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卡爾迅式
泰勒想,嚇跑了鬼子的“朱德式”,這就是當初沒對那份清單“克扣”數量的絕好實例注腳!他又想起了負傷的卡爾迅,想起他在武器配備上的先見之明。
泰勒打算在張家口兵工廠增添設備,仿製和改進一批卡爾迅所衷愛的“波波沙”衝鋒槍。那支槍異常皮實耐用。拆卸保養都方便、防塵防水、拿起來就能打。每分鍾900發的高射速,常使敵人無可遁形。戰果明顯,深受歡迎。已裝備3萬支,仍有旺盛需求。尤其是它無需依賴瞄準~對於缺少訓練的中國農村兵(也包括蘇聯新兵)更顯得合適。任何新兵、民兵或遊擊隊,基本可以做到端起來就能參戰。隻要不缺子彈,它的表現無疑是這場戰爭中的武器明星。
它結構簡單,以鋼板衝壓件為主,槍膛鍍一層鉻,以增加使用壽命。生產條件不高,批量生產也不難。彈藥口徑與美國製式標準、以及中國大量使用的毛瑟駁殼手槍彈都可通用。
仿製成功,就結束了八路軍缺少自動武器的曆史~從而大大減少外援依賴!美軍顧問團裏就有2位武器技師參與過“湯姆森式”的複雜改進。以他們的技能,加上運來一些美國機床衝床,這條兵工生產線,不久後滿可以開機運行……
泰勒對武工隊員許諾:“下次那些‘太君’再問,就告訴他:咱還有‘卡爾迅式’呢!同樣厲害!”
230) 【猛獁作戰】
浙江,雁蕩山中。史迪威野戰指揮部。
鑒於阿諾德來訪時對“持續空襲日本”的期待,和馬歇爾對82師的使用時限,史迪威決定趁熱打鐵。緬甸戰役甫一結束,他隨即著手在華東~浙贛地區,實施了【猛獁作戰】。
作戰目標是奪取麗水機場~以回應阿諾德“把日本再次納入航空作戰半徑”的殷切企圖。作戰特點是空降~因為陸路無法快速越過1500英裏的4省地帶,而國軍第3戰區又缺少單獨進攻的決心……為此他費盡心機,多方運籌。
手頭兵力隻有李奇微第82師。而美國早已明確“一般不向中國戰區派遣美軍”的方針。史迪威明白這次是馬歇爾勉為其難,對他實行了“短期照顧”。而身在重慶的阿諾德又恰好能給予他調動飛機的諸多便利。【猛獁】於是順理成章。
月底,“借來”的82空降師,由幹勁十足的詹姆斯·加文上校帶領第505傘兵加強團,作為第一攻擊波。2500人在浙江括蒼山西麓實施了空降,當天就奪取了衢州麗水機場。隨後李奇微率全師跟進,又占領了無備的溫州港。
戰鬥實際上並不激烈。去年日軍為報複杜利特空襲東京,而攻占了浙贛地區。搗毀若幹機場後就將第13軍野戰兵力撤回。隻留少量守備隊,且多數是“皇協軍”。
偽軍們在淩晨的睡眼朦朧中,驚愕地看到~鋪天蓋地的降落傘。觀賞了新奇刺激的表演後,盲目放了幾百槍,就紛紛在美式吉普車前列隊投降了。而少數日軍守備隊,在驚嚇中也急忙鑽入山林,向自家基地~杭州靠攏。日軍航空兵正忙於堵截北方的李梅316聯隊、以及補充日益增加的戰損;竟對這一向屬於“安定地區”的“東南支那”來不及兼顧。乃至空中又輸了一陣。
之後,中薗盛孝為了增加駐華の飛機數量,而鬥膽向南京司令長官畑俊六大將拍了桌子。
他也明白,不論他是否這麽做,都是用自己的前程在作賭注。
231) 修複機場
浙江,麗水機場。
李奇微不無遺憾地表示:此戰“有點過於類似一場完美的演習,猛獁的獠牙,隻剝開一棵竹筍”。這個會講中文、喜歡親自跑前線~直接向敵人投擲手雷或爆破筒、並時常從脖子到胸前掛著兩枚小菠蘿手榴彈~因此有綽號“老鐵蛋”的少將師長還補充道:“但它畢竟是一場‘準師級規模’的空降。我的第82師再次獲得了複雜地形下迅速集結、投入戰鬥的經驗。因此大有裨益!”
