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笑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正文

評說三極世界的格局

(2020-06-04 18:13:31) 下一個

評說三極世界的格局

常樂俠

數學中的三角真是奇妙非常。在它的全部六個數值中(三條邊和三個角,見圖一),隻要其中任何一個數值發生變化,都會牽動其他數值的相應改變。其變化函數(三角函數)比起單線、兩條平行線或兩條相切線的變化複雜得多,而且所有內角之和為360?的任意多邊形無論其組成多麽複雜,最終也都可以分解為數個三角形的集合。所以三角被數學家們單獨列為數學的一門分支加以研究自有其道理。

 

(圖一)

三角形還具有另一個通常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特點:任何形狀的三角形,其中任何兩條邊的和,都必然大於另一條邊。提醒留意,這一特點對於下麵將要敘述到的問題尤其重要。

看到這裏,讀者就好奇了:你這是準備談論數學問題嗎?如果僅僅是談論數學,恐怕你的文章發錯了地方。

答曰:不是。我不是數學家,也沒有討論數學那麽專業的能力或水平。進一步,我也知道這裏不是討論純數學的合適場合。我下麵要說到的問題,是運用三角關係的原理分析人們熟知的國際關係問題。

在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前,世界處於平行狀態,基本上相互之間交往不多或者根本沒有交集。大航海時代之後,世界開始出現不同的“極”,先後出現了一係列崛起的大國,它們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和美國。

二戰之後,人類社會經曆過了兩級世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三級世界(美-蘇-中),乃至如今單極世界(單邊主義)三種形態的世界戰略格局。

在上述三種形態的格局中,單極世界或謂單邊主義(數學表述為單線)最為不合理。因為單極世界實力極端不平衡,誰實力最強誰就是遊戲規則和國際秩序的天然製定者。其他存在的實體無論其自身實際情況是否適應,都隻能一律跟隨、盲從規則,別無他選。實力導致規則製定者與執行者都是同一方,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國際秩序的不公平和不穩定。由於利益關係,規則必然會向製定者嚴重傾斜。利益的分配不公引發各種不滿的幾率越大,規則受到挑戰的機會越大,不穩定的因素就越大。而且一旦規則發展到不符合製定者自身利益時,製定者隨時可以任意妄為地廢除規則,無人可以製約規則製定者,勢必加劇現存秩序的動蕩。單極主義敢於提出以自身利益優先於國際秩序的原則,本身就是向全世界所有國家提出的公然挑戰。可是囿於實力差距,誰能夠且敢於提出異議?就像當今獨霸國家可以隨意妄為地蹂躪原有的規則,一旦不合心意即選擇退群、中斷關係甚至大打出手,以此施加壓力扭曲、破壞原有的國際秩序。即使獨霸國家今天還能夠呼朋引伴地圍剿對手,其實那些跟隨於後的盲從國家能有幾個打心底裏信服的?他們隻是沒有選擇機會為自己的利益出聲而已。一旦遇到適當機會,他們一定不會選擇違背自身利益盲從強權,而會首先考慮適合自身利益的其他選項。至於其他根本無法進入強權法眼的眾多中、小國家,更是對於現狀的不公不義敢怒而不敢言。

在三種形態的格局中,兩極世界(數學表述為相切線或平行線,但在現代社會不存在平行線的可能性)處於競爭或對抗狀態。兩極世界的存在前提是實力相對平衡,誰也不能隨意擊敗或吞並對方。比起單極世界來,兩極世界引進的競爭機製,似乎為各國提供了一種選擇機會,因此兩極世界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強權的隨意性。為了在競爭中擴大自身影響和得到最大支持度以實現彼消此漲的實力對比,兩極都隻能以最大耐心、最大限度地讓渡利益和展現道義上的公平、公義,才有可能得到普遍的認可和支持。這種競爭機製,客觀上為製定相對合理的國際規則創造了條件。不過,兩極世界一旦發生正麵對抗造成失去相對平衡時,就難免引發無可控製的全麵而大規模的衝突,就像上一世紀先後兩次爆發的世界大戰(同盟國與軸心國兩極)那樣。所以,兩極世界相較於單極世界的危險性更大。

