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軍 | 科學史84研 | 第215期
《科大瞬間》編者按:
作者84研王樹軍校友熱愛收藏,主要關注20世紀科學家特別是物理學大師的簽名件,其藏品在國內科學史界小有名氣。此外,他還注重世界政治家、軍事家、作家、藝術家等的簽名照片、簽名書籍、信件等等。《科大瞬間》發表過四篇他以BayWatcher為筆名有關其收藏的文章。
網上流傳的一幀楊振寧伉儷與李政道伉儷的四人黑白合照,最近又被人修成彩照傳播。從照片中可見得當年李-楊兩位大師的年輕俊朗,英氣逼人;兩位夫人的溫文爾雅,蘭質蕙心。實際上,兩家正裝合影的舊照片存世有兩幀,均由本文作者拍得。三個月前,編者受邀評論作者為《科學文化評論》撰文的初稿,當時就以《科大瞬間》名義同作者約定轉發該篇,以饗校友。在此致謝《賽先生》授權給予轉發。
楊振寧與李政道家庭的兩幀合影
《賽先生》編者按摘要:本文的第二幀照片,《科學文化評論》曾轉達楊振寧先生寓目,他的回複是:“如果你們要發表這張照片,我沒有意見。” 考慮網上流傳的主要是文內第一幀更近乎“非常規”的照片,《科學文化評論》特請王樹軍先生說明原委及他的判斷。因沒有李政道先生的直接聯絡渠道,《科學文化評論》不敢為此區區小事在非常時期托人驚擾。特此說明並請讀者體諒。
2016年,筆者在eBay上見到拍賣的舊照片一幀(圖1),是物理學界和廣大華人熟知和尊崇的兩位大物理學家李政道夫婦與楊振寧夫婦的合影。當時沒有猶豫,馬上通過競價得到。盡管已進入數碼時代了,但仍感覺紙質照片在手比之在屏幕上觀摩起來更富實在感。
照片入手細看,確實如賣家描述,是一件古董照片,雖尚未老舊到泛黃,但也有了陳年(aging)特征:底色部分顯然已非純白,也不光亮;原帶的夾有一枚說明紙片的回形針夾,除去後留下一圈鏽跡。由此可見,它即便不是早期照相館的原初舊片,也一定有三、四十年以上的歲月。
圖1. 楊-李夫婦合影之一(作者所有)
過了大約一年多,在eBay上又見到另一個賣家不同的一幀楊、李兩家合影(圖2),筆者再次欣然入藏。從衣裝、發型和位置來看,兩件照片無疑來自同一次攝影。隻是第二件沒有前麵的老舊特征,像紙偏新,黑白對比明顯,清晰度卻不如第一件。似乎為後來翻拍重印的,但看上去也有十年、二十年的曆史了。依照Google圖片檢索,該影像的顯現度居然是零——隻我一家所有,別無他號存焉。
圖2. 楊-李夫婦合影之二(作者所有)
其時該賣家還有不少其它舊照片庫存待售,應該都是從紐約某(些)照相館流散出來的舊片。可惜,筆者隻想補上這第二幀以求完備,其餘就沒留意。記得還有吳健雄先生和同事的工作照等若幹,筆者當時沒收,過後未免感到十分遺憾。
國外照相館有這樣的規矩或習俗,攝影師一邊給客人(們)安排拍照姿勢,一邊就隨機喀嚓喀嚓地拍攝。這樣做是為了攝影對象神情放鬆,以得到自然神態和撲捉最佳狀況的瞬間。攝影師不在乎顧客最後要購買幾種(幀),一整卷膠卷,無論拍出24或者36張,原則上都是給一位顧客的!多數情況是,現場衝印並放大出來,擇出數種最好效果的照片裝框,再拿出來讓顧客挑選。比如選擇一種50刀,兩種就優惠到90刀……一直降至十種200刀;未被選中的就成了廢片,隨即就都處理掉了。
奇怪的是,這一批明顯非成品照的片子為何會被保留下來?是否當時照相館知道來拍照的幾位非等閑之輩,就有意留下(包括底片,非顧客擁有),將來可待價而沽?無論如何,50年之後,它們就都不受版權肖像權的製約了。
圖3—4. 諾獎委員會公布的楊振寧、李政道標準照(圖源:en.wikipedia.org)
收獲圖1、圖2所示照片時,筆者曾有個推測:該照片恐係楊、李先生當年應諾獎委員會的要求,需提供正規的“免冠近照”,而攜眷同赴照相館所攝。因為比照起當年諾獎官方發布的得獎人照片(圖3、圖4),兩位先生的發型、衣著均與兩家合影中的類似。自然聯想到的是楊、李兩家約好一同去照相館,屆時大家再拍個合影。端詳兩張相片中的四個人,那一瞬間心情極佳:圖1所示相片中,楊先生沒照顧好鏡頭,看起來像是正在講個笑話,使得李先生忍俊不住;而在圖2所示相片中,楊先生的表情已經收斂起來了,而其餘三人的臉上還蕩漾著笑黶。以致於這兩次快門收進的人物瞬間表情,都成了“三缺一”的狀態,未達一致!這些相片大概由此變為廢片,從未在李、楊兩先生的有關圖片集裏出現過!
