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201期

(2022-03-21 03:40:50) 下一個
(作者:
龍德施泰特

 

983)     吉普車喲

1974年10月。加利福尼亞。薩克拉門托。

70歲的鄧小平總理,健步走下加州政府官邸台階。63歲的羅納德·裏根州長陪他來到敞篷汽車旁。

鄧總理到紐約參加聯合國第28屆大會。他刻意提前啟程,以便路過加州~逗留兩日,為了兩個原因:

其一是為加州熊貓館終身館長蓓姬的來信~她們可愛的“華美”和“工合”前不久都由於壽命大限先後去世了。而紐約的潘弟和潘達也早已不在人間。這使她和那些熱心觀眾很難過。

百般無奈中,蓓姬想起28年前送它們來美國的那位老朋友~他仍是今日華夏政壇上的活躍人物。

小平收到來信,認為這是不可拒絕的請求。毫不遲疑地親筆答複,並且又來了一次“親自押送”。

新一代的“華美、工合”送到熊貓新館。蓓姬喜淚盈眶。在發燒友的歡呼中它們被安置到新家園。

小平還特地感謝了蓓姬當年對“黑白兩色組成和諧”的精妙解釋。它被卡爾迅傳遞到中國,被廣泛認同為高明深刻的政治哲學。深感意外的蓓姬還不知道她和卡爾迅曾為大洋彼岸的盟邦做過這麽一份貢獻,再次喜極而泣。

……其次是為30年前這位熟人~羅納德·裏根先生,成功地連任了加州州長,並享有問鼎美國總統寶座的明顯呼聲。在目前華美關係有些微妙、經濟領域摩擦漸起的時分,鄧總理希望在自己卸任之前,做些未雨綢繆的工作。

裏根州長雖雄心勃勃,但對自己幾年後競選總統時的年齡問題,仍有所擔心。於是特地問起:您認為從70高齡開始執政,是否有精力上的缺憾?請給我一些建議或告誡。

小平笑答:對於那些意誌堅定者,年齡不是問題。

參觀了美國新興技術和知識產業最發達的聚集地~矽穀,又在舊金山“史迪威&巴頓基金會”舊址故地重遊、共敘當年~這番加州三日行,使小平很滿意。

總理和州長會晤之餘還有一項文化娛樂安排。他們不約而同,點了一個共同感興趣的節目:放映四分之一世紀前,他們曾一同合演的彩色寬銀幕老電影:《工合·浴血熊貓》……影片喚起了無數記憶。

走出加州政府禮堂放映廳,扮演過卡爾迅將軍的現任州長,微笑著坐進駕駛位,揮手對總理說了句老台詞:

“鄧政委!今天我和你一起,開著吉普車去檢查陣地。”

鄧小平遲疑一下:“啥子吉普車喲?分明是個現代化跑車麽。沒得關係~州長想去檢查哪裏陣地?”

“原則上,聽鄧總理的。不過既然您長期擔任過交通部長,我建議可以先看看西海岸這邊新修的高速公路~是根據最新標準建設的。然後我們可去您想去的任何地方。”

鄧總理巡視著加州高速路,點頭:“要得。看來我國高速公路建造標準也要提高了……我在周內閣裏負責交通~造了12年公路!今後呢,6車道是起碼的標準哩。”

裏根州長若有所思:“鄧政委!我想問個問題~對卡爾迅的吉普車,和我這輛車,您有哪些不同感覺?”

鄧小平又一次以芥末式的敏銳辛辣,直率答道:

“吉普車麽~雪中送炭。豪華跑車~錦上添花。”

州長想了想,還是讚同了鄧總理的評價。但心有不甘,再問:

“那您說說,又有何相同之處?”

“相同之處麽?卡爾迅將軍和州長先生你,這份戰友或戰略夥伴的情誼,我都牢記。兩部車子都已經開起走!”

