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靜下心,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朗讀了一遍《殺死一隻知更鳥》。
這本書在多個世界名著的榜單上都名列第一,想必網友們都聽說過,不需要我再多做介紹。我自己在大學期間讀過它的中譯本,也看過那部由格裏高利·派克主演的同名電影,記得這部電影還斬獲了奧斯卡金像獎。我這次讀的是它的英文原著,是美國著名作家哈珀·李的處女作,她也因此獲得了普利策獎。
這本書其實是我女兒推薦給我的。家裏空巢了以後,時間多了,我計劃在未來的五年內,精讀十本英文小說,於是尋求她這個大才女的建議。結果她很爽快地推薦給我一個書單,《殺死一隻知更鳥》正是書單上的第一本。
這次閱讀給我帶來了遠超意料之外的體驗,在文學,人文,普世價值等諸多方麵都有極深刻的感受。我本來正想著寫一個係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閱讀體驗,結果這兩天就發生了殺害查理·柯克的事件。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這個人,我是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從YouTube上知曉的。做為美國保守派的評論員和政治活動家,他當時在美國的很多大學校園組織公開演講或辯論會。柯克本人,以及坎迪斯·歐文斯(Candace Owens),本·夏皮羅(Ben Shapiro)等保守派評論員在校園中以“自由言論”的形式歡迎並回應各種不同的反對意見,並闡明保守派的觀點。他們提倡即使各個不同黨派的觀點大相徑庭,可是都應該有在校園裏自由表達的權利。在這些自由辯論的活動中,學生們可以當場自由提問,闡述自己的主張,他則是以保守派的立場和邏輯一一回應。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口號,那就是“Prove Me Wrong”,呼籲理性辯論。這些活動都是現場直播並實時上傳到YouTube或其他社交媒體,完全是一場場精彩的真人秀。
關於辯論,記得我年輕的時候讀《三國演義》,其中有一個章節,寫的是諸葛亮在東吳舌戰群儒。當時讀了以後我很不以為然,覺得對於東吳群臣的質疑,諸葛亮的反擊既不犀利,也沒有什麽邏輯性,而且頗有人身攻擊的嫌疑。後來我女兒玩辯論,我聽過她們很多場國內國際的比賽,覺得那才叫真正的辯論,不僅要有理有據,邏輯嚴密,而且最忌諱的就是汙言穢語,詆毀對方的人格。
不過呢,辯論賽到底是還一個遊戲,不僅有一整套的遊戲規則,而且還有幾十分鍾的準備時間。而柯克他們在校園裏搞的自由辯論,可以說是真刀真槍,任何人都可以排隊上台,各種的質疑刁難,口誅筆伐,火藥味極濃。而柯克也不含糊,隨問隨答,反應極快,肚子裏真的是有貨。不誇張地說,他是真正做到了辯才無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擺事實,講道理,觀點清晰明了。他最擅長的,就是敏銳地抓住對方的邏輯漏洞,旁征博引,正反論證,往往幾個回合下來,對方就被辯得啞口無言。我很喜歡他就事論事以理服人的風格,而且他用詞非常幹淨,也沒有咄咄逼人。網友們如果有興趣,不妨去YouTube找來這些視頻看一看,我相信不管大家的立場如何,至少對他的辯論風格會有所讚許。
柯克他們強調“言論自由”,在各大校園裏得到了保守派學生的強烈支持,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激進派學生和教授的反彈。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多個學校,他所主持的自由辯論和問答會都引發過大規模抗議。他本人則在自己主持的節目中不斷強調:
“大學應該是觀點碰撞的地方,而不是思想統一的地方。”
柯克的很多立場其實我並不讚同,不過,對於他的這一主張,我非常支持。我一直認為,我們每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教育背景,成長環境,價值理念的不同,觀點和立場肯定會各不相同。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需要有統一的思想嗎?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當今的中國,那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加強思想工作。這儼然成了天經地義的事兒。可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對於這個問題又會有什麽樣的答案呢?
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有這樣一幕場景,一位鄉村小學的老師正在上課,她正在給學生們比較當時(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和美國,她的原話是:
We are a democracy and Germany is a dictatorship.
到底什麽是Democracy呢?書中的主角,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給出了一個這樣的回答:
Equal rights for all, special privileges for none.
其實在這本書中,作者在很多地方,采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人物,講述著一個有關包容和理解的主題。當時的美國,特別是故事的發生地美國南方,白人至上主義盛行,黑人的生存權被漠視,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隻存在於白人之間,而黑人被冤枉被欺負的事件屢屢發生。比如說,在司法層麵,黑人甚至沒有當陪審團的資格。
就是這樣一個現在的我們回看起來極其落後和荒謬的社會,經過了許多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黑人,白人,以及其他族遺的不懈努力和抗爭,不斷地進步和修正,最終成為了現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但是,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就完美無缺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社會永遠都有進步和調整的空間。但是現代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民主離不開言論自由,這是因為沒有充分表達和辯論,就難以形成真正的民意和公共決策。而另一個方麵,言論自由依賴民主製度和法律,這是因為如果權力不受製衡,言論自由可能被輕易限製。這就是說,兩者是互為支撐的核心價值。
查理·柯克被刺殺的事件,我對一個優秀年輕人的不幸離世而痛心,同時是對發生這種因言獲罪因言喪生的悲劇而憤慨。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它的偉大不僅在於它強大的國力和武裝,更在於它的包容性,在於它提供了一個自由思想的舞台。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發生了這樣荒謬而殘忍的事件,真的是讓人無語。
回到《殺死一隻知更鳥》,書中寫道,殺死一隻放聲吟唱的知更鳥,是一種罪惡。我在想,槍殺一位有著自由思想的年輕人,那又是什麽樣的一種行為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那是懦夫的行為!
我希望在這件事以後,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言論自由的光輝照亮這個世界每一個角落。
再抄一遍Kirk說的話:大學應該是觀點碰撞的地方,而不是思想統一的地方。
誠哉斯言!
沒有LGBTI,黑命貴,FREE巴勒斯坦,女權等等,這一類對成長的年輕人的影響大。
當不涉及個人利益的時候,平權是非常好的一個讓自我感動的名詞,LGBTI, 黑命貴,FREE巴,以及女權,都是在平權下的各種分類平權運動。
不過,我們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假設他的理念真的是愚蠢的,那麽問題來了,您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和他一樣愚蠢的人,他們就該死嗎?
誠信 發表評論於 2025-09-12 03:22:22
近期美國政治暴力化, 肇始於2020年1月6日的國會暴力, 數千暴徒的犯罪行為遭到時任總統和大量國會議員的支持,並在數年後獲得該總統赦免,這開啟了美國政治的墮落路途。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25-09-11 23:44:01
這個查理連大學都沒上,反烏克蘭,反中,無條件墮胎,無條件持槍自由,他被他支持的無條件持槍自由殺死!他的愚蠢理念要了他的命
世事輪回 發表評論於 2025-09-12 02:21:44
Oxford Union 有一個小男孩對陣 Kirk 辯論還是挺有意思的。上好大學的聰明白人男孩 還是比小學校輟學的偏執白男更有魅力
“黑人”一詞有誤, 應改為 “有色人種”。
近期美國政治暴力化, 肇始於2020年1月6日的國會暴力, 數千暴徒的犯罪行為遭到時任總統和大量國會議員的支持,並在數年後獲得該總統赦免,這開啟了美國政治的墮落路途。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存在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於打破美國大學“一言堂”和“政治正確”的唯一性,讓大學真正成為自由思辨的平台和能夠自由產生無數思想的源泉。
說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