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西安遊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看電視遇到“熟人”

(2025-08-07 17:24:43) 下一個

最近讀了幾本書。有一本是某旅美作家寫的(窪地與韭菜)-阿姨論中國(人)的心理,現實與結局。另一本是“阪本圖書”。看了一點台灣電視“女人我最大”節目一集,講防曬美白經驗的。在幾種情景下,都仿佛遇到“熟人”。下麵說說。

旅美作家劉仲敬出版的中文書“窪地與韭菜”,題目滿吸引人,因“割韭菜”一說頗為流行,俗講被蒙蔽的大眾。劉作者筆力頗猛,抨擊中國體製頗多。行文呢,又不像論文,沒有引證考據之類,屬於抒發一己之憤的文字,稍雜遝。其中多章以問答形式,想引出中國能向何處去的問題。其結論是,無處可去。即使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還是一盤散沙,搞不出民主來。我讀後覺得作者隻破不立,除了批判沒有自己立國的主張。屬幫閑文人吧。(這作者還寫過一係列民族發明學講稿係列。沒拜讀。不得要領。若他議論其他國家曆史也跟議論中國似的,就不用看了)。他的某些論調,讓我想起文城“大號螞蟻”博主。即作者比“大號螞蟻”影響大些,著述出版多些,可看他文章依然屬於“窮議”,拿不出實質性主張辦法,隻有批判。故無論劉仲敬也罷,“大號螞蟻”也罷,都是“隻破不立”,高級牢騷罷了。

另讀的“阪本圖書”,是日本音樂家阪本龍一的讀書筆記匯總。因我的一位老同學特喜歡阪本龍一的音樂,崇敬他個人的。故我也想探究一下他的故事。我隻知電影“末代皇帝”的音樂是他寫的,獲奧斯卡音樂獎,想來是他高光時刻了。看了他的文章,才發現,那一刻是初放時刻,後期的高光時刻很多-獲獎無數。他的讀書筆記,涉獵極多,中國的莊子,八大山人,日本的文學家/電影導演/生物學家等等的著述,他都有閱讀。且時時從對方的著述中,從其又破又立的創新性思路中,摘取能對自己的音樂創作有啟發的星星點點,真真是勤於思考,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事業之中。他不成功就不可能有別人能成功了。我原說藝術是相通的,音樂家會從對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觀摩中汲取營養。不曾想阪本先生閱讀範圍更廣,各學科的新經驗他都有所涉獵,並伴隨他的音樂創作終身。且他多次發聲,聲援公益事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很有讀書人風範!很感慨!

再者是在看電視(女人我最大)的一集時,聽幾位台灣女士分享美白經驗。其中一位剛遊覽歐洲,也走了“朝聖之旅”,120公裏六天的行程。她回台後發現自己皮膚變差,積極進行醫美作業,恢複好皮膚的經驗。她也走了“朝聖之路”!我也想走“朝聖之路”!

受“三步兩橋”博主博文的影響,我也在近日慢慢升騰起想走“朝聖之路”的念頭,結果一查,朝聖之路有法國之路,西班牙之路等。近的兩百公裏,遠的1400-~1600公裏。而查“三步兩橋”的博文,才發現她居然1400公裏及1600公裏的長距離“朝聖之路”都走過了!那路一條走完都近五六十天呢!估計我要走,也會跟這台灣女士一樣,選六天120公裏長的,小試牛耳就好。隻是我估計“三步兩橋”博主跟我,回來都不會花大力氣“美白”,順其自然就好。讀書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在旅行中洗心洗肺,是多好的體驗,曬一身“黑皮”也是“紀念品”之一。

改日,我在晨練時走在一條大路上思緒飄遠。這路,叫“old motor pkwy",是1902年左右,住曼島的富人們為了能驅車去長島,專門修的寬約四五米多的汽車道。這平坦的柏油路早已放棄不用了(後來修了其他通長島高速),在此公園內的大約有二三英裏長,路兩邊都是高樹(曾經的公路綠化樹),高高的樹頂在路麵高處行成交角,使得健行者即使在盛夏也是走在濃濃的樹蔭下,真是最好的健步道。隱約之間,我仿佛在走“朝聖之路”,那日一早,我在此路上,來回走一圈,一個多小時,時間趕趕的,道路始尾隻是道路,中間空寂無他物,除了各自行走的附近健行的居民們。我的意思,我想象“三步兩橋”博主走的歐洲“朝聖之路”,總得是柏油公路或修平的小土路,較平坦,周遭無人,隻是樹林草地或莊稼地,靜靜地,背著背包一個人走啊走啊,跟我此時走的林蔭道有一拚,幾百公裏也是由幾公裏一段兒的路銜接起來的。隻當我在做適應性訓練吧!哈哈!

另外,我也想,為何一定是“朝聖之路”,也許目標設定在國內,“重走長征路”,或者是騎車走川藏之路,都是很好的目標,還更有情感聯係。也許,走長路,走辛苦路,做到跟土地跟自然的連接,就達到了“洗心革麵”的目的。

僅以此記在書中電視節目中遇到的“熟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