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8)
深遠布局,扭轉了家族的命運
上篇寫了烏菲茲美術館,這篇自然要寫與它隔河相望的碧提宮(Palazzo Pitti)。我們在到達佛羅倫薩的當天就在網上購買了“烏菲茲美術館+碧提宮+波波裏花園”的5日通票,由於是淡季,票價18歐/人,便宜得驚人,因為平時隻購買烏菲茲美術館單票就要25歐,淡季去歐洲的好處體現出來了,人少且花費也少。
碧提宮,也有翻譯成皮蒂宮,是美第奇家族的冤家對頭之一、銀行家盧卡·皮蒂(Luca Pitti)於1458年開始建造,作為其私人宅邸,當初修建的目的是為了展示自己比美第奇家族擁有更強大的財富和權勢,連窗戶都要修建得比美第奇家族當時住的宮殿 -美第奇-裏卡迪宮(Palazzo Medici Riccardi)要大。可惜工程未完他便撒手人寰,由於資金短缺,他的家族後續無力完成宮殿的建設,最終在1549年被迫出售給了科西莫一世,後來這所宮殿被擴建並改造成美第奇家族的主要宮殿。到18世紀晚期,成為拿破侖一世的權力中心,19世紀意大利統一後,新皇室也曾在這裏短暫居住。
相傳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設計者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參與了這座巨型宮殿的設計。粗獷石砌立麵樸實沉穩,看似低調,卻透著一股不可一世的霸氣。這座原本是銀行家皮蒂的野心之作,最終變成了美第奇家族權力的象征,現作為佛羅倫薩最大的美術館對公眾開放。
宮殿裏的主要參觀區是帕拉蒂娜美術館(Galleria Palatina) 、現代藝術館(Galleria d’Arte Moderna) 、銀器博物館(Museo degli Argenti)和服裝與時裝博物館(Museo della Moda e del Costume) 等,還有封閉了五年的皇室公寓(Appartamenti Reali),我們去的時候還在修複,據說今年1月21日已經再次對外開放了。
踏入帕拉蒂那美術館,如果用成語來形容這裏,就是“目眩神迷”加“歎為觀止”。這裏曾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畫廊,現在共有28個展廳,一些重要的展廳的名稱都是用羅馬的諸神或天體行星的名字。牆上掛滿了拉斐爾、提香、魯本斯、卡拉瓦喬等藝術大師們的傑作,地上擺滿了雕塑,甚至有的房間天花板上也是華麗麗的壁畫和鍍金裝飾,我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豪”,當然不是“土豪”的“豪”,是“豪門”的“豪”。
與大多數博物館不同,感覺這裏的作品陳列毫無規律,既不按照作者分類,也不按照年代排序,似乎是哪裏有空位就放哪裏。刻意尋找的畫作未必找得到,不經意間卻又在轉角處邂逅驚喜。也許這就是館方的布置意圖:作者們都是大師,作品皆為名作,皆應占據C位,而C位有限,不如隨性擺放,甚至有些作品連說明都不放。但對於俺這種藝術小白來說,站在這樣的環境中,連假裝文藝都裝不了,不僅蒙圈,而且產生了密集恐懼症,被鋪天蓋地的藝術作品衝擊得頭昏眼花。旅遊歸來後學渣也不知如何補功課,就直接上些圖吧。
《披紗巾的少女》、《椅子上的聖母》by 拉斐爾 (Raphael)
《懺悔的抹大拉的瑪利亞》、《拉貝拉》by 提香(Tiziano Vecelli)
《聖母與聖子》 by 菲利普·利皮(Filippo Lippi O.Carm)
《四位哲學家》by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其他一些我喜歡的收藏在現代藝術館的作品 。
金星維納斯廳(Sala di Venere),這是美第奇時代,公眾等候接待的前廳。天花板上有美第奇家族各成員的肖像以及為美第奇家族歌功頌德的壁畫, “偉大的洛倫佐”也在各處的天頂壁畫中反複出現。
電視劇《美第奇家族》演到偉大的洛倫佐43歲因病離世就嘎然而止了,留下了佛羅倫薩未來的不確定性。最後一集很讓人落淚,有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涼感。相信當時的他一定死不瞑目,因為彼時,多明我會修士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已經開始成為美第奇家族的死對頭。偉大的洛倫佐一度視他為盟友,特意把他召回佛羅倫薩,而且全力支持他擔任當地的聖馬可修道院院長,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薩沃納羅拉逐漸顯露激進本色,他以反腐敗、宣揚平等共和為旗號,實則企圖建立神權至上的禁欲社會。
1492年4月偉大的洛倫佐英年早逝後,佛羅倫薩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急劇變化。他的長子皮耶羅二世(Piero di Lorenzo de' Medici)繼任,但他軟弱無能,缺乏父親的政治才幹,先是貿然與法王查理八世開戰,戰敗後又簽訂城下之盟,導致美第奇家族在1494年被驅逐出佛羅倫薩。薩沃納羅拉趁勢崛起,以“上帝的怒火”威懾人心,鼓吹建立符合上帝意願的共和政體,獲得民眾們的狂熱支持,成為佛羅倫薩的精神領袖。
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我讀到這麽一段話:“薩沃納羅拉擁有驚人的演說天賦。他不斷放大人們心中的焦慮感,宣揚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強調回歸傳統生活、淨化道德的緊迫性,精準地俘獲了那些在時代變遷中感到迷茫的民眾。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曆史上首位借助印刷機作為大眾宣傳工具的政客 -- 通過廣泛傳播宣傳冊和公開信,薩沃納羅拉占盡了新技術帶來的優勢。”
艾瑪,這戲碼,一種詭異的熟悉感,為什麽感覺後背發涼呢?