那麽,三極世界的格局如何?下麵將要重點展開分析。

上一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蘇兩個陣營的世界戰略格局發生變化——因為中國從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中脫胎而出自成一極,形成了美-蘇-中三極格局。三極世界中,美國實力最強,相當於三角形的長邊;蘇聯實力緊隨其後,相當於三角形的中邊;中國實力最弱,相當於短邊(如圖二)。這種三極格局,與中國曆史上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足鼎立格局頗有些相似,也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所在。圖中可見,美蘇實力接近,雙方各為盟主互不相讓,各自都想降服對方,但誰都無法占據絕對優勢。於是,中國這一短邊成為了決定美蘇雙方命運對決的調節器。三極格局的形成,令世界局勢的演變充滿了更豐富也更複雜的多樣性。

 

(圖二)

在三極格局形成之前,中國無論在中蘇關係、中美關係、美蘇關係還是在世界國際關係中的權重,都並不突出。

本篇開頭談到了三角形的一個特點:任何形狀的三角形,其中任何兩條邊的和,都必然大於另一條邊在美-蘇-中三極關係中,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美蘇矛盾,因此美蘇相互之間幾乎沒有聯手製中的可能。況且中國一旦脫離三極鼎立狀態,不論向任何一方傾斜,都會是另一方的噩夢(其實,又何嚐不是中國自己的噩夢?後麵將進一步談到這一分析);同時倒退回到世界的兩級格局,勢必增加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危險性。在主要矛盾的對峙中尋機發展,給了三極狀態中最弱一極的中國以可乘之機。

處於三極鼎立狀態中的各方如何出敵製勝?沒有長遠戰略眼光和宏大智慧是會致命的。

回顧過去五十年的曆史,我們見證了前蘇聯曾經企圖說服主要矛盾對手美國靜觀自己收拾三方中相對弱小一方的中國,以圖改變三極格局的狀態。遺憾的是,這種盡管充滿小聰明但缺乏大智慧的戰略思維,最終卻害慘了自己。

1969年3月,中蘇邊境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兩國矛盾從意識形態急劇向軍事衝突發展。當時,前蘇聯自恃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準備對中國發動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以圖一舉徹底解決中蘇之間的矛盾。但因擔心美國在歐洲乘虛而入不敢冒然行事,故提前將計劃通報美國,企圖取得美國的默許。當時中美之間、中蘇之間和美蘇之間都互視敵對情況下,麵對蘇聯的通報,可能許多人會替美國設想:這不正是一個坐山觀虎鬥的極妙機遇嗎?反正中、蘇都互為敵對,讓他們自相殘殺,待中蘇雙方各自殘殺、實力相互消耗得差不多了,美國再來獲取漁人之利豈不妙哉?

幸好美國的戰略家們可不這麽淺薄。美國會這麽傻呼呼地靜觀坐待主要對手前蘇聯收拾完中國,解除了後顧之憂後再回過頭來全副心身投入到與自己最終對決的一刻嗎?二戰前夕,英、法兩國是怎樣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縱容德國大肆擴張,妄圖將禍水東引,乃至最後戰火燒身,英、法兩國才真切體會到什麽叫做養虎為患,卻不得不自食苦果。這曆史一幕仿若昨日曆曆在目,美國戰略家們怎會不記憶猶新?所以,當蘇聯告知美國將對中國實行外科手術的核打擊、天真地希望美國保持中立時,美國戰略家們及時抓住了這一改變世界戰略格局的機遇,適時向自己的老對手中國拋出了橄欖枝。他們深知:在美、蘇、中三極世界格局中,其中任何兩邊之和,都必然大於另一邊。於是美國毫不客氣地表明態度:對於任何企圖改變蘇、中之間現狀平衡的舉動,美國將不會無動於衷坐視不管。

