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領取任命
意大利。塔蘭托,盟軍指揮部。還是在10月裏,南歐戰區英軍司令官亞曆山大上將就提出:為了確保在意大利進行【巨人2號】作戰,鑒於英國自身資源和產能有限,負擔已過重。他坦言:無法繼續保障“全部中國遠征軍”的物資供應。
他建議:華軍按原保障係統供給~即原在東南亞、現參與意大利戰役的滇桂部隊仍由英國負擔;而川軍和劉伯承兵團,因轉入巴爾幹戰役,改由美國提供後勤支持。
對此,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上將毫不遲疑,承諾下來。美國於是趁機拿到了巴爾幹戰役指揮權。
事後丘吉爾也未持異議~木已成舟,力有不逮。說到底,他是維護英美合作的。他控製巴爾幹本是為防範俄國勢力入侵,倒也並非是為了不列顛帝國不合時宜的擴張。
10月下旬,返回美國僅1個月、已被初步診斷懷疑罹患胃癌的史迪威將軍,由於他自己頑強的堅持,又一次被任命為“盟軍巴爾幹戰區的總指揮”。
事實上總統和美國軍方、乃至中國各界也一致認為:隻有史迪威,才是指揮這支華軍的最佳人選。其合適程度已到了可以忽略他病情的地步。
史迪威與在美中國友人各方話別後,當即飛往華盛頓,領取任命。從美國出發前,馬歇爾也特地為他舉行了家宴,欣喜而不動聲色地告訴他:
“總統的看法是~介入巴爾幹,使我國領導責任加重了,喬。我們必須在不曾感興趣的區域采取行動!雖然那兒過去我們十分陌生。但美國現在有餘力~承擔新義務。”
“是啊喬治。就連我們自己,過去也都不了解美國~究竟有什麽樣的潛力。”醋喬頻頻點頭。
436) 砍腦殼囉
10月底史迪威到任。
他迅速調整巴爾幹戰區部署,規定了年內主攻方向:向貝爾格萊德進軍,與鐵托部隊會師。然後進抵多瑙河畔,奪取、或至少威脅德國石油來源~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這一來任務明確了。為此他征得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意,向中國國內發出了《征集第2批遠征軍的計劃》。並從整體上,再次提高了中國遠征軍的官兵待遇和裝備水平:
——為中國遠征軍建立正式的、上規模的空軍,和相當數量的機械化部隊~是該計劃的亮點。史迪威深知:這些對中國人具有誘惑力,是能調出國內兵力的有效手段。因而也是繼續消弭中國內戰隱患的舉措,總統會批準並給予撥款。
同時他著手整頓隊伍。複員了一批因傷病而無法繼續作戰的官兵,清理欠餉、發放服役費和撫恤金。
隨後,重新理順了編製~他將“川軍”陸續解體、合並,編入了作戰能力更強的劉伯承兵團。
缺少核心將領的川軍,本有6萬人、4個整師的編製。他們推出鄧錫侯將軍作為首領。但同樣出身於四川的名將~劉伯承顯然更具名望和能力。
鄧錫侯雖然犯嘀咕,但在“山西老爹”史迪威的嚴格軍令、和部隊每日不可缺少的補充~這些軟硬兼施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麵前奈何不得,終被整編。
一個月後,從南京傳來一句國罵:
“娘西皮!個麽鄧錫侯,被那個鄧希賢,統戰過去了!”
誰都明白~這話出自誰的尊口。
鄧錫侯惴惴不安,找到老鄉鄧小平(鄧希賢)訴苦:
“格老子,回國要砍腦殼嘍!”
小平大笑:“莫慌噻老兄!回國我們一道,唱大戲!”
久後,鄧錫侯成為新政府的水利部副部長。
437) 薩拉熱窩
南斯拉夫。薩拉熱窩。
11月初,史迪威到任後,巴爾幹華軍初獲戰果:在鐵托部隊配合下,解放了這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的中心城市。德軍第41擲彈兵師遭到圍殲。師長沃爾夫岡·豪森少將被俘。
這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對師級規模的德軍實施殲滅性打擊。由於經驗不足,還是被走脫一個擲彈兵營。
但從此開始,德軍在亞德裏亞海濱的防禦體係便逐漸陷於崩潰。遠征軍物資船隊靠岸風險大大降低,杜布羅夫尼克等港口得到保障,後勤於是更加通暢。
劉鄧首長接到遊擊隊通知,說這裏有一位被捕的、長期堅持地下鬥爭、勇敢保衛薩拉熱窩的傳奇英雄~瓦爾特。於是提醒部隊:盡快~解救各監獄的囚犯。結果,據說由於叛徒告密,瓦爾特暴露了身份,兩天前被殺害了。
但另一種說法是:瓦爾特,就是鐵托將軍本人嘛。而鐵托是不可能被殺害的!他已來到盟軍控製下的、安全的維斯島。
438) 政治角逐