人類曆史的經驗多次證明了這一點:評判一個人,重要的從來不是聚光燈下慷慨激昂的宣言,而是陰影處腳踏實地的作為。
掌控大權後,薩沃納羅拉開始招募童子軍,挨家挨戶沒收所謂“虛榮之物”,大肆毀壞文藝複興成果,反對人文主義,操控民眾思想,以實現他回到中世紀的願景。
1497年2月7日,他與其狂熱的追隨者們在領主廣場中心點燃了著名的“焚毀虛榮之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焚燒了大量被視為誘導罪惡的物品,包括奢侈品、書籍、手稿、繪畫和雕塑等。像不像當年文革的“破四舊”?甚至連畫家波提切利也被洗腦,為了表明立場,和曾經的自己劃清界限,波提切利親手將自己的部分作品投入熊熊烈火中,據說其中包括他的《維納斯的誕生》初稿,這一行為導致他聲名下滑,對他的後半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510年,波提切利在貧困和寂寞中去世,值得安慰的是,如他生前所願,他被葬在了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西蒙內塔的身邊。
(網圖,左圖是西蒙內塔的墓地,右圖是波提切利的墓地)
這場運動的始作俑者薩沃納羅拉曾經以上帝之名宣講了很多預言,被信眾們奉為“先知”。諷刺的是,他一定沒有預測到自己的結局。在這把“焚毀虛榮品大火“被點燃的十五個月之後的1498年5月23日,在同一廣場,他被處以火刑。
(網圖)
極端分子往往能在動蕩時期贏得民眾支持,以破壞現有體係的方式推動曆史進程,但隨著統治愈發專製,他們逐漸會失去民眾的信任,最終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毋庸置疑,薩沃納羅拉是一個極端的宗教狂熱分子,破壞了文藝複興的文化成果。但從曆史辯證來看,他反對教廷腐敗,挑戰教皇權威,客觀上為二十年後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筆。
直到1512年,偉大的洛倫佐去世18年後,美第奇家族才重返佛羅倫薩。這還得歸功於洛倫佐生前的深遠布局,他或許早就察覺到大兒子皮耶羅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站不穩腳跟,便安排了二兒子喬凡尼和侄子朱利奧進入教會。正是這兩位堂兄弟,在當時的教皇儒略二世的支持下率軍奪回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終於複辟,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裏發展為托斯卡納大公國的統治家族。他們後來分別成為教皇利奧十世(Leo X)與克萊門特七世(Clement VII)。
又扯遠了,宮殿裏還有特別值得一看的是服裝與時裝博物館(Museo della Moda e del Costume), 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時裝博物館之一,收藏了從16世紀至今的歐洲貴族服飾和時裝設計作品。
欣賞完宮殿內部的藝術瑰寶後,其實就是各處匆匆走了一遍,幸虧沒有流連忘返,否則就與波波裏花園(Giardino di Boboli)無緣相見了。進入花園是要另外檢票的,事先不知道這座禦花園冬季4點就不讓進入了。我們剛從碧提宮後門出來,就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關門,立刻衝過去,成為當天進入花園的最後一撥遊客。
進門就看到中間有一條長長的坡道,順坡前行,兩側是修剪得一絲不苟的綠籬,錯落有致的古典雕塑靜靜佇立。坡道盡頭,海神噴泉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泛起粼粼水光,水霧輕拂間,仿佛仍回蕩著當年宮廷盛宴的歡聲笑語。作為美第奇家族的私家花園,據說當年每逢節假日,這裏都會舉辦盛大的音樂爬梯。
