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外漢語教學故事】我的學生——愛追問(24)

(2020-09-02 05:45:21) 下一個

海外中文學校的危機何在?

王老師對精學漢語的教法持保留態度,他認為這是忽視漢字的教法,特別是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存在欠缺。我解釋說,漢字以學生自學為主,並不是不教漢字,而是先通過學生主動學習,然後老師再重點講解,這樣既可提高教學效率,又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再說教育的任務,首先是傳授知識和傳承技能,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傳播文化。要通過對外漢語教育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首先要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漢語,文盲在理解漢語方麵受到限製,怎能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又怎能使漢語教學發揮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呢?

趙博士對精學漢語的教法很感興趣,她正好有一個以前學過三年漢語的老外新學生,於是她直接向這個學生推薦使用《漢字簡易筆劃索引》,沒想到他回答說可以用電子辭典查漢字。當趙博士讓他把課文前兩句漢語注上拚音,並翻譯成英語。一周後再上課時,這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原因是他不會寫漢字,因此難以順利地輸入漢字,繼而無法查電子辭典。趙博士把這段經曆告訴了我,並深有感觸地說難易隻有比較後才能被人們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學中應該先讓學生使用現有傳統的漢字索引查幾個字,然後再教《簡易索引》,這樣難易就不言而喻了。另外,她提議組織一些誌同道合者編寫應用精學漢語教法的新型教材,她說這關係到海外中文學校的未來存亡。我聽了感到驚訝,王老師甚至說聳人聽聞。

原來,趙博士不僅在大學任教,還兼任當地華人周末中文學校的校長。她以獨到的觀點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海外中文學校的漢語教法基本上是照搬國內的語文教法,盡管使用了包括多媒體在內的高科技手段,但是本質上沒有什麽區別,都是依賴於漢語環境,特別是華人家庭的漢語環境。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海外沒有漢語環境支持的外國學生難以適應,因而不能成為中文學校的主要生源,盡管他們是海外漢語市場的主流。另一方麵,華人子女的生源盡管目前處於高峰期,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現有的學生逐年畢業;新來的中國留學生趨於低齡化,很多未婚無子女;並且畢業後大多數海歸,留下來移民的人相對減少,移民的孩子也就減少。因此,在十幾年後中文學校可能麵臨生源不足的危機。她提醒說,台灣人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大批留學移民美國,比大陸留學生來美早十幾年,他們中文學校的今天就是我們中文學校十幾年後的明天。然而在目前的“漢語熱”中,他們的中文學校因生源枯竭不是關閉了,就是不得不縮小規模。要防止這種危機重演就必須改革海外漢語教學,特別是漢字教學方法。精學漢語是一種“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使外國學生可以不依賴於漢語環境,通過有效的閱讀訓練自主學習漢語,就如同我們學英文一樣。中文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時機,依靠新的教法和教材,逐步打入外國學生的主流市場,這既是因材施教的嚐試,也是規避風險的機會。危機 = 危險 + 機會;如果不能把握住機會,則危機 = 危險。

愛追問響應趙博士的倡議,願意投入新教材的編寫和試用工作。他還提出不能隻注重新教材的編寫,還必須加強配套閱讀材料的開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