆了6.5 級地震的考驗,人在帳篷裏站立不穩,東搖西晃,頭暈目眩。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地震的巨大威力。
全班同學被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同學參加地震宏觀考察組,與老同誌一起赴邢台各地對地震等級進行宏觀考察;一部分同學去臨時地震台網站工作;我們五個女生被留在了耿莊橋,加入了地震分析組。
我們在朱傳鎮和林邦慧兩位組長的指導下工作,在地震圖紙上量取地震波的縱波P 和橫波S 到時及時差、S 波的最大振幅,把每一個流動站點測量數據填表造冊,然後由老師們進行綜合分析,利用多個流動台的到時數據查閱走時表計算地震發生的時間,利用震幅計算震級,用交切法確定地震位置的經緯度。再把每一個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稱為
地震三要素)登記建表編輯成“地震目錄”。
周圍流動台站的記錄圖紙送到的時間大約是每天傍晚時分,有一天大約夜裏十點鍾了,有個流動台圖紙還沒送來,組長就臨時派我坐吉普車到流動台去取圖紙。夜深人靜,道路坑坑凹凹,十分顛簸。這是我第一次坐軍用吉普車執行任務,感覺責任重大而光榮。待到取到圖紙返回分析組時己是深夜了,但老師們還一直等著圖紙進行分析,由於工作量大,他們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老一輩地震工作者們那種兢兢業業、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教育和感染著我們,讓我們終身受益匪淺。
邢台地震發生後,周總理三次視察地震災區。在他第三次視察過程中,我和我的同學們千載難逢地得到了和總理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那是4 月1 日的下午,天氣陰冷,總理穿著大衣,戴著帽子,端著大家熟悉的右手臂,下了直升飛機,直接站在一輛大卡車上,向周圍聚集的人群講話,號召大家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群眾大會上講完話,總理就來到了地震考察隊的帳篷中視察,看望地震科技人員,分析組由林邦慧主講,朱傳鎮補充向總理匯報,並展示了邢台地震觀測分析圖表和最新預測情況,總理聽得很仔細,不時地插話詢問一些細節。
聽完匯報後,總理一一詢問在場人員的情況,包括年齡、哪個地方人、哪個學校的。當時我和同班同學杜順芳正緊挨總理一側站立。當總理知道林邦慧同誌是廣東汕頭人時,總理立即風趣地用廣東汕頭話說了一句“吃飯”,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當總理知道張國民是科大地震專業的研究生時,總理語重心長地說:“地震預報在我們這一代可能不能實現,但希望在你們這一代能解決地震預報問題”。
總理的教誨和期望鼓舞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是我終生都難以忘懷的。這難忘的時刻曾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每當看到這張照片,周總理那高大而慈祥的身影又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腦海中。照片中從左至右是:張國民、周總理、杜順芳、還愛霞、朱傳鎮。
4 月中旬,由於科大、北大地球物理專業的畢業班同學從農村四清一線調到地震現場工作,我們班又回到學校繼續學習。畢業後,我們曾多次努力想回歸地震台站工作。可惜由
於文化大革命而失之交臂,最後隻好進入了氣象部門工作。可每當看到當年和總理合影的照片時,總覺得命運弄人,十分遺憾。今生蹉跎過,愧對此殊榮。
(本文網上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3d6785c0102wrpu.html)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