 

984)     交通總理

擔任了兩屆交通部長的鄧總理被稱為“交通總理”,名副其實。他任內突出成績仍是修建道路、整理交通,打好發展基礎。他提出一係列口號,諸如“要想富,先修路”、“15年內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趕上歐美”、“80年代達到小康社會”等等。

他擔任交通部長的12年間就實現了國道“州州通、郡郡通”。及至到了副總理、總理任內,又提出公路“鄉鄉通、村村通!”由此把國家的主要財政預算,向著交通體係的確立而大幅傾斜。不僅公路,鐵路建設也日新月異。例如在伯力到上海之間建設了世界第2條、也是世界長度最長的“伯滬新幹線”,1973年運行時速已達220公裏,還準備進一步提速,並且潛力多多。

另一個典型工程是實現了世界高海拔鐵路~青藏鐵路的通車。因為他主政西藏的6年中對那裏因交通不便、嚴重影響現代化開發進程,而感觸殊深。調回中央後,他就一直對此關注。並力排眾議,幾次為青藏鐵路和其他重大交通樞紐的建設,批準撥出巨款,從而保證了這些大型、特大型工程的順利完工。

當然也為此得罪不少人,甚至在國會裏樹立了一些政敵。

除了公路鐵路,還有航空、內河水運和海運,都在他任期內有大幅增長。華夏民航的班機開通了世界各大城市航線;國際航運業巨子幾乎35%是中國人;遠洋船隊的規模,僅次於利比裏亞(船舶免稅注冊國)而“屈居世界第2位”。

但高速發展,也勢必帶來若幹問題。1977年鄧總理屆滿時,有3個把柄被政壇一批對手抓住不放。

其一是國民經濟支出過度向交通運輸業傾斜。帶來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這是一大罪狀。

其二是鐵路和民航恰巧出了幾起重大事故,造成一定的人力財力損失,這也要被追究責任。

其三是,經國家審計署的嚴格審計,查證了:被鄧總理提拔過的某位鐵道部長,在鐵路建設經費上存在著較大的挪用、濫用、鋪張揮霍,乃至貪汙腐敗問題。

所幸,這類事情在這時還隻是個別現象,危機均在可控範圍,遠不至於鬧得民怨沸騰。但仍造成鄧總理政治上被動,而無法在下一輪競選中戰勝對手。加之年齡關係,73歲的他在黨內這次未獲得連任提名。不過人們普遍認可:他的任內,切實地改變了中國。

 

985)     步入憲政

1977年大選,在野黨推出了政聲遠播的、前屆周內閣的衛生與環境部長、農業部長、其後的嵊州州長、華東大區巡閱使、資深參議員的蔣經國,作為本黨候選人。

這位67歲、作風務實、思想開明的資深政治家多年來在他負責的各領域內多有建樹,官聲清廉。尤其30年前就在寶成鐵路工程查處過“領率機構”並接任築路總監,這對國民要求糾正當前鐵路建設中弊端和貪腐的呼聲,是個直接響應。因此當選希望頗高。

另一邊,執政黨方麵代表們經幾輪篩選,決定推出新人。前政務院秘書長、現任商貿部長的龔澎女士得到提名。

龔澎閱曆也相當深厚。出生於日本橫濱,在廣州渡過童年。14歲進入上海聖瑪利亞女子中學讀書打下良好外文基礎。19歲考入北平燕大曆史係。在“12.9”運動中是當之無愧的卓越學生領袖。與此同時長期生長在南方的她卻寫出了頗有造詣的史學論文《清代漢人拓殖東北述略》!得到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讚賞,發表在1936年《禹貢》半月刊上。還參與翻譯了斯諾《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史實

1938年春奔赴延安,先後擔任毛澤東和彭德懷的英文譯員,並在華北農村從事兩年農運、支前工作。

1940年夏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此後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30年。這期間跟隨著總理走遍了世界各地。

龔澎,既是早期投身革命、受到長期鍛煉和考驗的幹部,又是樸素無華、處事公正、黨內聲譽良好、外事經驗豐富的活動家。在華夏國全方位開放、與世界貿易往來越來越多、同時海外各類矛盾也在增加、國際關係微妙複雜的當口,這樣一位人選相當符合一大部分選民的心理。

1977年初大選中,兩黨候選人舉行了數次激烈、而又不失風度的辯論,給民眾奉獻了文明、民主和機敏睿智的政治生態,成為選民們長期熱議的選舉話題。

 

986)     政治成熟

最終,在野黨候選人蔣經國獲勝。因為多數選民認為內政問題較為突出,而經驗豐富的蔣先生能夠較好地處理這些棘手事務。

雖然從執政黨變成在野黨,但龔澎女士在大選結束後當即向勝利者發出賀電,頗受各界好評。海內外輿論認為:這說明民主競選體製在這個國家已走向成熟~既是政治家的成熟,也是民眾的成熟。人們不會為投票對象未能達成自己的意願而怨天尤地、也不至於為了某些訴求不能馬上實現,而進一步產生分裂。此後,“77競選模式”成為曆屆政府順利產生的一個範例。

