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兒這學期一開學就下鄉實習了,要在新州的一個小鎮待六周。 他和另一個男生住在學校安排的酒店式公寓,帶廚房,方便他們做飯。
小鎮靠海,第一個周末他去海邊跑步,給我們發來海豹和日出照片,一派歲月靜好的小鎮寧靜生活。
誰知第二個周末,周六上午,他在微信上留言,我點開一聽,他說:“媽媽,你的噩夢成真了!我被bed bug咬了,我們正在搬家。”
天哪,魂飛天外,我立刻打電話過去,他沒接,估計正忙呢。
先解釋下為什麽龍兒說“我的噩夢成真”了。
去年年初,有個負責酒店管理的朋友給我發了一組照片,說他們酒店的一個房間裏發現了bed bug,客人的胳膊被咬得慘不忍睹,全是紅包。他們是第一次碰上這種事,趕緊請來專業防蟲公司,最後是:房間裏的家具和床上用品全部扔掉,徹底封閉消殺三天。防蟲專家說如果消殺不徹底,bed bug會卷土重來,隻要有一隻漏網之蟲,就能在房間裏重建整個家族。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住在酒店居然還有這種潛在風險,但也沒太當回事,以為這就是偶然事件。
直到後來準備去歐洲旅行,在網上看到一篇帖子,有人住進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四星級酒店,竟然也被 bed bug 咬了,而且酒店毫無任何歉意,搞得整個行程變成了一場噩夢,我這才真正警覺起來。
這裏插一句,bed bug 就是我們中文裏說的臭蟲,臭名昭著的吸血鬼,它們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一旦房間裏出現它們的痕跡,不僅房間裏的家具要處理,而且所有的床單、被褥、衣服、包包都得高溫消毒,甚至有時隻能狠心扔掉。否則它們會跟著你的衣物,從一個地方“搭便車”到另一個地方,繁衍不絕,甩都甩不掉。
以前旅行不知道酒店裏還可能出現bed bug,無知者無畏,所以從沒有這種擔心。讀到四星級酒店裏也會有臭蟲橫行的文章,心裏就怕怕了,所以就給兩個同行的隊友布置任何:入住酒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床頭縫隙和床墊邊緣,bed bug 最喜歡躲在那裏,要留意有沒有黑點、血點或活蟲。
歐洲旅行開始時,在意大利的頭兩家酒店,隊友們工作還比較認真,但之後的旅途中,別說這兩個能偷懶就偷懶的隊友了,作為發號施令的防蟲大使 (網友xyz66在上篇博文留評誇俺是“文旅傳播親善大使”,著實不敢當。但俺在家裏見到各種蚊蟲都會如臨大敵,狂呼亂叫,所以“防蟲大使”實至名歸,嘻嘻),俺也早把這事忘到九霄雲外了。
沒想到,時隔半年,這事被龍兒遇到了,所以他說“我的噩夢成真”,落在了他頭上。
我們離得遠,隻能幹著急,當然也相信他這麽大的人了,應該不至於亂了陣腳,反正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晚上,龍兒終於來電話了,說了說情況:
“昨天就發現脖子上起個包,以為是蚊子幹的壞事,沒在意。沒想到,今天起床,脖子和後背又多出兩個,一看形狀,就想到媽媽提到的bed bug,趕緊上網查,對照自己身上的咬痕,越看越像。於是掀開床墊,結果發現床沿邊密密麻麻都是黑點。雖然沒看到活蟲,但也可以百分百確定是 bed bug 沒跑了。
趕緊給酒店經理打電話,經理嚇一大跳,說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立刻安排給他們換房間。他們自己則一邊打包,一邊把所有衣物放進幾個大垃圾袋捆緊。搬到新房間後,把行李放在客廳地上,再分批把大垃圾袋直接放進烘幹機,再從袋子裏拿出衣服後,把垃圾袋拽出來直接扔到外麵的垃圾桶,衣服在烘幹機高溫轉半個小時。之後又衝了熱水澡,身上的衣服當然也是要扔進烘幹機。還用吸塵器把箱子、包包都吸了一遍,總之是一場雞飛狗跳。”
