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93期

(2021-05-18 03:54:50) 下一個

 

445)     西線僵持

德式 V1火箭和V2導彈也在短期內抖了下威風。從比利時境內逐次退往德國本土的第155團,截止年底發射了2萬枚火箭。其中約1000枚命中倫敦,661枚被擊落。

比利時,安特衛普。盟軍已把德國火箭兵驅逐出低地國家。但這個重要補給港現在成為火箭的目標了。每天都有物資損毀和人員損失。而勝利在望的心態又使盟軍統帥部不希望再付出過大犧牲。這也是一係列推遲進擊的“消極命令”被發出的原因。

慣於猛打猛衝的巴頓中將,由於部隊距離港口較遠~處於南部~而得不到充足配給,隻得裹足不前。他對艾克和蒙蒂滿腹牢騷。甚至再次考慮~跨戰區調動:

“該死的。還是跟著喬打仗,更痛快呢!”

而德軍那位陸空兩棲元帥凱塞林,卻因防禦有效而得到元首嘉獎:給他的寶劍橡葉十字勳章加了一枚鑽石。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要為他組織專訪,可他忽然出了車禍。※史實同期

1945年初,在齊格菲防線麵前,西線戰鬥出現暫時僵持。

元旦後史迪威上將得到命令:要求巴爾幹戰區從南線盡快推進!早日攻克羅馬尼亞油田,切斷德軍燃油供應。

為此,盟軍在地中海物資調配上,給予史迪威以最大授權。

 

446)     詞句鏗鏘

柏林。第三帝國宣傳部。戈培爾部長習慣性地坐在麥克風前,親自播出他的評論稿。

“……英國人抗議說,1發V1火箭擊中了白金漢宮。造成了這所世界級珍貴文物的部分損毀,等等。不列顛人的健忘和厚顏無恥,在這類抗議中,再次表露無遺。

“我們且不談他們夜以繼日的凶殘轟炸,損壞了德國、法國和歐洲多少同樣珍貴的文物~這些人們有目共睹。隻要回顧一下這個海盜民族不久前的曆史,就不難羅列出他們對於世界文化遺產所犯的、難以曆數的罪行……1860年,僅僅84年前,英國人,英法聯軍,在遙遠的東方,在一場不應被遺忘,卻被她的不肖子孫遺忘了的侵略戰爭中,就火燒了該國的皇宮~圓明園。

“那又是一份多麽輝煌的文化遺產呢?傲慢自私的英國人對此緘口不言,卻對應得的懲罰大叫大嚷。

“這沒什麽奇怪。奇怪的倒是另一個民族~他們為一點蠅頭小利,就和史上多次欺淩侮辱他們的海盜國家勾結起來,亦步亦趨。他們現在出兵攻打的,正是幾年前被他們視為榜樣的國家!他們的良知如此不堪,他們的領袖如此短視,真是世界一大奇觀!

“問問他們,良心也像那輝煌遺產~圓明園一樣,被燒掉了麽?我這裏不點破他們的名字,我給那個古老又愛惜臉麵、講究禮儀的國家留一點反省和懺悔的機會! 他們不該像那個利欲熏心、無可救藥的美國一樣,忘記是誰火燒了自己的白宮、忘記了是誰奴役了自己上百年,現在卻甘當某種扼殺人類進步的犧牲品!

“他們的所謂遠征軍戰士,舉槍瞄準的時候,最好仔細想想,到底誰~才是你真正的敵人?”

大功率電波,傳遞著戈培爾那抑揚頓挫、富於蠱惑力的德語。在寂靜的巴爾幹群山,來自“未被點破”國家的那群愚鈍的鄉土戰士中,引起的反應卻是麻木和無動於衷。

 

447)     海軍曆練

愛琴海。米洛斯島海域。來自中國的“西洋艦隊”和“北洋艦隊”正在進行一場聯合作戰。

但嚴格說起來那不是一場海戰:島上德軍,沒有軍艦。

艦隊主炮在執行對陸攻擊。副炮、高射炮則警戒著偶爾出現的空襲。當天已有3架被確認的戰果,使海軍官兵們覺得頗有收獲。島上德軍火力點也紛紛被壓製。

中國水兵的炮術訓練,漸漸合格了。

國共兩支艦隊的艦艇都脫胎於日本艦隊,型號相近,又常在盟軍的統一指揮下共同行動、共同補給。還要共同訓練、演習、作戰,又共同錨泊、登岸、作息。作戰目標一致,因此交流頻繁。他們常常彼此觀摩,一起參加集訓、共同對陸炮擊。

遇到敵機空襲受損時,彼此還主動參加對方的海上救援。雙方艦上的日本留用人員,更是來往密切。

水手們普遍都有了3次從中國沿岸遠航到地中海的曆練。這是80萬遠征軍陸續赴歐,對這些船隻的必然要求。而在長途航運過程中,水手們,逐漸完成了從陸軍到海軍的轉變。

現在的各艦一般性崗位,已無需日本水手頂班上崗,炮位上的傳遞口令也變成了清一色的中文。曾不習慣睡那種繩網式吊床的中國水兵,普遍做到了習以為常。

黃埔1期畢業的西洋艦隊司令桂永清中將,對年長他3歲的原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北洋艦隊司令葉劍英將軍執師生禮,彼此相處融洽。他們那時的課程表,是講武堂出身的葉親手排定。而桂永清曾先後任國府駐德、駐英武官,有德語基礎。

某日,他把戈培爾長篇評論的電訊譯稿,拿給葉看。

葉劍英驚奇揚眉道:“這戈培爾使用離間計水平不低嘛!你看他引經據典,詞句鏗鏘,打擊拉攏,區別對待;一個白金漢宮被炸就能順嘴謅出一篇國際戰略大文章!可不是一般的能說會道啦……隻可惜我不懂德文,費了他一番對牛彈琴的好功夫!永清哎,他隻找到你一個聽眾?所謂‘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哦?”

