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 ) |
975) 奧運1964
1964年8月8日,北平。西三旗體育場。
驅雲火箭連續發射後,陰沉一周之久的天氣突然放晴,夕陽明媚,人們沉浸在節日氣氛中。
晚8時,這座新落成的巨型體育場內,隆重舉行第18屆奧運會開幕式。華夏合眾國總統宋慶齡、總理周恩來,國際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等,紛紛出席。美國為北平奧運會專門發射了“辛科姆”衛星,向世界各地同步轉播,這是奧運會史上第一次。※史實對照:“辛科姆”是為1964東京奧運會發射。
自1948年華夏實現“零的突破”,奪得首枚金牌,要求舉辦奧運的呼聲就在國人中翻湧。最終演變成國會決議,要求政府申請舉辦權。1960年北平的選票超過對手布魯塞爾、維也納、底特律,贏得了第18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這並非亞洲城市第一次得到主辦權。早在1936年,國際奧委會就曾將第12屆(1940)奧運主辦權交給東京。但日本卻在1938年底宣稱:為紀念“神武紀元”2600年,要在1940年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想搞什麽奧運會。結果灰頭土臉的國際奧委會從此將日本排除在名單之外。
本屆奧運,華夏合眾國代表隊,憑借東道主優勢,大有斬獲。
來自夷州(台灣)台東郡的阿美族選手“亞洲鐵人”楊傳廣,以32歲“高齡”戰勝了上屆羅馬奧運會冠軍~美國選手瓊森,和蘇聯選手瓦庫茲,一舉奪得了男子十項全能金牌。
另一名來自夷州新竹郡的選手~紀政,以10秒4的成績獲女子80米欄銅牌。此後6年裏,她又44次創造亞洲紀錄,被譽為“東方羚羊、黃色閃電”、“短跑女王”。國際體育新聞界後來還把1970年稱為“紀政年”。
976) 金牌增長
另一片賽場,本來屬於華夏的優勢項目,這次有點發揮不佳。年已33歲、4次參加奧運的射擊老將張桃芳,臨場時舊傷複發、水準失常,屈居第2,拿到1塊銀牌。
北平奧運會上,前埃塞俄比亞王宮衛兵~比基拉創造了2小時15分10秒的馬拉鬆紀錄。且赤腳跑完全程~獲得“赤腳大仙”美稱。日本長跑名星丹穀幸吉,則在馬拉鬆賽中失敗後選擇了切腹自殺~以向國民表示道歉。幸好被及時搶救才沒有給奧運會帶來悲劇色彩。※史實為:該人在1964東京奧運會後剖腹自殺成功。
這場小風波,引起記者團對日本民族性格的大討論。西方觀點對此持批評態度,認為是不尊重生命,對勝負過於脆弱。東方則不乏肯定評語,認為是責任感的體現,即所謂“知恥而後勇”。各民族在探討中,加深了相互了解。
盡管由於中蘇雙方敵對狀態尚未結束,觀眾喝彩聲浪也不高,但蘇聯特有的體育機製,還是使她的代表團獲得金牌榜亞軍的優秀成績。宋慶齡總統親自到場祝賀,周恩來總理還特地親手為蘇聯數名選手頒獎,並鼓勵觀眾為之鼓掌、鼓勁。
這些舉措帶動了民間情緒,兩國運動員也因而愉快交流,新聞媒體則給予廣泛報道和好評,認為體現了奧運“和平公正”的宗旨。也實在地促動了兩國關係開始改善。
得益於“東道國可增設兩個新項目”的規則,華夏國金牌總數也大幅增加。在亞洲相對普及的乒乓球、羽毛球這兩個獎項眾多的“小球”項目由此首次列入奧運。※史實為90年代才列入
金牌榜於是出現了莊則棟、丘鍾惠、湯仙虎、陳玉娘……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美國奪得第1。華夏則首次成為第3~超過了上屆第3名的德國隊。媒體專門提醒說:這可是1964年夏季奧運會。
從本屆起,美蘇華德4個國家開始將奧運會前4名包攬。
別國教練隻好把金牌榜第5名作為追求目標。
977) 堅冰解凍
北平自身,沒有規劃為大型商業城市。北方商業大都會的功能,由天津、沈陽、太原等直轄市來體現。
1964年奧運會期間,90萬人口的北平古城,因為它那些保存完好的古都風貌~牌樓、石舫、城牆、四合院、多姿多彩的皇家園林,天壇、地壇這類皇家大型祭祀場所……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濃厚興趣,被相對完整地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政府簽約,予以整體保存,聯合國還建立了專項維護修繕基金。
借此東風,華夏強化了全國各地古城和文物保護工作。在文化部長陳毅任內,這項事業進行得有聲有色。
圍棋,此時也有了類似國際象棋般的固定賽事和活動程序。
……
北平秋高氣爽時,國家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毛岸英博士接待了幾批訪客。其中蘇聯學者、哲學家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尤金(※史實中其人50年代擔任毛聘請的理論顧問)與44歲的史學博士毛岸英進行了幾輪對話。
交流若幹理論問題之後,尤金問起:20年前,究竟什麽原因促使中共,決定更換黨名?“難道就為了遷就美國援助~這類實用主義目的麽?我很難相信。一個建立25年的成熟的黨,它的領袖們,竟會那麽功利?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麽,使她走上了一條修正主義道路?”
