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83期

(2021-04-13 05:37:03) 下一個

 

卷三:《貔貅遠渡》

 

400)     輪到德國

太平洋戰爭的進程,對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

人們已留意到:這是1944年6月。

亞洲戰事偃旗息鼓。歐洲卻仍是烽火連天。一度甚囂塵上的柏林·羅馬·東京軸心,隻剩一個環節在運轉。

由於不再需要登陸日本,太平洋上盟軍集結的、數以千計的登陸艦船,遂紛紛向大西洋集中。

由此產生的下一個議題不言而喻:輪到了德國。

此刻,黑豹的利爪,卻正和白熊的巨掌扭作一團。於是西線變成了套在元首頸上、隨時可能勒緊的繩索。

……

東普魯士。拉斯騰堡,“狼穴”大本營。

元首的一貫信念是:“防禦是沒有出路的。隻有進攻才能扭轉戰局。”他援引了上次大戰的德軍戰例~決定集中兵力,在英美動手之前,對東線發動一次決定性打擊。目的是讓俄國喪失進攻能力~像1917年那樣,退出戰爭。之所以有這種決心,是因為迄今為止,盟國尚未真正貫徹所謂【先歐後亞】戰略,反而是~跑去解決亞洲問題。

日本,先被送上了祭壇!

而德國實力,尚未受到根本性的損害。因而3月份元首就開始構思【豹的撲擊】。危機四伏的時刻,他這次表現了過去所缺少的某種政治智慧~他很應該像東條英機組織“大東亞共榮圈”那樣籠絡仆從國!現在他接受了李賓特洛甫的建議:要盡快給予烏克蘭和波羅地海3國“獨立和民族自決的權力”。

3個軸心國已喪失兩個。

希特勒必須開動腦筋~扶持新的親德政權。如此才有望得到緊缺的人力,建立東方緩衝地帶,乃至給凶惡的對手埋下地雷。如此才能騰出兵力,保障大西洋壁壘,才能為帝國贏得時間。圖紙上的先進武器才能成為現實。包括“笨熊”那種可以把5公裏外的人從馬上掀翻在地的、不可思議的神秘“炸彈”。

 

401)     曆史相似

依靠豹防線贏得的喘息,和蘇聯沒能按計劃、成功發動所謂夏季攻勢,德國遂恢複了一絲元氣。

1944年德國軍火生產達到曆史性峰值。某種意義上這種恢複是以軸心另一個盟友~日本的垮台為代價。

1943年全麵動員後的德國國民,為後備兵員盡到了努力。新組建的25個師,已有18個可以投入使用。裝甲兵總監古德裏安給這些師配備了裝甲營、突擊炮營。另外還可以挖出2個精銳裝甲師。那是用全新的改進型“黑豹A/G”裝備的,及時配備了從前線歸來的、有經驗的指揮人員。盡管古德裏安不停嘟囔“這是最強、也是最後的預備力量,要放在關鍵時候”等等,可是那位確信直覺的元首,還是不顧一切阻撓,挖走了預備隊。

從各渠道匯總的情報裏,他選擇了突破點:一個出擊隱蔽、讓俄國人難以顧及的突破點。

攻勢方案,在大本營會議上遭到了意料之中的反對。頑固的作戰部長約德爾不必說,幾位過時的、但也是著名的將領~古德裏安,曼施坦因,以及西線元老~龍德施泰特元帥,都抨擊這種在他們看來隻會把血流盡的計劃。甚至有“馬屁精”之稱的凱特爾元帥,也不肯說好話。

但年輕的莫德爾將軍、以及從西線調來負責指揮這次攻勢的隆美爾元帥,堅定地站在元首一邊。他們相信【豹的撲擊】會把北極熊的喉嚨咬破。作戰會議在不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元首單獨留下古德裏安上將,提醒這位裝甲兵總監“你心髒不好”~以此為由,要求他去“休假兩個月”。

進攻日期確定為6月22日,一個紀念性的日子。

戰役代號【魯登道夫】。使人想起那位曾與元首有過一段啤酒館緣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德軍總監。

這蘊含了魯登道夫當年的願望:以對沙俄軍團的一次決定性打擊,迫使其放棄戰爭努力。從而阻止英美軍大舉進入歐陸。

曆史往往驚人相似。時隔26年,德國再次麵臨同樣境地。

 

402)     自強自救

莫斯科。克裏姆林宮。斯大林元帥剛剛沉穩地聽取完【巴格拉季昂】戰役準備的情況。1944年夏天的戰場態勢,已無需擔心失敗。讓他分神的是東方。他有點後悔了:太平洋那邊,戰事結束得太早!使他不能從容處理許多遠東遺留問題。

但此刻他無暇細想~已就緒的部署中,是否蘊涵著某種危機?