慶幸的是,龍兒發現得及時,用他的話說:“好在隻讓一隻bed bug在我身上飽餐了一天的早中晚三餐。” 我和隊友一起被他科普了下,臭蟲是名副其實的“人血愛好者”,專靠吸人血為生,喜歡夜間出動,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膚散發的熱氣就是它們的開飯鈴,它嘴上像雙管槍似的口器,一根噴麻醉劑,一根吸血,可以直接刺入皮膚,定位血管,還可能反複移動叮咬,而人在睡夢中卻毫無察覺。更令人頭皮發麻的是,臭蟲一生要蛻五次皮,每次蛻皮前都必須喝頓血,簡直像是在打怪升級。
如果不是龍兒第二天就警覺了,估計他會被咬得很慘。
我突然想到:“這臭蟲不會是你從哪兒帶進房間的吧?”龍兒搖頭:“這不可能。你看我發的照片,床沿上全是卵。我上網查了下,臭蟲從卵到成蟲的發育過程通常需要四到六周,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卵、五個幼蟲期和成蟲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吸一次血才能蛻皮,進入下一階段。在溫暖環境下(約24°C到30°C),卵大約六到十天就能孵化成幼蟲,之後每隔幾天吸血、蛻皮,整個過程最快也要一個月。顯然,這批吸血鬼不是我們請來的,是前任房客或者前前任房客留給我們的禮物。”艾瑪,還禮物呢,完全是驚嚇。
龍兒把這事告訴一位朋友,結果這位朋友說他們全家也經曆過bed bug災難。那時他媽媽被外派到約旦,全家一起隨行,結果剛住進使館安排的房間就中招,全家接連被咬,使館效率低下,投訴了好幾天才被允許換房。他爸爸的皮膚比較敏感,被咬得特別嚴重,到現在已經十年過去了,身上還留有痕跡。天哪,這估計是過敏體質吧,咬痕竟然能留那麽久。
之前說出門旅遊防偷防盜防騙之警惕性不可放鬆,現在必須加上一條,千萬別忘了防臭蟲!
我問ChatGPT,在旅行中如何防範和應對bed bug,下麵是小AI給出的回答:
在旅途中,最令人頭痛的事情之一莫過於在住宿中遇上臭蟲(bed bug)。這類體型小、善於藏匿、專門吸人血的昆蟲,不但令人瘙癢難耐,還可能隨著行李被帶回家。雖然並不高頻,但在全球各地,即便是中高檔酒店,臭蟲問題也並非聞所未聞。
什麽是臭蟲?它們如何吸血?
臭蟲是一種體型扁平、無翅的昆蟲,成年體長約5-7毫米,顏色從淺褐到紅褐不等。它們專門吸食溫血動物的血液,尤其偏好人類。
吸血方式:臭蟲通過細長的口器穿透皮膚,注入含有麻醉劑與抗凝血成分的唾液,讓宿主在幾乎無感的情況下被叮咬。
叮咬後反應:大多數人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後出現紅腫、瘙癢、成串的小紅包,有些人還會過敏或抓痕處感染。
雖然臭蟲不直接傳播疾病,但:影響睡眠和心理健康;抓撓導致皮膚感染;嚴重者出現焦慮或“幻蟲感”。
(網圖)
入住酒店後,如何自查是否有臭蟲?
即使房間幹淨整潔,也不能掉以輕心。建議隨身攜帶手電筒或手機閃光燈,入住後做如下檢查:
1.床墊邊緣與縫隙:掀起床單,查看床墊四角縫線處、標簽附近,是否有小黑點(蟲卵、蟲糞)、紅褐色斑點(吸血後被壓死的臭蟲或血漬)、活蟲。
2. 床架與床頭板背麵:尤其是木質結構,臭蟲愛藏身其中。
3. 床頭櫃、抽屜與牆縫:特別是緊鄰床鋪的家具後方或接縫處。
4. 沙發、地毯、窗簾褶皺處:這些布料區域也可能成為藏身之處。
5. 行李放置位置:切勿將行李直接放在床上,建議放在硬質地麵或專用行李架上。
下圖中綠色檢測點要重點檢查(網圖)。
臭蟲咬痕的主要特點:
1.成串排列或成線狀分布:常見的是三顆一排、兩三顆一組的咬痕(被稱為“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pattern,意指臭蟲三頓飯一口氣吃完)。也可能呈直線、鋸齒狀或隨機分布,但通常不止一個包。
2. 紅腫、瘙癢劇烈,包往往比蚊子咬的更腫脹且癢得更持久。有些人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大麵積紅斑或風團。
3. 咬痕多出現在裸露皮膚處,比如:手臂、腿、小腿、脖子、臉,尤其是夜間睡覺時暴露在外的部位。
4. 無即時感覺,數小時後才癢,因為臭蟲會注射麻醉劑和抗凝血劑,你可能當下完全沒察覺,但數小時後開始發癢、起包。
5. 咬痕形狀小而清晰,多為小丘疹(約1~5mm),中心可能有針頭大小的咬點,但不像蚊子包那樣中心發白
如何防範帶回家?
