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的電腦或者手機估計都被國內陳薇院士率領的腺病毒新冠疫苗刷屏了。這的確是鼓舞人心的一項臨床試驗。非常希望這項臨床試驗能夠盡快的取得突破,疫苗可以盡快的、安全的用到人身上。
在看了文章之後,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副作用這個數據有了一些擔心。
作為一個工作在一線的臨床醫生,每年我都要和好多病人辯論兩個問題。
1、流感疫苗是否有效?
2、打了流感疫苗會不會得流感?
對於問題1,大家都清楚流感疫苗的有效性不像其它疫苗那麽高,每年還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在50%左右徘徊(見下表)。也正是因為一半一半的緣故,有些人會理解為打了疫苗,我得流感的機會是一半一半;那我不打疫苗,結果也是得,或者不得,那也是一半一半。乍一聽,好像有些道理。實際上,疫苗是在預防層麵,更合適從群體的角度去考慮。比如說你周圍的人不得流感了,你得流感的機會自然也就少了。
對於問題2,現在的流感疫苗大多是重組疫苗,隻是病毒的片段,很顯然是不會得流感的。但是,為什麽會有很多人這麽想呢?因為疫苗打了之後,有些人會出現一些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這些症狀恰巧和流感本身的症狀相似。因此,給一些人造成了打了流感疫苗反而“得上流感”的假象。
那流感的副作用到底有多高呢?
這裏,我考古到了一篇1995年的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的文章。表格如下:
這是流感疫苗及空疫苗對照組的副作用比較,但今天我們不是看兩組之間的差別,而是看副作用整體上在一個什麽層次。我們可以看到,接種疫苗之後發熱的人的比例在6%左右,全身表現裏乏力的情況最為常見,也不到20%。
Ad5腺病毒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如何呢?
正是因為經曆了很多問題2的情況,當我看到Ad5腺病毒新冠疫苗的副作用表格時,心裏不禁咯噔了一下。
根據文獻上的數據,有75%以上的人群都會出現至少一種副作用。其中發熱的比例還在40%以上。如果是這種數據擺在你的麵前,讓你選擇是否打新冠疫苗,不知道您的決定會是什麽?又會有多少人真正自願去打這個疫苗呢?
這篇文章是1期臨床試驗,有看到中和抗體的產生,非常讓人欣慰,也讓我們大家多看到了一些希望。因為形勢所逼,疫苗的工期本來就被大大的縮短了。但是,我們不能犧牲安全性為代價。畢竟開發出來是要在正常人身上使用的。期待在2-3期大樣本的臨床試驗中,有更多的數據和更好的表現。
This is my 2 cents as a clinician.
你的評論既顯你無知、更無禮。
博主在自己博客寫文章,需要經過誰審閱?他(她)開篇提出兩個問題,問題就是設問,無所謂對或不對。況且以醫生的身份解釋這兩個問題有理有據,值得閱讀與思考。
High dose group Grade 3 AE發生率是17%,是高了些。如果未來考慮用middle dose group劑量,這個劑量Grade 3 AE(2例比較嚴重發熱)發生率是6%,這還是能接受的。
看來這個疫苗關鍵在於能否產生足夠且持久的中和抗體,希望能成功。
提供了非常棒的臨床實用知識。
moderna 二期臨床設計也除去了高劑量組,可能也有安全性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