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德施泰特)
850) 空運戰壕
滿洲裏。海拉爾,原築壘地域。
華軍得悉“敵人動起來了”~列柳申科的16集團軍5萬餘人,正向滿洲裏方向出動~在南翼待機的第1兵團蕭克、郭天民、萬毅3個縱隊立即受命:尾隨追擊。
畢竟蘇軍摩托化程度高,行動前又相當保密,暫時擺脫了追擊。直到海拉爾要塞,才受到攔阻。新編入楊得誌縱隊的炮兵旅,把前不久繳獲的ZIS-3蘇式76炮也用來阻擊。被稱為“急速響”的優秀野戰炮,讓阻擊戰士們愛不釋手。
但對向西行動的這股蘇軍,華軍仍顯出事先估計不足。林彪也當即覺察到自己失誤。他臨時再次祭起了緊急空運手段:龍書金/譚甫仁傘兵阻擊旅被連夜運抵陳巴爾虎機場。當下擺開五角陣形,才迅速加強了海拉爾阻擊線。
華軍這次教訓是,具備戰場快速反應能力,極其重要。
林彪感歎地對江擁輝談起:
當年史迪威和泰勒將軍,竭力打造和擴建“縱隊級”空降兵,真是個具有戰略真知灼見的舉措!它確是一條“可空運的戰壕”。今天,則正在品嚐那時結下的果實。
……再看海拉爾:
前有阻截、後有追兵的列柳申科,在困境中向秘密遷址到赤塔的蘇軍東方總部,發出了緊急求援電報。
851) 冰天雪地
堪察加半島。西海岸。寒帶小村落~奧帕拉。
宋時輪縱隊兩先頭旅在航渡中進入12月。因出發緊急,尚未換裝。部隊仍身著秋季作戰服。
後勤部配發的1船冬裝從大連啟運。因為要繞道,預計登陸後兩天內到達。為了不貽誤戰機,部隊義無反顧地啟航了。橫跨鄂霍次克海的6天航渡裏,寒冷日甚一日。
在船上就開始出現了輕度凍傷。宋時輪有了後悔之感~發電催促冬裝運輸船:加快速度。
登陸地域處於半島西岸,並無守備~因而上岸順利。但冰天雪地當即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從未經曆過的嚴寒,一下子剝奪了這支勁旅的活力。幾天裏,搜集枯枝敗葉、伐木烤火成了部隊的首要工作。以至於完全影響了作戰部署和積極行動。
更嚴峻的是,守備者蘇軍101師發覺了中國人在勘察加西岸登陸後,立即派出第34滑雪團進行騷擾。利用季節優勢,把登陸部隊壓製在縱貫半島的山脈之下~頗有點類似芬蘭滑雪兵在1940年對付蘇軍大舉入侵時的情景。
同時,蘇軍還派出了基地最後保存的小型潛艇,貼著海岸線溜到半島西岸巡邏。歪打正著~竟將匆忙趕路、缺少護航、且疏忽大意的華軍冬裝運輸船擊沉!
本來蘇軍在堪察加常年駐守的第101師,僅8000餘人;長期偏居一隅、缺少作戰經驗。而宋縱隊2個旅14000人久經戰火,實力對比顯然占優。結果,由於嚴寒造成了大量非戰鬥減員,登陸部隊竟處於要麽被凍死、要麽被殲滅的絕望境地。
事情驚動了各方麵。海軍毛委員在沈陽大為光火,揮筆痛批:三次忽視反潛,造成惡果!
北洋艦隊領導集體作了深刻檢查。一邊等待處分,一邊抓緊把訓練尚未完成的劉華清反潛支隊,火速調往鄂霍次克海。
852) 空投冬裝
12月3日,東京,第一大廈。
羅瑞卿中將得到薩瑟蘭少將緊急約見,匆匆趕來。那位參謀長微笑地通知~“將軍”命他轉告:離千葉機場不遠的2所倉庫裏,積壓了一批為盟軍準備的冬裝。東京天氣並不冷,駐日美軍又在頻繁減少中,因此這批冬裝可臨時調撥,交給華軍使用。以此作為對上次“某種戰略默契”的小小讚助。
羅瑞卿喜出望外。當即去倉庫察看並立刻電告沈陽。當晚1個中隊的C-82遠程快速運輸機就降落千葉機場。羅中將組織當地數百名日本工人,連夜裝運。還用美元發了工資。他回顧說,那一夜的狀態就像作戰。C-82機群淩晨再次起飛。駐守新知島的方子翼上校也出動了3個“海盜”中隊護航。
上萬套棉大衣、手套棉帽、軍靴等冬裝和小取暖爐、鴨絨睡袋、巧克力、防凍藥膏等,陸續空投宋縱隊陣地,終於使這支凍僵的部隊漸漸蘇醒,恢複活力。
日本《讀賣新聞》還為此發了專稿,題為《“道格拉斯棉襖”和巧克力,挽救堪察加解放軍》。順便還吹噓了附帶送去的幾十桶日本清酒“也有保暖驅寒作用,但需加熱飲用”雲雲。但隨即被指出:“指望酒精保暖,是錯誤的”。
一周後,折返船隊載著宋縱隊後續兵力2個旅和炮兵團,更換冬裝完畢,再次登陸堪察加。於是發動了被嚴寒推遲半個月的、對半島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鉗型攻勢。
根據海軍毛委員命令:北洋艦隊即便在隆冬之際,也要出動配合!陳銳霆準將帶領巡洋艦炮擊艦隊,在白令海的流冰、飛雪、和時而彌漫的大霧中,為戰役提供了火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座艦、7000噸的“井岡號”終於擊沉蘇軍那艘僅存的“薩馬拉號”,令他開心不已。這是他渴望的“艦對艦”中擊沉的唯一2000噸級戰艦~而非魚雷艇~盡管有點“以大欺小”的味道。