新任的蔣總理也表現了政治家的豁達。參照周恩來時代以來,聯合政府中吸收若幹在野黨傑出人士參政的先例,延請龔澎女士,擔任主管外事和外貿的副總理。這既是團結選民、造就舉國一致體製的良性舉措,也是彌補他自己不擅長、也不醉心於外事工作的短處。因為他此時已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等症狀。除了事關國家安全的對蘇關係,他不想被頭緒紛繁的外事工作占去太多精力。

從1953年首屆大選開始,到如今的1977年,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整整一代人已成長起來。他們是受過完整教育的一代,從小學開始就接受了民主觀念、現代意識。這種自然而然的熏陶25年後已然結出果實。所謂“訓政”階段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華夏之邦已順理成章地迎來了憲政階段。

 

987)     經國濟世

不算廣為人知的史實是:蔣總理與前任的鄧總理,在整整50年前竟是同班同學~關係挺密切。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這位15歲的尼古拉,班長是18歲的楊尚昆。同桌是19歲的烏蘭夫。受這批同學影響,50年前尼古拉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團小組長就是鄧希賢。由於當時倆人身材相仿,排隊時總在一起。還免不了嬉笑打鬧……不管小蔣入共青團是自願還是“受脅迫”,可他畢生也並未申請退出。※史實

少年時代經曆,對他後來成為“三民主義青年團”總書記頗有幫助。12年蘇聯生活也對他大有影響~所謂知己知彼。民間還有他“滿腦子計劃經濟”的說法。因此,如今蔣鄧之間既有執政黨與在野黨的理性爭執、政壇角力,又有私下“少年相隨、半世紀老友”的感性認知。彼此能講真話、暢所欲言,溝通無礙。

這也使華夏政壇風氣良好。並無“你死我活”的爭鬥,而很多危機都能化解於萌芽狀態。

蔣總理任內建樹,首先是平衡了“希賢兄前段”有所失調的國民經濟。在民生的頭等大事~農業方麵,推出一係列新政策,連續3年的豐收也緩解了潛在的糧食危機。隨後又在能源、電力、環保和製造業領域,推動了“十大建設”。

其次是完善吏治。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監督機製,特別是重視輿論監督,以製約和製裁違法貪官。這方麵,早年在上海懲治貪汙腐敗的經驗教訓給了他不少心得。此外從生活角度,蔣總理還倡導並厲行一種了“梅花餐”(即五菜一湯)標準,這使華夏各地日漸凸顯的“餐飲奢糜”風氣受到限製,大為收斂。

實際上在十幾年前的周恩來時代,接待性的餐飲標準是“四菜一湯”。而“梅花宴”與之相比稍稍提高一點~也算某種“與時俱進”了。被視為國民生活水準已有升級的反映。但仍是對奢侈浪費的製約。

政改方麵,蔣總理也有一項重大舉措。他提出:為了適應時代變化加速,政府官員過久地留任崗位已顯得不合時宜。尤其在中國這種講究人情人脈、愛拉關係、培植個人勢力的氛圍下,官員任期,絕不可過長!因此他建議把今後每屆政府的任職期限調整為四年~以便與國際接軌!從而也遏製了開始抬頭的官本位意識。

這項政改,尤其具有長遠效應。

在他幾番動議、乃至身體力行、親自帶動下,現行執政體製得以改進~從本屆起改為每屆任期4年。他在修憲會議上當場表明:願從自身做起~仿效先總理率先垂範的精神。這個表態為他獲得廣泛讚許,也打消了各界對調整執政期限的疑慮。自此華夏國後繼政府每屆執政便以四年為限。這加快了崗位輪換和官員業績考核,乃至加快了社會運行節奏和人才識別與選拔,影響深遠。

蔣經國4年內政調整,殊為重要。給國家積攢了可觀的後勁。

總理任期僅一屆。期滿時71歲的他以“身體原因”謝絕了續任。卻留下一筆良好政治遺產。

唯有這期間國際關係變得日益複雜微妙、並棘手起來。給蔣經國帶來若幹困擾。他就此囑咐了下屆接班者。

華夏國民眾也從政黨輪替執政的體製中認識到,這是一種可以及時糾錯的良好而合理的選擇。

隻有這樣,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會被放到第一位,施政者才會時時處處顧及到選民們的喜怒哀樂,而不能肆意妄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