不久前,發生一個不算大、但足以痛心的損失。“紅色樂隊”~這個分布廣泛、活動在敵人心髒裏的出色情報網,在巴黎、布魯塞爾、馬賽和柏林,被接連破獲。這支“紅色樂隊”曾奏響過情報領域裏好幾首驚人的世界名曲:拿到虎式坦克和FW-190戰鬥機的絕密圖紙這些都是小意思;而戰略情報~德軍動向,才是要害中的要害。想想吧:紅色樂隊中竟有希特勒本人的速記員……這樣的小組,相當於多少個師?用簡單方法都換算不出來。

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地海3國,在希特勒和希姆萊卵翼下新誕生的自治政權,在政治上對蘇聯體製的衝擊,遠遠超過他們的軍事手段。這是希特勒匪徒毒辣的一手。大元帥第1個反應是督促安全人民委員貝利亞:加快將車臣人、伏爾加流域的日耳曼人和猶太等民族,整體流放到中亞的速度。

第2個反應是命令敵後遊擊隊:加大襲擊力度。對任何通敵分子,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相比之下,軍事上反而擔心不大。克裏米亞戰役,進展雖慢,但那隻是後勤跟不上,而不是兩年前那種戰鬥力的差距。至於生產,卡岡諾維奇已安排了一批坦克工廠去轉產更為緊缺的汽車~雖然這會影響一點T-34的產量。而製造飛機所奇缺的鋁材,也可以找到相應的木質替代品。

英美把20萬輛卡車囤積在埃及~借口克裏米亞未能如期解放、蘇伊士運河航道堵塞等,遲遲不向蘇聯啟運。這是一種居心不良。從宣傳角度,必須告訴同誌們:打消對於西方援助的幻想。有物資來,我們照單接收;不來,就不必指望。《國際歌》唱得好:“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

重要的是積蓄力量。至於“豹防線”,無論中段、南段和北段,德國人不會忘記庫爾斯克給他們的教訓。而1944年紅軍的任務,應該是恢複自己的國境線。

一旦英美在西線登陸,數百萬紅軍就該像雷賓斯克水庫中蓄滿的洪水,洶湧席卷東歐大地,目標直指柏林。

 

403)     聯合政府

亞洲。迎來和平、戰後百廢待興的東方,仍然危機四伏。

中國,兩黨摩擦在加劇。但內戰陰影還隻是潛在的~因為4萬萬人民,反內戰情緒高漲。

6月下旬召開的中共第7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出“聯合政府”的政治綱領。毛澤東在報告中講到:

“在中國,已經沒人敢說,訓政或一黨專政有什麽好處。”

※見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

他明確要求:立即廢止一黨專政。成立國、共、民盟、無黨派愛國人士組成的聯合政府。

1944年7月4日,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為《解放日報》寫了社論。題為:《祝美國國慶~自由民主的偉大鬥爭日

1776年7月4日,美國人民在華盛頓、傑斐遜等民主主義偉大先驅的領導下,宣布了民族的獨立……美國的獨立不是唾手可得,是在八年的對外戰爭與更長期的對內鬥爭中完成的。列寧說,這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真正解放和真正革命的戰爭”之一。

民主的美國已經有了他的同伴。孫中山的事業已經有了它的繼承者。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勢力。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工作乃是華盛頓、傑斐遜、林肯等早已在美國進行的工作,它定會得到而且已經得到民主美國的同情……

7月4日萬歲!民主的美國萬歲!

中國的獨立戰爭和民主運動萬歲!

……那些對力量平衡高度敏感、而又最現實的雙方政治家們,這個時期不約而同,走向了談判桌。他們都明白:在當前國內形勢下,這已是少不了的必要程序。

7月初開始了【北平談判】~因為重慶天氣太熱。而1944年夏天的北平,氣候溫度尚屬宜人。

雙方第一首腦都未到場。這輪談判以張群、張治中,和周恩來、王若飛,為國共雙方代表。

談判中最重要的兩點~“聯合政府”和“軍隊國家化”都一度陷入了僵局。前者,需要充分醞釀;後者,雙方都不肯輕易讓步。與此同時,國共雙方在占領地盤和接收戰敗國的武備、物資、技術和人才方麵,也展開了新一輪明爭暗鬥。

鑒於抗日戰爭已經結束,為了體現實力、遏製內戰,同時也為了呼籲民主、促進聯合,1944年7月1日,“華北抗日聯軍”正式更名為“華北民主聯軍”。

在1945年的中國,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姿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