毛岸英思考一陣:“那時我本人還很年輕,而且不在國內。但後來,我有機會同父親探討過這個問題。”
“哦?那麽他~我是說令尊大人,他怎麽說?”
“他解釋說:那時除了黨的生存環境嚴酷、任務重大、戰爭緊迫需要外援,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黨內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太少。甚至可以說一個合格的也沒有。包括他本人和其他領袖。也包括長期在蘇聯學習的王明等人在內……如此,一個並不真懂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的組織卻掛招牌、打這個旗號,顯然不合理也不合適。”
尤金撇嘴笑了:“他們老一輩,到底承認自己不懂、或者並不真懂得馬列主義了?”
毛岸英也笑了:“科學容不得虛假和誤導。對於發明者和實踐者都是如此。通過這些年的研究,我覺得家父這個認識,對你們的黨,應該說也適用。”
尤金聳聳肩膀:“這話,怎麽理解?”
毛岸英道:“我在蘇聯生活將近10年……我認為,如果蘇聯黨和領袖們真正懂得、或者了解馬克思主義的話,很多事情就不會那麽做。至於例子~就不勝枚舉了。所以說,如果是因為不太懂而那麽做,或許還算情有可原。”
尤金感到話題敏感~周圍有旁聽者,及時結束了討論。分別時他請毛博士向他著名的父親問候健康。
陸續,雙方高級別代表團實行了互訪。堅冰開始解凍。
978) 造船工業
1964年,日本。長崎造船廠。1座38萬噸級巨型幹船塢新近落成。各國石油需求的劇增,使得油輪噸位越造越大~此時海外訂單中25萬噸的油輪,已不怎麽令人矚目了。
50年代,蔣介石名譽委員長在《提攜日本案》中,就有注入資金、扶持日本基礎良好的原有造船工業這一條款。戰後恢複時期,該提案成為了日本經濟救生圈之一。
扶持和提攜日本,這個建議,後來被作為一項具有長遠眼光的既定國策。雖然時而有爭議,但後來事實證明,這是蔣先生對華夏建立穩定的國際環境、提升民族威信而作出的一個戰略性貢獻。同時也體現了較合理的國際分工。60年代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世界製造業整體也在向勞動力廉價的東方轉移。十幾年裏除了接受各國航運公司的大量民用訂單,日本造船業還幾乎包攬了多國海軍主要艦船的通用船體製造。船舶下水後,根據需要送往大連、高雄等地進行舾裝。經濟複蘇中的日本,以此作為戰爭賠款的實物抵償,長期保證了華夏海運的需求,也維持了許多國際客戶。
而缺少假想敵的華夏海軍,艦艇噸位數卻在不斷萎縮。海軍參謀部也長期感到,缺乏新戰略的製訂需要。
當年“海軍毛委員”時代,仍是最富傳奇色彩的軍史教材。
979) 數據比較
1965年。周恩來總理卸任時,世界各國一些熱衷於比較經濟學的人士,正在為了蘇聯和中國~究竟誰才是世界第2大經濟實體的問題,爭論不休。一方拿出蘇聯年產8200萬噸鋼,而華夏國僅5900萬噸的數據,來證明蘇聯體製的優越性。
另一方卻說:中國有5.7億人口,還大量出口糧食。蘇聯人口不到2億,可每年糧食要進口。
一方又拿出兩國石油數據,證明中國石油產量遠不如蘇聯。對方則指出:即使不考慮世界第一的煤產量,僅進口石油,中國消耗量已大大超過蘇聯。並積極開發太陽能和風能。
當一方津津樂道於蘇聯機床產量時,另一方提醒說:華夏的電視機產量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雙方爭論焦點,諸如棉花產量、鐵路裏程、汽車保有量、人均卡裏路攝入量、進出口總額等……種種衡量國家實力的指標數據,令旁觀者感覺像是陷入了數字海洋。
倒是一般民眾,並不在乎誰是第2、誰是第3的排位~隻忙著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