堪察加半島上力量懸殊的戰鬥進行了2周。
以蘇軍101守備師受降而告終。
……數年後,堪察加的嚴寒困厄和緊急搶運“道格拉斯棉襖”的實戰補給範例,被寫入國防軍《後勤工作手冊》。
853) 納蘭憑吊
達裏岡皚草原。納蘭崗巒。
孔慶德親自駕駛吉普車,陪同劉總和泰勒將軍,在每個山包、洞庫和機場上,查訪、巡視、逗留。
故地重遊,泰勒心中充滿感慨。4年前,他在這裏渡過一段難忘歲月。那是最艱苦的年代、最需要勝利鼓舞的時期。那時節的每一分進展、每一寸成功,都激起他一陣發自心底的歡呼……而那以後的成就,無論在滿州在歐洲還是在美洲,即使更輝煌,卻很難再打動他。所謂見多識廣、所謂勝利疲勞症,就是後來的心態吧……
走向成功的步驟,永遠比獲得成功的時刻,更為關鍵。
另一份感慨,就是他當年那些戰友、兄長、上級,都已先後告別人世。史迪威、巴頓、卡爾迅……短短4年,在納蘭山打過仗的美國陸戰將領,隻有他碩果僅存。
他決心要為他們建造一座紀念碑。
為了這座碑,為了以後還能來這裏瞻仰、憑吊,讓後人記住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納蘭山野戰基地的開拓者們,他也要施展全力,使這塊土地保留在中國手中……
……劉伯承上將是第一次來到納蘭山。
他以一個戰略家和一個長期前線指揮官的眼光,裏裏外外審視這個傳奇故事般的神秘基地。但他得出“遺憾結論”:這裏並不適合在現代戰爭中抵禦大規模集團坦克衝鋒。
抗日時期,在地廣人稀、敵麻痹大意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納蘭成為一個出奇製勝之地,情有可原。
而現在戰場透明。雙方都熟悉該基地狀態,並擁有充分的空中偵察手段。納蘭地處草原深處,沒有鐵路也缺少屏障。對大規模物資囤積和大部隊集結,並無優勢可言。
因此在眼下抗蘇戰爭中,它的戰略意義需要重新評估。此外蘇軍最新軍事動向也使劉伯承心生疑竇。
根據總前委傳達的“古玩方丈”情報,朱可夫元帥已到位遠東前線。蘇軍下步計劃據“方丈”說,要在“諾門罕”一帶向海拉爾發動攻勢,以奪回中東鐵路。因此需要那支駐守蒙古南部、經重整的“坦3集”把兵鋒從喬巴山指向諾門罕、海拉爾。
這是蘇軍合理的、邏輯的選擇。他相信“方丈”這份情報。也建議總前委讓2兵團主力躍進到納蘭山地,伺機出擊,以牽製那個坦3集。從而提前扳斷敵鉗型攻勢的南翼一齒。
這個建議也反映出華北聯軍將領們的大局觀與合作精神,普遍好於國府和國軍。但突發問題是,這個“坦3集”又原地不動了。留在250公裏外的賽因山達。
是蘇軍改變計劃?是情報發生走漏?還是敵人得到新的兵力,不再需要這支力量了呢?
撲朔迷離的戰局,使54歲的老將不得不格外警覺。
854) 收網之前
莫斯科。盧比揚卡廣場,國家安全部,辦公大樓。
拉甫連季·貝利亞人民委員,按捺不住心中狂喜。幾個月的偵破見到成果:這個不斷竊取蘇軍戰略機密的中國間諜網,總算露出馬腳。“古玩方丈”最終暴露在蘇聯反間諜部門的嚴密視線中。
他們究竟偷走和傳遞了哪些情報?是否該一網打盡?苦思冥想之後,他否定了馬上起網撈魚的衝動。
抓了幾把脫發所剩無幾的頭顱,他很快構思了方案。隨即起身要車,匆匆趕赴克裏姆林宮。
……但回來的路上他感到沮喪。最高統帥並不同意他的計劃,認為這夥敵人沒多大利用價值。最高統帥說:中國人和我們以往遇到的敵人不同,有著另外一套價值判斷係統,而我們沒多少圈套好讓他們去鑽……
斯大林同誌現在聽不進自己的意見了。戰爭壓力,使他的脾氣變得固執而焦躁……或許他還有另外的考慮?要知道這個案件牽涉到不少人~其中幾個身居高位。某種意義上那些人都是自己未來的政敵。但他們目前卻受到最高統帥的倚重……
貝利亞決心:在收網前,還是嚐試一次。
處在他這個位置,並不需要每件事都去請示匯報。他要讓軍隊首腦們,感受一次情報戰的力量。
未來蘇維埃領袖行列裏,克格勃,情報工作者,始終應占據重要位置。這無可置疑,他確信。
作者在上篇中有關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等西太平洋沿岸的描述(參見第77和80章),在其後的章節中也寫道冬季陸路交通不暢的情況,以及對納蘭基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