站在花園的高處俯瞰佛羅倫薩全景,紅瓦屋頂在夕陽的金輝中熠熠生輝,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清晰可見,遠處的阿爾諾河靜靜流淌。
美第奇家族不僅塑造了佛羅倫薩的曆史,更奠定了整個文藝複興的輝煌。他們家族的血脈或許早已不存,但他們對藝術與文化的影響卻超越了時間,成為永恒的瑰寶。
電視劇《美第奇家族》的最後,偉大的洛倫佐在彌留之際與文藝的破壞者薩沃納羅拉進行了意味深長的一番對話:
洛倫佐:“我有很多悔恨,但更多的我不抱憾意,這裏綻放的美……不要破壞它,神父,不要。”
薩沃納羅拉:“上帝已囑咐我毀滅那一切,沒人會記得你的花園,和列奧納多·達·芬奇、波提切利這些名字,還有他們所有的作品都會歸於塵土,隨風消逝。“
洛倫佐:“我不這麽認為。藝術與上帝切割是個謊言,因為人們內心對美的渴慕與對上帝渴慕相同。佛羅倫薩所發生的一切,我不認為能被抹殺。”
曆史最終印證了洛倫佐的遠見。倘若他的靈魂仍注視著佛羅倫薩,俯瞰這座他曾傾盡心血塑造的城市,看到聖母百花大教堂前熙攘不息的朝聖者,波波裏花園中沉默佇立的古典雕塑,烏菲茲美術館裏永遠被仰望的《維納斯的誕生》,以及碧提宮輝煌殿堂中依舊閃耀著美第奇家族榮光的珍寶與壁畫,他或許會露出那抹標誌性的智者微笑。在曆史的長河中,權勢財富如浮光掠影,唯有藝術與智慧,如宮殿般巍然不動,成為跨越時空的豐碑。
從波波裏花園出來就餓了。到了意大利不能不吃披薩,也不能不吃意麵,隊友是披薩愛好者,所以之前吃了好幾頓披薩,這次決定改換口味,要品嚐地道的意麵。龍兒用穀歌地圖搜到烏菲茲美術館附近一家評分4.7的當地餐廳 -- Trattoria Roberto。
推門而入,暖意撲麵而來,餐廳雖不大,卻洋溢著家的溫馨。橘色的桌布與暖黃色的牆麵相得益彰,牆上懸掛的風景照仿佛訴說著托斯卡納的故事。我們點了不同風味的意麵,每一款都令人驚豔——濃鬱的肉醬/海鮮醬裹挾著彈牙的麵條,麥香在唇齒間流連,搭配新鮮爽口的蔬菜沙拉,連我們挑剔的中國胃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結賬時,盡管知道店內的服務員可以說英語,龍兒還是大膽地用蹩腳的意大利語(高中畢業之後就還給老師了)和前台人員攀談起來,後來獲知前台人員就是餐廳經理。經理得知這位會說一些意大利語的小夥竟然從澳洲遠道而來,立刻熱情地送了三張烏菲茲美術館的精美書簽給他。旅途中的小驚喜,令龍兒開心,也讓我們感到溫暖。
才是11月下旬,但托斯卡納已經彌漫著濃鬱的聖誕氛圍。佛羅倫薩聖十字廣場的聖誕集市燈火璀璨,人群熙攘,空氣中飄散著熱紅酒的醇香與烤栗子的甜膩,讓冬日的傍晚充滿溫馨與期待。
-------------
《遇見歐洲 (3)- 羅馬 (2)不會又要迎來新的權力更替吧?》
《遇見歐洲 (4) - 佛羅倫薩(1)令人意外的那個天選之人》
《遇見歐洲 (5)- 佛羅倫薩 (2)二次受害,從被侵犯者變為邪惡怪物》
龍兒喜歡意麵,來子喜歡披薩,俺喜歡餡餅。:)一圈走下來,意大利的食物最便宜還好吃。
小八和龜女曆經千辛萬苦到達娘家,師傅的後背終於不用發涼了,好好享受團聚的快樂!
人類曆史的經驗多次證明了這一點:評判一個人,重要的從來不是聚光燈下慷慨激昂的宣言,而是陰影處腳踏實地的作為。
龍兒找的飯店不錯,正宗意麵!來家人基因強大,學霸世襲。
非常喜歡麥親的佛羅倫薩係列,篇篇震撼人心,全部收藏起來。讚麥親!
“艾瑪,這戲碼,一種詭異的熟悉感,為什麽感覺後背發涼呢?
極端分子往往能在動蕩時期贏得民眾支持,以破壞現有體係的方式推動曆史進程,但隨著統治愈發專製,他們逐漸會失去民眾的信任,最終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不愧為麥記者,麥芒犀利無比!
說的太好了。美第奇家族收藏了這麽多精美的藝術精品,真是對人類的貢獻。謝謝麥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