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笑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正文

新四軍是“拖”還是“走”,毛澤東最嚴厲的一次震怒

(2020-08-14 18:50:08) 下一個

新四軍是“拖”還是“走”,毛澤東最嚴厲的一次震怒

原創 岩波 清風明月逍遙客

(按:前不久文學城有人轉發一篇題為《他兩次奪毛主席兵權,還當上了軍委主席,卻結局淒慘,值得國人深思》的文章。該文對於項英多有溢美之詞,是否屬實,有待查證。現在轉發此貼,文中引述的事實見諸於史冊記載,可信度明顯高於前文。現在轉發,以正視聽。以下為原文)

1941年 1 月初,皖南新四軍 9000 餘人,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北移,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襲擊,造成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月17日晚,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通過中央通訊社發布通令,反誣新四軍“叛變”,悍然撤銷新四軍番號,聲稱要把葉挺軍長交付軍事法庭審判。18日周恩來憤然揮筆寫下了舉世聞名的———“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的題詞。

時間回到1937年12月,剛剛成立的新四軍在整個抗戰的華中戰略地位突顯,毛澤東對新四軍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相當大的精力用於研究和指導新四軍的發展和抵抗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對策。在其籌建之初,毛澤東曾考慮了幾種方案。比如, 1937年10月19日,毛澤東致電南京博古、葉劍英,詢問是否有可能要求何應欽將葉挺之新四軍隸入八路軍建製,葉挺是否願意恢複黨籍,或完全接受黨指導而不受國民黨幹涉, 並是否來延安及八路軍總部接洽一次。葉挺和項英赴延安受命時,毛澤東對他們二人不但熱情招待,而且高度評價, 充分信任。

新四軍成立後,毛澤東多次發電報指示新四軍的行動原則。1938年5月4日,正值新四軍向敵後挺進之際,毛澤東及時發電報鼓勵項英克服困難開展敵後遊擊戰,發展新的遊擊隊,創造根據地,同時還指出新四軍下一步的方向是向北發展。

關於皖南新四軍的發展方針和北移路線應該說是非常明確的,但項英對既定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有不同看法,因而在行動中表現出猶豫不決,沒有立即執行中央的決定和部署。

在這期間,毛澤東開始考慮如何粉碎國民黨頑固派在華中製造反共磨擦,並做了必要的準備部署,不斷提醒項英注意國民黨試圖消滅新四軍的陰謀。當國民黨調兵遣將準備一口吃掉新四軍之際,毛澤東致電項英詢問, 新四軍軍部及皖南部隊在遭國民黨軍襲擊時是否有衝出包圍圈、避免重大損失的辦法,其辦法是以向南打遊擊為有利,還是以向東會合陳毅部為有利,渡江向北是否已絕對不可能, 等等。在顧祝同、上官雲相等緊鑼密鼓地調集部隊,對新四軍形成包圍期間,毛澤東不得不用相當大的精力反複與項英電報溝通、交換意見,說服和催促他執行北移方針。

但是, 項英在“拖”還是“移”的態度上搖擺不定,一直沒有下最後決心。1940年10月12日,毛澤東致電項英等人,明確指示軍部迅速過江,以皖東為根據地,“絕對不要再延遲”13。11月18日, 項英致電中央,認為顧祝同的態度是以局部解決的方式逼新四軍北移,國民黨的企圖是北守南逼中打,請示中央對此的具體方針和指示, 是速移還是有拖一下的必要。21日中央回電指示可以拖1個月至2個月,但仍然強調須認真準備北移。22日項英回電聲稱“新四軍皖南部隊短期內無法開動,如途中發生戰鬥,十分不利,反不如暫留皖南,勝利把握較多。”毛澤東獲悉項英改變原定計劃後十分著急,24日電令催促“必須準備於12月底全部開動完畢”。在毛澤東的急電催促下,皖南新四軍才開始分批移動。

但是由於國民黨泄露皖南新四軍北移的消息,日軍、偽軍沿江增兵封鎖,蘇南軍情緊張,項英又動搖了北移的部署,12月8日,國民黨當局發出“齊電”下最後通牒,同時加緊軍事部署,在皖南布置了袋形圍殲新四軍的“防堵計劃”,並簽發了“解決”皖南新四軍的作戰方案。此時,皖南形勢萬分緊急,軍事衝突一觸即發。但是項英在12月13日卻電告中央“目前難求迅速北渡,應再延遲一時”。第二天中央即回電強調:“皖南新四軍仍須於本月內盡可能移畢。”甚至直到1940年12月下旬,當時國民黨頑固派已完成對新四軍皖南部隊的包圍,項英等人還多次向中央要“行動方針”。

毛澤東震怒並於12月26日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你們這樣遲疑猶豫無辦法無決心的。在移動中如遇國民黨向你們攻擊,你們要有自衛的準備和決心,這個方針也是早已指示你們了,我們不明了你們要我們指示何方針,究竟你們自己有沒有方針,現在又提出拖還是走的問題,究竟你們主張的是什麽,主張拖還是主張走,似此毫無定見,毫無方向,將來你們要吃大虧的!”這個批評深深震動了新四軍,軍部才於28日倉促召開會議討論北移事項,決定1941年1月4日晚開始行動,移往蘇南。

但此時已經超過了中央原計劃12月底之前必須全部過江的時限,錯過了突出國民黨包圍的有利時機。為挽救危局、減少損失,劉少奇曾建議采用“圍魏救趙”辦法,在山東包圍沈鴻烈,蘇北準備包圍韓德勤,以與國民黨交換。但由於皖南形勢的惡化,“圍魏救趙”的意圖並沒有實現。

皖南事變的發生新四軍至少有四點失誤:

其一,錯失新四軍北移時機。1940年5月、10月、12月上旬有三次北移的最佳時機,但都被項英以各種理由拖延。在受到延安嚴厲批評後,才行動但蔣介石早已從容地完成發動反共內戰的部署, 使皖南新四軍喪失了及早突圍的有利時機。

其二,北移路線有問題。新四軍軍分會決定的北移路線是:繞道茂林, 經三溪, 沿 (天目山腳) 寧國、郎溪到達溧陽, 待機北渡。這條路線的選擇,國民黨第四十師比新四軍提前到達三溪鎮,形成包圍之勢,新四軍失去了最後一次機會。

其三,缺乏突圍決心。項英和葉挺把新四軍分成三個縱隊, 齊頭並進, 不能相互呼應, 以致被分割包圍, 各個擊破。遇到敵軍包圍時,在折返多地沒有堅決的選擇一地進行突圍。

其四,不告而別。正當葉挺指揮新三團在高坦與茂林之間迎擊頑軍時, 項英帶領周子昆、袁國平及少數警衛人員離開指揮崗位, 想從小路走出包圍圈, 臨危動搖, 私自離隊, 使全軍領導頓失重心,使全軍士氣受到很大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