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84期

(2021-04-16 09:36:42) 下一個

 

404)     民主聯軍

北平。南池子~翠明莊。現在這裏是國共談判的重要場所。

為打破僵局,中共提出了一個頗有新意的建議:

雙方暫時,把部隊統一交給盟軍代管或監管。以便整編、集訓,脫離政治,實現國家化。為期暫定5年,待中國聯合政府成立、運轉正常後再交還新政府。

中共還指出:現在他們就是在史迪威將軍領導下作戰,效果良好。

國府當然不同意。以“事關國家主權”為由,予以否定。

但民間第三勢力~民主黨派們都認為:這不失為一個明智而現實的選擇!紛紛撰文、演說,廣泛加以鼓吹。竟使這一觀點和主張很快有了相當大的民間共識。

翠明莊會場上,交涉一輪緊似一輪。

在確定雙方軍隊的數量比例和編製方麵,出現了戲劇性場麵:敲定華北聯軍的編製數量及番號時,國府一再壓低對方數字和比例,要求把那27個“縱隊”壓縮為20個師。

雙方為此,爭執不休。

可是不久,盟邦為中國確定了“赴歐遠征軍”出兵原則:是“按照雙方兵員和編製的比例派出”。

國府馬上又改變初衷,一再要求:擴大華北聯軍的數字和番號!並說:北方實際數與上報數字不符~隱瞞了許多!等等。這一反複頗為搞笑。輿論也跟著紛紛鼓噪。

於是魏德邁將軍受命,主持了一項普查。大致結果是:國民政府軍隊約390萬人;華北民主聯軍約127萬人。在此基礎上確定了3:1的編製和出兵比例。

 

405)     善後會議

日本。仙台。7月裏,盟軍善後會議在這個受損較輕的城市召開。關於戰後駐軍、完成占領等,出台了完整方案。

近來十分活躍的美國參議員惠裏、魯塞爾等人,這期間頻頻發表演說強調:“每個議員都明確感受到了,我國人民迫切召喚他們的子弟……士兵的父母們,堅定地要求他們的兒子回家”。

※史實:該演說發生於1945年秋。

這反映出:美國國會反對擴大占領日本的規模。美軍也無意在這個遍布廢墟的遙遠東方國度大量駐軍。隻想作象征性占領~區域為東京等中心城市和橫須賀等軍港。

英軍,也隻派1個旅級司令部和1個憲兵營參與對日占領。主要駐紮地是港口城市大阪。

中國國民政府軍,占領區為本州島大部和琉球群島。並負責印度支那地區的受降。由孫立人中將擔任了國府方麵的駐日占領軍首任司令。

而作為參戰中的一方,史迪威名下的華北聯軍負責受降滿洲、大連關東州及朝鮮各地。在日本的占領區劃分在九州、四國島。派出的占領軍司令是羅瑞卿少將。

菲律賓全境,已提前由美軍受降。

英軍和華軍的“出租部隊”~桂係一部和滇係全部,負責馬來半島、印尼(蘭印)等地的受降。

蘇軍,則堅持對北海道、千島群島的占領。

雖然實現這些占領時,已是日本天皇頒布投降詔書後。蘇軍在北海道實施了空降,流血持續到6月底。考慮到蘇聯的實際戰爭貢獻和今後作用,特別是1942年“蒙古~華北運輸線”起到的特殊價值,盟國各方協商,認可了蘇聯的要求。

澳大利亞,象征性派出1個憲兵連~參加英聯邦占領部隊。

 

406)     哨兵之報

青島。前海棧橋。正是掌燈時分。幾位老部下,在這裏為即將回國的馬歇爾將軍餞行,舉行告別晚宴。

出席者除了泰勒,都是20年代美國駐天津第15步兵團~“龍團”的成員:當年的中校-代理團長馬歇爾、少校營長史迪威、上尉連長李奇微、中尉副官魏德邁等。 

與中國各方的話別和酒會,馬歇爾將軍在昨天之前已出席完畢~為今天特地騰出了時間。按他本意,很想帶這批老部下去天津看看,並在那裏話別。但行程不允許了。

天津,一直是馬歇爾全家都十分留戀的地方。據後世的記述著作《扛龍旗的美國大兵》作者阿爾弗雷德·考尼比斯教授推測:在這裏“很可能孕育了其後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若幹想法~例如讓美軍在戰後的和平重建中發揮作用。”

泰勒閑暇時,曾通過《哨兵報》了解到20年代馬歇爾和眼前這批將軍在天津的若幹閱曆。第15步兵團是1798年成立的老部隊。自1912年起駐紮中國達四分之一世紀。直到1938年日本侵華日甚,該團才撤回美國。

每期28頁的《哨兵報》是第15團在天津創辦的一份報紙~被稱為“美國陸軍最早的期刊”。從1919年起持續出版。其軌跡像個萬花筒,承載了形形色色的專題欄目、圖片和文章。從中可以看出當年派到亞洲的美國軍人發現了“東方的誘惑”:禁酒令時代,可以去中國!經濟大蕭條使天津成了理想的避難所。

下士努德•奧爾森,自認為到過世界上每個角落。但他說:

我從沒有到過這樣一個兩千年前就把謙卑作為美德的國度。她有漫長的曆史和古老的風俗。有茶館、寺廟和樓堂宮殿,也有大批饑民的陋室、沒頭發的男人和裹腳的女人。有最精致的燈和香爐,還是麻將和筷子的故鄉。有受過教育的人也有無知者;有富人、乞丐和奴隸。有上百種方言和上千種宗教。軍閥有自己的軍隊和人力車。底層人們在辛勤工作、幹活,使用著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工具……盡管中國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但總體來說他們是快樂的人。例如車夫總是樂嗬嗬的。他們齜牙咧嘴卻接受現實。日複一日地幹活,除了春節。