旅行中:
使用硬殼行李箱,縫隙少,不易藏蟲;
盡量將衣物密封在壓縮袋或拉鏈袋內;
睡前換上幹淨睡衣,減少床鋪接觸麵積。
回家後:
行李先放在陽台、車庫或洗衣房開封,勿帶進臥室;
所有衣物高溫機洗或烘幹至少30分鍾以上,建議 ≥60℃效果最好;
行李箱和包包用熱風(吹風機)處理或用酒精/防蟲噴劑擦拭;
不可機洗的物品密封2–4周隔離,再取出晾曬。
萬一被叮咬怎麽辦?
大多不需醫療處理,可使用抗組胺軟膏或爐甘石止癢,若出現持續紅腫、感染、過敏反應,應就醫;
若確定房間有臭蟲,應立即向酒店提出更換房間或退款要求。
------------------
寫完這篇文,俺頓時感覺渾身發癢,趕緊去打掃衛生了。
最後放張藍天碧海的照片壓壓驚!
沒想到臭蟲不是臭,是吸血鬼,蠻可怕的,幸虧龍兒隻被咬一口(還是隻有一隻),幸虧你教育得早,他警惕性高,否則後果更嚴重。謝謝麥子的科普,這下我們也有知識武裝了。住酒店第一要的就是幹淨。
很奇怪為什麽現在日本沒有了,過去日本也曾經一直有。
蚊子、蟎蟲、蟑螂、蜈蚣等等,日本都有,來日本幾十年了,唯獨沒有見過臭蟲。
臭蟲在日本的名字比較有趣,叫作“南京蟲”。
哈哈哈,承蒙大記者麥子誇獎,俺們高興了好一會兒;)
喜歡閱讀你們的高質量大作,一起重溫中文表達的美好,同時增長知識,這也是在美國生活中的小確幸:)
感謝你們的辛勤寫文,就讓我來給你們做場邊啦啦隊一員,一起共襄盛舉!還可以virtually 一起喝茶;)(特別是my favorite 柚子茶), 一起開心,一起進步。
至於開博嘛。。。俺還是老實寫評吧,怕是寫起博文來洋洋灑灑,一不小心泄露privileged information, 那就惹上麻煩了。哈哈,還是饒了俺吧;)
“我記得剛剛去運動隊時第一個晚上就被臭蟲要得一片一片的。後來在床上褥子底下撒一種藥粉,臭蟲就不咬了。我也不知道是什麽要,人沒中毒就是算不錯。”,那看來是有藥粉可以滅蟲的?不知道為什麽防蟲公司都說要把家具扔了。
龍兒換了房間後似乎一切安好,希望平安度過實習,謝謝亮媽,祝亮媽新周愉快!
“下回孩子出門住旅館,告訴兒子進了房間除了要檢查床鋪,還要把箱子放在浴缸裏,不讓自己的物品有被臭蟲汙染的可能。”這是好辦法,把箱子放浴缸,確實,有些房間的客廳也是地毯,有蟲子也很難發現,回頭就告訴龍兒這一招。感謝園姐姐,祝新周愉快!
“新洲那地方這種東西很多。我有同學早年那裏租公寓住。全家被咬。”你說的新州是不是美國的?唉,反正不管在那裏,看來這吸血鬼已經在全球橫行了。
“始終沒有看到蟲子.把所有衣服被子反複洗烘多次後終於消停了”,太太被咬的包是不是在台灣就被咬了,活蟲沒跟著你們旅行?蟲卵被你們高溫殺死了。以後出門旅行還真是要注意。
“這些無恥之徒,居然進化成為精密無聲刺客”,你的用詞怎麽都那麽犀利精準呢?開博呀,俺現在就排隊,頭號粉絲的頭銜留給俺。
“聯想到晚年的張愛玲,飽受幻蟲感折磨,頻繁搬家,最後在LA小公寓裏辭世,令人不勝唏噓”,原來張愛玲晚年是因為幻蟲感才頻繁搬家,我還一直以為她喜歡安靜,怕粉絲們找到她,才總搬家的,謝謝xyz分享。防不勝防的害蟲,即使全部殲滅,也會給敏感的人留下心理陰影。唉!