桂永清抗議了:“葉主任呐!誣我是戈培爾的知音啊?我這份德文學得冤枉啦~白浪費時間。”

“不會啊,永清老弟。至少到審訊戰犯時,用得上!那時候推薦你當大法官……哈哈哈。”

 

448)     物資缺口

國際間(似乎來自日本?)有過這樣一則笑話:

一個旅行者經過德俄兩國。在德國車站他問站員:

“火車何時到達?”

德國站員答:“8點55分03秒。”

客人奇怪:“火車到站,竟以秒計算?”

站員:“戰爭時期,分秒必爭!”

之後進入俄境。又問:“火車何時到站?”

俄國站員答:“誰知道,今天或者明天。” 

客問:“行車,沒有固定的時間嗎?” 

站員:“戰爭時期!固定時間?那還不被敵人利用!” 

雖出於戲謔,但概括了兩國習性。

蘇聯國防工業委員卡岡諾維奇提出的報告表明,目前橡膠缺口,嚴重到了連替代品都很緊張的關頭。坦克履帶上掛膠,這種“毫無疑問的奢侈”已被取消。汽車輪胎用實心軟木替代~以便省出橡膠,去支援必不可少的飛機機輪。

斯大林責備報告不夠及時。卡岡諾維奇辯解:

這是由於各個生產廠的情況匯總,混亂無序。

斯大林同誌厲聲道:

“那同樣在你職權範圍內,卡岡諾維奇同誌!別再推諉了。”

同時,他以嚴辭致電英美首腦:

過去一年裏,西方向蘇聯提供的汽車輪胎,比雙方協議和承諾中短缺了160萬套。這是極不負責的行為。由此造成蘇聯軍隊的更大流血付出,和反攻戰役滯後。如不能盡快改變這種狀況,補齊協議缺口,那麽就不能指望西線作戰~得到東線的任何有力配合。英美國家用自己青年的鮮血,去換取輪胎的代價好了。

丘吉爾的答複一如既往,老調重彈。他強調由於蘇聯克裏米亞未收複,而無法利用黑海港口;強調蘇伊士運河疏竣緩慢;強調北冰洋航線仍處於德國海軍威脅之下……首相還像趴在耳邊說悄悄話那樣,告訴大元帥,“不久將采取一個秘密行動”:將用特種穿甲彈“高腳杯”轟炸挪威峽灣裏深藏不出的德國戰列艦“提爾比茨號”,打掉這個“孤獨的北方女王”,從而增加北冰洋航線運量。

最後丘吉爾答應:盡快查處運輸大臣及下屬“在配貨計劃和調整補充沉沒物資方麵的粗疏不力。”

羅斯福,則對自己前段忙於大選、未能及時過問援蘇事宜表示了歉意。暗示將改組內閣,“相信未來的租借法案執行機構和領導者,會更具有前瞻性和應變能力”。

作為應急,他將立即安排2條萬噸輪從西海岸啟航,經遠東航線,給蘇聯送10萬套輪胎和2000噸橡膠。“請放心,您得到的數量一定超過敵人擁有的數量……”

斯大林放下電報:“他們從哪兒能統計出敵人的輪胎數量?”

 

449)     急躁任命

第聶伯河,“豹防線”南段。由於中線成績差強人意,蘇軍統帥部又把目光放在了南線。10月最後一天,紅色烏克蘭第1、第2方麵軍同時發動了進攻。從切爾諾貝利到克列緬丘格,第聶伯河中段籠罩在硝煙中。蘇軍奪取了登陸場,雙向逼近基輔。

弗拉索夫軍隊最大也是最後的戰果,是伏擊了紅軍著名將領~瓦圖京大將。這是1944年蘇軍高層的最重大損失,也是顯示弗拉索夫軍隊仍存在的少數戰例。

南線又廝殺了1個月。曼施坦因元帥集結殘餘兵力,在切爾卡瑟地域組織一次裝甲反擊後,逐次向西退去。他繼續執行焦土政策,以便不留給對手任何可利用的東西。但引發了烏克蘭自治政府不滿,一度造成內部危機。

12月12日,元首將“片麵追求戰場效果、破壞了德國人民和烏克蘭人民傳統友誼”的曼施坦因元帥解職。安排了名聲顯赫的隆美爾元帥繼任。

這一任命,第2天就失效了。

隆美爾坐著他的“桶車”趕赴文尼察接任的路上,1架“黑死神”伊爾-2攔住他的去路,大口徑機炮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

消息傳到“鷹巢”大本營。驚呆半晌的元首喃喃道:

“或許是我的急躁任命,斷送了他……”

清醒一陣,元首吩咐副官長施蒙特:

“曼施坦因留任南方集團軍群。告訴他,作他想作的事。”

過一會,元首再次開口:

“鷹巢這邊收拾一下,施蒙特。明天我們趕回狼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