還有大量其他人的類似記載:

租界,對西方人來說就像夢幻城市。兩次大戰期間天津人口近100萬,有4400個外國人。天津的魅力無法用語言表述,是我有限閱曆中到過的最世界性、多元化的城市。它的外國商業區很像美國的大城市。寬闊的柏油路,商店鱗次櫛比,櫥窗裏商品跟繁華的西方都市沒什麽兩樣。維多利亞路號稱天津的“百老匯大街”。

那條街上你能見到英國兵、法國兵、意大利兵、日本兵、猶太鼓手、美國僑民、俄國人和修道士。租界馬場道很長,樹木蜿蜒。兩側有綠草公園和灌木叢,外國小孩在樹蔭下玩耍,各色人等、團體、夫妻、年輕人和老人,都沿著寬闊的馬路溜達。

相比之下,不遠處的大沽路則是“東西方的交匯”,充斥著俄國商店。狹窄肮髒的街道上汽車和人力車爭搶行駛空間;小販們高聲沿街叫賣,爭奪生意,走街串巷的剃頭挑子和賣饅頭、賣包子、賣麻花的,組成中國人生活的五線譜……

這份零售價5美分的《哨兵報》,記載著這個小型“軍隊之家”的希望、恐懼和焦慮。其中還有不少幽默段子。

例如關於愛情的:

“雷蒙德那天晚上,給他追求的女子寫了哀婉的敘事詩:

‘拿走你的心,我要的是肝。’

我們總算明白為何他總找不著對象了。”

還有挺惡心的笑話:

“廚師坎貝爾,對士兵米爾斯說:

‘你要來點新鮮的牛舌嗎?’

‘我不吃任何從動物嘴裏出來的東西。’

‘哦?那就來個新鮮雞蛋吧?’”

※(1930年7月5日《哨兵報》)

《哨兵報》在美國軍界銷量喜人。加上它關於中國的文章和報道,吸引了相當廣泛的讀者群。

 

407)     龍團軼事

美國在中國沒有租界。從某些角度講,第15團在中國堪稱“探尋可行政策的步兵團”。1923年4月美國駐華部隊把總部設在天津。威廉•康納作為指揮官,將漢語定為該團官兵的必修課。

這位康納準將認為:“許多中國人,把信心建立在廣闊國土和稠密的人口上,其特點是傳統和惰性。但沒有任何國家能真正地攻擊、和從物理上占領中國。中國人相信:從長遠看,一個世紀後他們仍將主宰世界的這個部分。”

泰勒覺得,自己的觀點與此相吻合。

20年代第15團設計了新盾徽。圖案裏有中國的五爪龍。第15團的座右銘,選擇了中國詞匯“能幹”,該團遂被稱為“能幹團”。

“有光環等著你呢!去最精銳的團裏服役吧!”《哨兵報》號召說。該團被譽為美軍中最顯赫的“將軍搖籃”~培育了大批有建樹的官兵。其中很多人注定日後“必成大器”。

在戰爭頻發的中國,那兒湧現出一群傑出的美國軍官。可他們卻被國內某些圈子嫉妒地稱為“見鬼的中國幫”。

這群卓越的軍官名單中,無論怎樣排名,高居榜首的,都非馬歇爾中校莫屬。1924年7月馬歇爾被派遣來華。兩個關鍵時期都是他在領導該團。《哨兵報》說: 

“第15團是他見過的正規軍裏最優秀的。”儀表服飾和軍人風度都是一流。敬禮時一絲不苟、精準利落,特別是隊形操練。“正步在全軍走得最好。”後來馬歇爾發現官兵們過分注重軍服整潔~乃至養成了找裁縫定做“金卡其布”軍裝的習慣~那布料非常顯眼。馬歇爾對此做了改革。

對史迪威記載也很多。“他的文章在《哨兵報》上最受歡迎,總能提供有趣報道。是最受歡迎的軍官之一”,他在這裏升為中校。還被推舉為本團中文學院的“院長”,享有“東方手球冠軍”稱號。

那時的“醋喬”就曾撰文寫道:

蔣,是個被吹噓為把華盛頓、拿破侖和愷撒結為一體的人……他在逆境中所表現出的苦幹決心和能力值得欽佩。我們必須給這個魔鬼以應得的評價。並應該承認:中國還會湧現有能力解決問題、建立國家秩序的人物。現在是中國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府的好機會。隻要幾個領袖放棄個人野心,為共同利益而合作。

還有許多人們熟悉者的蹤跡:

例如沃爾頓•沃克少校~第2營營長,表現優異。※史實中1950年12月他擔任聯合國軍指揮官,死於朝鮮車禍事故。

還有馬修·李奇微上尉,團部直屬連的連長。很有能力。處理與軍閥的衝突時,冷靜而機敏。

另一名傑出軍官是理查德•薩瑟蘭上尉,此人後來成為麥克阿瑟的中將銜參謀長,留在亞洲多年。

包瑞德上尉,現任駐延安聯絡處主任,得到馬歇爾和史迪威的充分信任。這個時期擔任中文教官~因為他發音純正而清脆。他給學員們製訂的目標是:至少掌握1000個漢字。

魏德邁中尉的記載是:高大俊朗,言談舉止儼然是英國貴族。他不俗的軍人風度及射擊本領征服了全團。還是個棒球投手~重視體育的“龍團”給他加了分。

將星之團,產生幾十位將軍。該團的發展對美國自身曆史的重要性,反而勝於她同中國或者別國的接觸。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