中國國內。1944年秋。
已召開兩個月之久的政治協商會議,迄今無結果。國共兩黨又展開了一輪政治攻防~起因是中國財政短期嚴重惡化。
抗戰甫一結束,物資短缺和各界趨旺的需求,陡然引起一波通貨膨脹。短短數月中國貨幣國際兌換值下降70%,物價同1937年相比上漲2000多倍※史實。通脹幾乎消滅了中產階級~也使知識分子幻想破滅。國府統治基礎出現動搖,土改成為必然趨勢。
歐洲戰爭尚未結束,盟國物資和船舶,都還難以兼顧戰後貧弱的中國。無米之炊,使任何當家人都會苦無良策,遑論這一階段確實顯得治國無方、腐敗成風的國民政府。
中共發動了政治攻勢。報刊上,大大小小的不滿言論和對統治階層的抨擊,使委座陷於困境。
由於第82空降師抽出參加歐戰,黃河隔離帶名存實亡,國共軍事摩擦又起。湯恩伯部占領了鄭州。
10月,毛澤東接受了美國聯絡處官員謝偉思的建議:把中原部隊主動撤出“兵荒馬亂、災患頻仍”的河南大部,據守黃河以北。以黃淮為界,以退為進,爭取了政治主動。
國內報紙輿論,紛紛刊出述評。中間勢力傾向性十分明顯。有篇文章標題是《讓他三尺又何妨!》立場鮮明地引用典故,令委座頗感窘迫。
中原爭端沒有擴大,內戰危機再次化解。
……秋末,鑒於北疆形勢一度出現騷亂不穩,委座指示胡宗南~派兵控製新疆;傅作義控製蒙古。結果兩部因冬季將臨,準備不足,冬衣缺乏,行動遲緩。但入冬以後,隨著經濟形勢漸趨穩定、援助物資分批到來,民眾情緒稍為緩解,國民黨抓緊鞏固了陣腳。又抓住一個天賜機會改善自己政治上被動的態勢,實施了一輪攻防轉換。
國府的突破點是:
中共北方土改,由於推進過快,出現偏激政策。典型例子是社會部指導的土改中大量過火行為。
抗戰結束,民族矛盾緩解,階級矛盾攀升。
沉寂多年的“鬥老財、分浮財”口號又被某些土地革命時期幹過工作隊的幹部撿起。而指導土改的中共社會部也未製止~畢竟眼下無需再強調與國民黨合作,減租減息又不解渴,而左傾,在該黨內一向有著傳統市場。如此背景下,局部階級鬥爭又開始了。
幾千名地主和富裕農民被趕出了家園,數百人死於遊街、批鬥或私刑。始自山西局部的這種勢頭,短期未能遏止,一度蔓延。毗鄰的河北河南、山東也出現類似情景。
事件的爆發從抗日將領傅作義的高齡老父及鄰裏同族,在家鄉被遊鬥淩辱致死、財產被哄搶而引起。
鎮守綏遠、蒙古邊疆的傅作義上將怒發衝冠。他本來就對華北聯軍不批準他駐軍北平,而有積怨。
接報當天,傅就派出一旅騎兵,長途奔襲了家鄉所在地山西榮河縣安昌村的土改工作隊。砍了隊長、副隊長一幹人的腦袋,掛上縣城旗杆,示眾!同時以激烈措辭通電全國,點名怒斥康生為劊子手,要求嚴懲~並檢討其“痞子運動”和整個土改政策。
這是華北聯軍出現的一次分裂。
蔣委員長立即抓住北方土改消極麵所引起的民眾不滿,展開了輿論攻勢。從而對前一階段己方在政治和民心領域內失守的陣地,發動反擊。一批山西、河北、山東等地被剝奪家產、趕出家園的“原住民”也組織起來,現身說法,成立“還鄉團”並在電台和報紙上紛紛控訴“華北當局殘忍、製造動亂。”
南京一批高校學生也上街遊行,呼喊口號……
這一輪政治攻防,雙方大體打了個平手。
439) 軍備競賽
軍事準備,也明目張膽地展開。
年底,沈陽和撫順的兵工廠轉產105mm炮彈,並在日本技師協助下仿製美式57mm無後座力炮。
重慶兵工廠,則已成批仿製“勃然”輕機槍和勃朗寧重機槍。
在南昌,國府還安裝了兩條從日本拆裝拚湊而成的“爆擊機”生產線。一批失業餓肚子的原日本航空工業從業人員,為養家糊口欣然受聘,坐上返程的戰俘運輸船,開赴上海,又換船抵達九江,再乘南潯線火車來到南昌。1944年冬,在這座洪都故郡,意大利人當年留下的簡陋廠房裏,中國航空工業,再次起步。
消息傳來,沈陽毫不遲疑采取了類似行動。
華北空軍司令聶榮臻帶人到日本,在自己勢力範圍~九州島上開始搜羅技術、人才、設備的一係列活動。
在九州飛行株式會社原田工廠,那個“雜餉隈製作所”的廢墟裏,他們找到一個奇異的新飛機試驗原型~鴨式布局、發動機後置的“震電”式攔截戰鬥機,以及它的設計者~鶴野正敬少佐。搜索隊如獲至寶,連夜把人和圖紙裝上飛機,聶司令親自押運。
隨後又裝船啟運殘餘發動機廠和風洞設備。
……中國大陸軍備競賽之勢,日益抬頭。
情報送到了白宮橢圓型辦公室。剛剛贏得第4任期的羅斯福總統眉頭緊鎖,麵色憂鬱。考慮再三,他按鈴叫來了住在白宮東翼樓、此時正患瘧疾的霍普金斯。
“哈裏,我抱歉~在你尚未康複的時候把你請來。你本該好好休息。可我真的遇到難題了。”
霍普金斯仔細看完,設計了幾條對策,總統臉上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