可在準備撰寫此文時,為了追蹤李、楊諾獎標準照的來源而做功課,結果卻發現上麵的推測似是而非:兩張家庭合照與諾獎所用標準照並非攝於同時,也不是出於同一攝影師。
話題再說遠一些,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Princeton,NJ. ,以下簡稱IAS)下附屬一個圖片檔案中心,名為Shelby White and Leon Levy Archives Center,其網站陳列的20世紀40—60年代與高等研究院有關的科學家的圖片多達數千件,其中僅愛因斯坦一人的照片就有近三百件之巨,包括許多著名的愛氏照片,如美國的紀念郵票上采用的;大多數照片品質上乘,且來源明了。其中也有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諾獎標準照(圖3—4),檔案中心是這些照片的原始出處和版權所有單位。
圖5. IAS所存李政道先生照相(圖源:albert.ias.edu)
圖6. IAS所存楊振寧先生照相(圖源:albert.ias.edu)
因筆者以為這幾幀為諾獎提供的單人照與得到的家庭合影照攝於同時,在和IAS聯係引用時,詢問了家庭照的版權是否也屬於他們,得到檔案專員艾瑞卡(Erica Mosner)的詳盡解答。她答複要點是:
⑴IAS檔案館的多數照片出自攝影師阿蘭·裏察茲(Alan Windsor Richards)之手,他長期為普林斯頓大學承擔攝影工作,兼職服務於IAS三十餘年(1944—1979),為那個時代的科學家們留下大量影像(注意20世紀50年代的IAS可謂是物理學的聖地麥加);她建議我閱讀有關裏察茲的書籍,以了解這位攝影師的重要性。
⑵楊和李的標準照也都是裏察茲拍攝的,此外還有他們兩人的工作照、會議照,以及同家人的合照。
⑶可偏偏對於筆者詢問的圖1和圖2,艾瑞卡說她從未見到過,無法確定一定是在IAS或由裏察茲所攝(I don't see a definite connection between Alan Richards and the photograph that you purchased, or that your photograph was definitely taken on behalf of the Institute.)。
最後,還是從早先所獲的的第一張照片(圖1)背後的那張“基石照片展覽”(Keystone Photo Shows)的泛黃說明紙片(圖7)上找到了答案!上麵印著如下詞句:“57年12月10日”,“1957年諾貝爾獎得主們現在正在斯德哥爾摩,準備出席將於今晚舉行的頒獎儀式”,“到達斯德哥爾摩時,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教授和李政道教授,以及坐在他們前麵的夫人們”。由此可以斷言:圖1、圖2拍攝於斯德哥爾摩;時間是1957年12月10日,也就是當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當天;攝影者未知,很有可能是參與頒獎儀式的記者。
圖7. “基石照片展覽”說明(作者所有)
李先生、楊先生兩家的合影,網絡上公開的、比較為眾人熟知的還有一幀,是他們兩對夫婦和三個孩子坐在IAS門前草坪上的(圖9)。圖1、圖2兩幀合影則很少被眾人,尤其是被國內公眾所見到。它們很可能是唯一的,更可能還是兩家絕無僅有的一次正裝的同框:心情放飛,表情自然,氣氛生動,關係融洽,確實是一個極其珍貴的留影!
圖8. 李、楊兩家在IAS門前草坪合影(圖源:趙天池《李政道評傳》)
【致謝】本文圖5、圖6中的照片,承蒙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惠允使用,作品源於、版權歸於Alan Richards photographer. From the Shelby White and Leon Levy Archives Cente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NJ, USA.
附圖 近來網上流傳的一幅上色的李-楊家庭合影(前左李夫人秦惠?,前右楊夫人杜致禮)
【作者簡介】
84研王樹軍,曾用筆名“BayWatcher”。1987年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史碩士。1994年弗吉尼亞理工(Virginia Tech) 物理學碩士。。
編輯:許讚華,理實
排版:許讚華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 林菁 8616
Hokie go go go!
感謝分享!!兩個天才!!
不勝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