接下來發生的戰略變化,大家都很清楚了。蘇聯最終放棄了那個企圖改變三極世界格局的愚蠢計劃,但也已經阻擋不住美、中之間恢複接觸緩和關係的曆史趨勢了。

與蘇聯決策者向中國做出軍事進攻謀取戰略利益的思維不同,美國戰略家此時設計了一種與此相反的戰略:與中國聯手改變世界!在今天看來,美國的這種戰略設計不能不說極具深意。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第一次訪華時就積極向毛主席提出了建設“中美國”的構想。尼克鬆總統在與毛主席1小時15分鍾的會談中,四次向毛主席示意,由中美共同“建立一個世界結構”,“一起……改變世界”,“實現一個突破”,“這種突破不僅將有益於中美兩國,而且在今後的歲月中會有益於全世界”。尼克鬆總統強調隻有中美兩國才能談得上這個問題,“對世界上另外一些國家談不上這一點”,並且向毛主席懇切表示“我就是為此而來的”。毛主席當時是如何回應尼克鬆總統提出的這一重大戰略構想的呢?據說,毛主席當時顧左右而言他,不經意間把話題引開了。我估計,看到這裏可能又會有一大批人替中國著急了:趕緊答應呀!中美聯手定奪世界大勢,求之不得、重大利好啊!毛主席不予積極做出回應,是不是老糊塗了?

毛主席當時到底是怎麽判斷形勢的,我沒有證據不敢妄下結論。不過,在做了一番分析之後,我發現尼克鬆的提議實在是太精明了。毛主席的哼哈態度,更是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以當時的戰略態勢,美蘇實力接近,相互之間掌握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N次,所以雙方誰都不敢冒然與對方發生正麵衝突。怎樣以謀略消弱對手、強化自身?蘇聯計劃武力消除中國的存在以解後顧之憂,戰略意圖明顯卻失之魯莽拙劣。美國則從地緣政治視角衡量,根據中蘇互為鄰國的現實判斷,隻要中國不向蘇聯投靠或屈服,美中改善關係就能夠充分利用中國發揮牽製蘇聯的戰略作用,分流蘇聯在歐洲的注意力和軍事部署。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就符合美國的全球利益。這當然是尼克鬆向毛主席四次示意建立“中美國”的思考邏輯題中應有之義。由此分析,美國的這一戰略設計明顯較之蘇聯棋高一著。

可是,美國就真的發自內心願意放低身段接納中國與其一起主宰世界嗎?我想,這才是毛主席故意將話題引開的主要原因。

容我做出以下邏輯推演:

毛主席何許人也?是全世界的政治家都不能不承認的一個泰鬥級政治戰略大家。以毛主席的政治智商,他一定清醒地保持著自知之明。他一定深知,中國自身在三極世界中的分量遠遠不至於得到美國的青睞情甘與之平起平坐分享主宰世界的權力。隻是美國在與蘇聯的戰略對決中,不能沒有中國的存在;而中國在與蘇聯的矛盾中,可以沒有美國的存在——至少在中美首腦第一次握手時,毛主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就是如此。換言之,中美交往各有利益盤算,而美國比中國更急切地需要借助對方的存在。否則,無法解釋一個全球霸主國家的總統竟然屈尊降駕、不遠萬裏飛到一個沒有外交關係的敵對國家做一次史無前例的正式訪問。以毛主席的智商,他會不知道在中美“聯手製蘇”達到美國戰略目的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將隻能是美國?那時,誰又能製約美國呢?中國到時也許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自主。對於國家主權、民族自決視同生命的毛主席,當然不會輕易被尼克鬆的美妙承諾所打動。與其作為階梯助力美國登上單極世界的獨霸寶座,或許保持三極世界其中一極、哪怕是最弱一極的狀態更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我揣測,毛主席以虛掩實應對尼克鬆總統的試探大概還有其他更深層的戰略考量,但以上邏輯推演,必然包含其中。

尼克鬆總統訪華前有一段小插曲堪值回味。當時,中美就美國總統訪華的實況電視轉播權問題出現一點爭議:由於中國當時還沒有衛星傳播設備,美方提出全套衛星傳播設備由美方無償提供,但所有實況轉播權由美方掌控。毛主席知道這一情況後指示有關部門:美國總統訪華期間所有活動的實況電視轉播權事關主權問題,必須由中方掌控。我們沒有衛星傳播設備可以向美方用外匯購買。有關部門表示這套設備美方出價太高,購買有實際困難。毛主席不假思考即回複說,不計成本。這套高價設備買回來後不久,輪到美方向中方詢問實況電視轉播費。中國此前從未遇到過實況電視轉播費的問題。毛主席得知消息後,提出以購買價格作為轉播費價格的建議。堂堂美國總統訪華這件轟動世界的頭等大事,怎麽能夠不向美國人民、向全世界實況轉播?結果當然也是不計成本地購買了由中國提供的實況電視轉播權。就結果而言,可以理解為美國向中國無償提供了衛星傳播設備,而中國也向美國提供了無償轉播權,既不損及主權,又不傷害利益,可謂皆大歡喜。這件事,反映出中國對美外交中一種不亢不卑的態度,一種不畏不傲的立場,一種不即不離的智慧,一種不溫不火的藝術。