謝謝對龍兒的祝福,他現在應該沒事了,至少在新房間,目前沒出新包,希望平安度過實習。祝菲兒新周愉快!
“木質結構的老房子,感染床蟲後特別難清楚,它會多在地板踢腳線縫隙中,噴藥也很難夠到,10個月不吃不喝都不死。”你說得是,生命力太頑強了,想想都怕。
和水星兄可以有一拚,我也特別招蚊子,和隊友們在一起,肯定是我被咬得渾身是包,他們都沒事。溫哥華居然沒蚊子,幸福呀,我們這兒蚊子不少,尤其夏天。昨天我去後院,冬天,穿著兩件長袖,俺居然胳膊上被咬個包,氣S!
謝謝水星叔對龍兒的問候,俺一定帶到。祝水星兄新周愉快!
謝謝惦記龍兒,目前他一切安好,換了房間好像消停了,當然他們在搬入新房間之間也是細細地檢查了半天,怕再次被吸血。祝沈香親新周快樂!
問好麥姐。希望龍兒新換的房間平安無事。祝新周快樂!
麥子,下回孩子出門住旅館,告訴兒子進了房間除了要檢查床鋪,還要把箱子放在浴缸裏,不讓自己的物品有被臭蟲汙染的可能。這是我看到一個網友分享的,他說臭蟲無法爬光滑的浴缸壁。
喜歡夜間出動,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膚散發的熱氣就是它們的開飯鈴,它嘴上像雙管槍似的口器,一根噴麻醉劑,一根吸血,可以直接刺入皮膚,定位血管,還可能反複移動叮咬,而人在睡夢中卻毫無察覺。更令人頭皮發麻的是,臭蟲一生要蛻五次皮,每次蛻皮前都必須喝頓血,簡直像是在打怪升級。——哎呀麥子,從“開飯玲”開始,俺的眼睛就瞪成“鈴鐺眼”,通過麥子的“文字顯微鏡”,盯著臭蟲罪惡活動中的一舉一動,竟感覺作案現場又害怕又想繼續“享受”害怕,多謝麥子的驚悚片片段,好過癮~~
問好+新周愉快!
這些無恥之徒,居然進化成為精密無聲刺客:
“臭蟲通過細長的口器穿透皮膚,注入含有麻醉劑與抗凝血成分的唾液,讓宿主在幾乎無感的情況下被叮咬。“
太可怕了!在旅途中防不勝防,噩夢成真,
讓咱們麥子一顆懸在半空的慈母心,飽受煎熬!好在龍小哥鎮定自若,被蟲飽餐三頓後開啟“滅蟲大戰“,一舉消滅這些壞蛋!
麥子寫道:“雖然臭蟲不直接傳播疾病,但影響睡眠和心理健康;抓撓導致皮膚感染;嚴重者出現焦慮或“幻蟲感”。“
這是使我聯想到晚年的張愛玲,飽受幻蟲感折磨,頻繁搬家,最後在LA小公寓裏辭世,令人不勝唏噓。。。
感謝麥子言傳身教地給咱們傳授“滅蟲秘籍“,學習了,點讚!
嚇我一跳。不過臭蟲是挺可怕的,我也寫過一篇關於臭蟲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011/201809/14466.html
剛想占座,忽見沈香的倩影,這下好啦,咱朝中有人啦,嘿嘿
女兒上次去巴黎看小朋友,在小朋友住的公寓也是被臭蟲咬了。後來搬到酒店。我怕蟲也帶到酒店,再帶回美國,哈哈哈。奇怪的是,她小朋友一點沒事。可憐的龍兒!祝他早日康複,不影響實習。最後的片片真美!
木質結構的老房子,感染床蟲後特別難清楚,它會多在地板踢腳線縫隙中,噴藥也很難夠到,10個月不吃不喝都不死。
我從來沒有見過臭蟲,幾十年來到處旅行還真沒有遇到過臭蟲。麥子親太有心了,及時給我們送上這篇臭蟲科普大帖。非常的詳細和實用的科普知識,以後出門旅行真的要防偷防盜防騙,再加上防臭蟲!千萬不可大意。
麥子親不僅是文旅傳播親善大使,現在又是大家的防蟲大使,謝謝麥子親!愛你!這篇我要轉發出去,讓更多的親朋好友知道。
祝麥子親新周愉快!再次祝龍兒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