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東拉西扯

(2024-02-29 07:36:19) 下一個

“人間要識春來處,天際雁、江邊樹。”

今天天氣一下子溫和了,紐約室外溫度達到五十度。天際間北歸的大雁,沒有看到,可能已經飛過了,我沒趕上看,隻看見路邊的樹木開始發綠,過冬的牡丹己吐出幾片嫩芽。

要識別春天是否來了,不但要看雁子,看花木,還要看人。紐約春天是否來了,隻要在大街上走一圈就知道了。今天天剛見暖,那些熱爰生活, 熱愛春天的少男少女們己經清涼上街了。可以說“紐約要識春來處,大背心,小蠻褲”。

我覺得他們不是熱得受不了了,而是迫不及待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材多麽presentable。我在學校工作過,他們那些小心眼,我早摸透了。有的家長比較保守,不叫孩子過早換裝,他們就偷著把好看的衣服藏書包裏,到學校後,再躲在廁所裏換上。

誰都年輕過,誰都愛美過,這些可愛的年輕人,是他們帶來了春天,把春天還給了我們。我們曾經是低調,內斂的一代人。我們上中小學時,物質生活匱乏,但不失愛美的天性。老師教導我們衣服整潔幹淨就是美,洗臉刷牙剪指甲就是美。每天進教室,有值日生檢查,所以至今我仍然保持每天刷牙洗臉的好習慣。女孩子穿花衣服,也是有的,開始很單調,不是條就是格,後來才印上花。衣裳一豔就產生了思想負擔,想穿,又不敢穿,特別到了春天,一件小花褂兒不敢一下子穿出來,套在裏頭,先露個領子,或在手腕上卷上個圈,外麵套件蘭褂子,先試試水溫,看看反應再說。學校裏第一個穿裙子,穿短褲的同學都會成為注目的焦點,為了避免做出頭鳥所帶來的尷尬,有些同學聯合起來,共進退,約定某一天同時換裝。

中國人,特別是我們年輕的時候,羞於自我展現美好,也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美國孩子一天多次說“I love you mommy, I love you daddy." 我問過一些人,小的時侯是否直接地對父母這樣表達過,沒有一個人做肯定的回答,或記不清了,但挨揍記得清。有人說,我來美國第一次給家裏寫伩,第一句剛寫完親愛的爸媽,就覺得那兒不得勁,起一身雞皮疙瘩。後改成父母大人好。

男女談戀愛,在我們那個時代也不直接表白,而是繞著圈子說“我媽很喜歡你!” 如果對美國人這樣說,他就糊塗了。你對女孩子說“you are pretty,",她會很高興, 而且回一句 “Thank you." 現在由於政冶正確,對婦女乃致對穿戴的讚美都會列為性騷攏。中國電視劇裏也有過這樣的情節,一位男士表揚一位美女長得漂亮,她馬上翻臉,要報警抓流氓,稍有氣質的也不會說一聲 “謝謝”, 頂多客氣一下說 “那裏!那裏!” 美國人聽了會以為問他,“我那裏長得漂亮。” 這是表現在表達上的文化差異。

紐約春天的風才吹了半天,又下起雨來,我出門又加了件小棉襖,春天若及若離地在和我們捉迷藏。願明天陽光明媚,不辜負人們的期待。



更多我的部落格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