自中美之間1971年高層秘密接觸,1972年尼克鬆訪華打開中美走向關係正常化的大門開始,因台灣問題拖延了7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自此,國際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1年,前蘇聯轟然解體。美國曾經夢寐以求、準備付出巨大代價爭取中國配合去實現的世界單極格局,在毛澤東時代沒有實現,卻在三十年後的鄧小平時代幾乎不付什麽代價就終於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有美國冷戰問題學者研究認為,前蘇聯的解體是裏根總統的戰略規劃得當所致。這種觀點具有極大的偏頗和自誇。其中如果沒有鄧小平當權之後主動向美國暗送秋波、投懷送抱,積極充當了美國國家戰略的馬前卒,前蘇聯何至那麽不堪一擊?當人們對於前蘇聯解體的原因做出種種分析的時候,總會忽略毛主席去世之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大幅度轉向這一重大地緣政治因素的作用。

不知道鄧小平先生在前蘇聯解體時的內心是何種感受。從能夠看到的信息是,他當時不僅非常震驚,而且心情相當沉重。他應該敏感地預期到,失去了前蘇聯的存在,原來三極鼎立世界格局將演變為一極獨霸天下。本來可以成為中美關係穩定器的蘇聯不複存在,中美之間的圖窮匕見還會遠嗎?因為麵對世界由三極格局迅速轉變為單極格局後,一個立即麵臨的問題就是中美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而中美之間的矛盾因失去了原來可以利用、調節的另外一邊,美國已經完全沒有什麽可以顧忌的第三方力量製衡了。鄧小平曾經預見過前蘇聯會轟然解體嗎?他曾經為積極充當美國製蘇的馬前卒後悔過嗎?他是否意識到自己曾經的對美輸誠戰略對於前蘇聯的解體起了助推作用?他有一種在國家戰略、世界戰略上與毛主席差了何止十條八條街的自知之明嗎?我們不得而知。所知道的就是他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最終做出了所謂“南巡”和全麵推動“改革開放”的政策。

接下來的近三十年,中國接連遭遇到了美國肆無忌憚的圍堵惡果:從“銀河號事件”到“台海危機”,從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到南海撞機事件,從南中國海的美國航母如入無人之境的挑釁到美軍在南韓部署“薩德”導彈防禦係統,從在中國周邊滿布的美軍基地到今天的中美貿易戰,從新冠病毒的政治化到麵臨多國的索賠等等。一係列的公然羞辱事件,在毛澤東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幸而前蘇聯解體後不到十年,普京接替了葉利欽掌權,開始帶領俄國走出極端困境,成為了當今世界有力製約美國肆意妄為的一極,再與美國、中國形成了犄角之勢。

盡管今天俄國經濟發展困難重重,但它仍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在美國的全麵製裁下,俄國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存在。而一個強大的俄國存在,也符合中國國家的安全利益(見圖三)。

(圖三)

三極世界的格局,對於任何單極力量都形成有力的製約,成為局勢穩定的一種較為合理的狀態。不是有人認為,在一個國家內隻有實行三權分立的政體,才足以相互製約而成為合理的體製嗎?為什麽在世界範圍內就不承認三極世界的格局符合和平穩定的條件,而執意要堅持一國獨霸的格局?

最後,以回顧一段不久之前的往事作為結尾。

2016年美國大選,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擊敗民主黨對手希拉裏登上總統寶座。據傳當時美國著名戰略家基辛格曾向特朗普獻策,提出“聯俄製中”戰略,被特朗普加以否決。其實,基辛格的這一提議,還真是一計重玩當年三極格局的毒招。隻不過,這一次聯手的是美俄兩方,針對的卻是中國。如果他的謀略真能如願,中國將完全四麵受敵,哪裏還有精力全麵發展經濟、推行自身戰略?隻是基辛格恐怕忘記了普京是誰。你想,如果普京真的像鄧小平那樣情甘充當美國全球戰略的馬前卒,美俄之間最後清算的日子還會遠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