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200期

(2022-03-18 05:16:04) 下一個
(作者:
龍德施泰特

 

980)     亞太經合

合眾國首都燕京市。石景山麓,政務院辦公大廈。

1965年春,周恩來總理兩屆12年任期即將屆滿。

離任前,在東亞15國長期協作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一項建立“亞太經濟合作區”、統一以“亞元”為結算單位、平衡促進亞洲各國經濟發展的設想。各國代表們討論後感到,這是一個現實可行、周到兼顧、利益均衡、具有鮮明周恩來風格的提案。歐美輿論也紛紛對此給予好評。

而且該設想預先已打下若幹基礎:

60年代之初,周恩來就委托時任副總理的習仲勳,去膠東半島的威海市親手抓了一個試點:利用那裏伸入黃海、與日本朝鮮兩國“一衣帶水”的地理條件,開辟一塊“東北亞合作區”。並製定若幹針對性政策、嚐試“亞元”效能及副作用,摸索多國共同發展模式。

這是個前瞻性試點。47歲的習仲勳受領使命,與膠州州長穀牧一起,率先在山東半島最尖端~石島郡開始了試驗。過程中發現和解決了不少問題,摸索出成套實施推廣的經驗,以供總結上報。經多方評估,得到國家議會批準,把試點推廣到全州。

5年下來,以石島灣為中心,輻射東亞三國的“經濟共同體”幾乎叫響世界,比那個遲遲達不成相關協議的“歐洲共同體”進步了好幾倍,並日趨活躍。“亞元”先於難產的歐元問世,且在東南亞開始流行。影響逐年擴大,甚至也被歐美商家熱捧。而澳洲國家,更是已經把它作為常規貨幣來結算。

籍籍無名的濱海風光小城~膠州石島市,一躍而成為年流動人口數百萬的商貿、旅遊中心,一度被周邊譽為“黃海之都”。

試點成熟後,華夏合眾國周總理在亞太15國協作會上正式提出並闡明了它的基本設計和實施前景。

該設想獲得順利通過。一個具有共同發展目標的“國際經濟共同體”新模式,在遠東誕生了。52歲的習仲勳副總理當選為首屆秘書長。

……

1965年在華夏國內盡管競選連任的呼聲很高,且67歲的周恩來仍然健康,但他決心效法前人,放棄再次參選。從而給年輕一代騰出崗位。也給華夏合眾國今後的政治體製確立良好規範~“每個領導人完成階段性曆史任務,就該自覺地退出舞台。”

對周恩來兩屆執政的基本評價是:他雖然不是一個出思想、出理論的政治家,但具有過人的實際操作和執行能力,和良好的程序感。他善於調和鼎鼐、彌合矛盾、兼顧各方利益,也擅長在談判中折衝樽俎。這對於處在本發展階段的中國至關重要。

由於沒有了來自上方的強勢掌控或幹擾,他的政府隻需對民眾和國會直接負責,並接受監督。更無需去發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誓言。施政過程中顯然減少了諸多羈絆。在新華夏的如此環境下,他嚴於律己、周到細致的作風,加上樂於對自身早期革命活動經常反省和汲取教訓,使周內閣的所作所為相對於其他領袖的粗糙、盲動和不計後果的做法,較為經得起曆史質證和檢驗。

對周內閣12年施政的批評,多數認為是過於求穩怕亂、發展速度仍不夠快。理念方麵也是強調“和諧”多,對社會中若幹頑劣現象手段不夠強硬。但這些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糾正,輿論主體認為,在這個曆史時期“穩健路線”對國家更為重要。

對於周內閣自覺接受監督、確立了公務員體係的“人民公仆”意識,這方麵甚至超過鄰國日本。獲得一致好評。

祖國進步黨代表大會通過了他的離任報告。並全體起立向率先垂範、自動離崗的一代優秀執政者鼓掌致敬。

大會推選出了新一代競選班底。

10年前轉而加入祖國進步黨的吳國楨先生(63歲)由於政績、學識、資曆等原因,特別是對於政府工作的熟悉和創新意識,被元老們和多數代表,遴選為下屆總理候選人。

從這一年起,華夏國的選舉製度,由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

 

981)     強壯和藹

北平1964奧運會閉幕之際,一些東亞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朝鮮、緬甸、泰國、尼泊爾等就紛紛提出:以經濟火車頭華夏合眾國為主體,建立一個“遠東民主共和國聯邦”的建議。

其中尤其以周恩來多年老友、越南領袖胡誌明、柬埔寨親王西哈努克等最為積極。他們甚至提出製訂《聯邦憲法草案》、推舉周為“遠東共和國聯邦”首屆總統……等具體設想。胡誌明還發言闡明:這是使遠東、乃至亞洲邁向長治久安、邁向集體繁榮的一個捷徑。

朝鮮國三朝元老、離任領袖金九老先生也舉手支持“亞元”。就連日本代表岸信介,也不反對這個提案。

然而華夏國議會幾經討論,最終否決了這項動議。其理由是:過於龐大的國體,並不符合現代國家發展趨勢。議員們還舉出美國曾謝絕墨西哥加入聯邦的例子來說明:

“國家集團,並非越大越好”。

時任參議院在野黨領袖陳立夫,說了一句有啟示的話:“中國已非昔日‘東亞病夫’。但須有自知之明。麵對順境卻能夠對巨大的誘惑說不,那才算真正理性之國。”

華夏合眾國沒有盲目擴張。沒有吞並、欺淩弱小民族的野心。也沒有對世界製造經濟以外的挑戰。

一個健康發展的社會,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強壯而和藹地座落在世界東方,像千年來一樣。

 

982)     外電報導

吳國楨內閣執政6年,總體評價是:國民經濟進入了起飛階段。各行業獲得了勻速發展,中國確立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

被詬病的主要方麵是:基尼指數增大。

進步黨內尤其批評~不夠重視鄉村發展,把工作著眼點過於集中於城市,出現了某種畸形。人才選拔方麵也過於強調學曆,而對創造更公平的社會競爭環境方麵有所欠缺。

被普遍認可的方麵則是:國際融合度以及與外界接軌的程度進一步得到強化。國人走向世界成為了尋常現象。

……

後來的20年裏,《國際金融報》轉載的諸多外電從細節上記錄了中國60到80年代的若幹進程。

法新社1967年6月11日,題:《巨大發展潛力激發美國漢語熱

新中國今天成立20周年。世界真切感到了華夏的崛起。

為保持其全球競爭力,不少美國人急切地學起了漢語,頗有些“臨時抱佛腳”之嫌。“亞洲社團”負責人表示,過去5年中,美國年輕人和他們的父母,戲劇性地增強了學漢語的興趣。

專家指出,中國的經濟、文化影響力是促生近來漢語熱的原因。去年調查顯示,美國2500所中學~難以置信的巨大數字~有興趣提供漢語的高等課程設置。

中國將代替美國成為最大消費國。並將在未來50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該社團定下了10年目標:使至少5%的美國中學生能夠學習漢語。※該文實際發表日期為38年後的2005年2月

……

《國際金融報》(1977年9月26日第七版):

世界經濟論壇即將發布《1976-197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

報告顯示,華夏合眾國排名第11,較去年下降3個位次。

這是由於排行榜新增了2個小國家,且排名較靠前;另一個原因在於世界經濟論壇認為:華夏合眾國宏觀經濟環境質量有所下降。今年的報告覆蓋了110個經濟體,是曆年來數量最多一次。近千名商業領袖接受了問卷調查。

華夏國際競爭力排名下滑~但不顯著。前後10位之內的排名變化,並不反映實質性變化。※實際發表日期為2005年9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