國府一方,顧祝同的第3戰區也積極配合了【猛獁戰役】。之後,重頭戲落在工程兵身上。
修複機場、修築防禦工事,花費了不少時日。由於缺少機械和車輛,美軍工兵營很不習慣。當地浙江百姓於是自願組成民工團,主動支援機場施工。史迪威向他們發放了糧食、給養品作為施工酬勞。隨之從昆明飛來麗水的裝備和武器,也使這個“準敵後”的第3戰區得到補充。
不到1個月,戰區內那支國軍主力~第74軍,就按照中國駐印度美械師的標準,整編為“74師”。率先實現了美械化,成為一支名符其實的王牌軍。該部兩位抗戰名將~軍長王耀武中將,此後升任為戰區副總司令。黃埔4期(※與林彪、胡璉、劉誌丹同期)的張靈甫少將,擔任了整編74師師長。
【猛獁戰役】使南京“支那派遣軍總部”再次驚慌。大本營剛形成“敵人在華北!”的最新認識,還沒轉過彎子。皇軍主力結束蘇北作戰,尚未撤回駐地,一年前曾掃蕩過的浙贛地區就烽煙再起!
過於廣闊的支那戰場,和過於稀薄的皇國兵力,很難抵擋這種大戰略層麵上の“聲東擊西”。
手頭可用的野戰部隊有限。而剛對盟國“宣戰”的南京政府軍,連地方警戒~都不堪勝任。畑俊六大將痛感兵力不足~再次向大本營呼籲。最終他得到兩個從台灣調來的乙等師團。
232) 實至名歸
上月19日,史迪威60周歲。為表彰他的傑出功績,“醋性子喬大叔”被正式授予陸軍四星上將。老友阿諾德也與他同時晉升。這贏得了愛戴者們的衷心祝賀。
上下一致的評價是:對於喬,這是實至名歸。迄今美軍,隻有這位高級將領,始終守在戰場第一線。
負責授銜的陸軍部長史汀生,在附信中,特地寫道:
“我從未簽署過比這更令我滿意的委任狀……”※原文。時間為1944年8月7日。
但晉升,並沒讓史迪威高興起來。他心情一點也不比畑俊六更好:此時鞏固中的第3戰區~麗水轟炸基地群,正在為物資的積累速度而焦慮。陸路漫長,交通不暢,浙贛鐵路仍為日軍據有;空運短期難以擴大,態勢十分嚴峻。
他注意到一個事實:同等編製狀態下,美軍物資消耗噸位至少是華軍4倍(平時)到8倍(戰時)。這對後勤保障提出了挑戰。再與八路相比,國軍戰場消耗又高出2倍。
他感歎:帶八路軍打仗最省事、也最省錢~過去多年他們就因為武器和物資來之不易,而養成了嚴格節約的習慣。
因此那位周恩來說得對~作戰中:用好、用活八路軍,其總體耗費,小於任何其他方式。
自從有了蒙古草原的親身體會,喬就習慣性地經常作這類對比測算。那是他最感興趣的“軍事效率學”範疇。
他憂心的還有:82空降師的介入是暫時的~不久即將按期撤離!而那時,殘酷戰鬥可能剛開始……第3戰區除了74師沒幾支善戰之旅。必須把訓練好的緬甸第38、22師運過來!以強化麗水周邊的防禦。但這又受到層層掣肘!
若不能順利增援,這塊辛苦奪回、費力重建的航空作戰基地,就會得而複失!而且敵人正在增兵。
史迪威為此睡不著覺。或許自己心情太急迫?真像那些人們所指責的~對一年前的緬甸失敗耿耿於懷?還是感到年齡不饒人,希望早日親眼看到勝利?總之他對麗水防禦體係的鞏固進度深為不滿。平均每天發火3次。以至於老部下李奇微說他:
“咋啦喬?幹嘛又變成了憤怒的上帝?”
阿諾德訪華,親眼目睹了史迪威的艱辛使命。臨別時歎息道:
“喬!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幹的。單說你飛越駝峰十幾次吧,我一次就受夠了……今後,無論何時需要幫助~盡管吩咐!”
※載於《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
於是史迪威提出:3個月內,再增加300架運輸機!並把那能幹的滕納上校,給他再次調來。
阿諾德苦笑回電:難度甚大,盡力而為。但他很明白:醋喬正在為他阿諾德的“空中致勝”戰略,而竭力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