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背後理論上應該代表的是財富和生產力。總體上講,現在的科技生產力和財富應該讓全美國人衣食無憂。子孫吃穿用的是物質財富,而不是錢本身。而物質財富有科技生產力做支撐,所以不用擔心子孫的將來的生活。問題在於財富嚴重分配不均,稅收沒能很好地發揮調節作用。一方麵富人占據著大量的錢(一堆數字),而且能錢生錢,另一方麵窮人拚命工作,賺點微博工資,不夠用,還要向富人借貸,惡性循環。結果是富人錢生錢,卻花不出去,窮人有實際需要卻沒錢花。這樣這個錢(一堆數字)本身就沉澱了下來,很難發揮流通,促進良性消費生產的作用。正常情況下,還好,通過信貸擴張給窮人借錢用。但疫情危機下,信貸實際嚴重萎縮,隻能通過主動印錢,紓困解決信貸流通性問題。說白了,正常環境下,富人利用各種優勢地位,榨幹窮人,沒問題,反正窮人有飯吃就行。疫情危機下,要解決窮人的飯碗問題。這些是實際的物質財富,存在著,是發不發的問題,不是錢的問題,更不會是影響到下一代的問題。窮人沒飯吃,要造反的啊!舉個例子,關於財富的分配問題。80年代波音工程師 和CEO分別掙多少,現在他們又是各掙多少?華爾街,銀行本身應該是為工業服務的,可他們現在是老大,到處忽悠,急功近利,不出事才怪。次貸危機之前沒人看出來?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利益驅使。比特幣是啥?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利益驅使。別告訴我比特幣某某大銀行也投資了,就安全沒事了。參與次貸危機的不都是信譽卓著的大銀行,投資公司嗎?有巨大利益,法律又沒禁止,為啥不玩?他們玩的這些投資品種300%的利潤都不止。馬克思說了,300%的利潤,冒著殺頭的危險,資本家都願幹。現在賺的錢是自己的,未來某一天,即使大虧也是別人的,還有政府兜底,全民買單。花街的花樣,創新層出不窮,CEO資本家們都是有驚無險,但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