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歐跨洲旅之3-埃及開羅(上)
埃及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出現了統一的奴隸製國家。它的疆域橫跨亞、非兩洲,麵積有一百萬平方公裏。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另一部分為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它東臨紅海並與以色列接壤,南與蘇丹交界,西與利比亞為鄰,北臨地中海。它的陸地連接亞、非兩洲;海路上,透過蘇伊士運河及紅海亦連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通達歐洲與亞洲。因此它的地緣位置十分重要。也因此它在曆史上紛爭不絕,曾斷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羅馬帝國、阿拉伯、土耳其、法國和英國征服。1952年才正式獨立。
我們於12月22日中午去到迪拜機場,乘坐阿聯酋航空的EK923航班波音777-500型飛機前往埃及開羅(Cairo)。飛機向西偏北飛,進入波斯灣水域上空,可以看到海中的島嶼和船隻,也隱約可見北岸伊朗境內的山脈。之後約半小時,飛入阿拉伯半島的大陸,僅見地麵風吹沙塵黃沙滾滾,分不清任何地物。飛出半島陸地後,越過紅海進入埃及,但地麵仍是渾黃一片,這是埃及的東部沙漠。接近開羅時,地麵才逐漸有了綠色植被出現。飛行四小時後,飛機到達開羅機場。這時已是開羅(時區為東2區)時間19:30,比迪拜晚2小時,比悉尼晚9小時。
開羅機場未見有銜接飛機的廊橋,擺渡車把旅客接載到到達廳前。機場建築物顯得老舊,類似中國八十年代一個三線城市的機場。我們坐上事先預訂的麵包車離開機場,沒有高速公路,車速緩慢,行車40分鍾才到達市中心所預訂住處。
開羅是埃及的首都,也是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商業中心。它由開羅省、吉薩省和蓋勒尤卜省組成,通稱大開羅。大開羅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八百多萬,也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圖1-2. 開羅地圖
埃及最著名的古跡是金字塔。埃及有大、小金字塔70餘座。我們造訪的是曆史最古老的階梯金字塔和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吉薩金字塔群。
早餐後,我們乘預訂的麵包車向市區西南行,過尼羅河大橋再往西南,約40分鍾到達埃及古都孟菲斯附近聖卡拉的階梯金字塔。這是埃及修建的第一座金字塔,為第三王朝法老(國王)左塞(King Zozer,在位期間是公元前2668-2649年)的陵墓,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曆史。它屹立在一個山崗上,四周是一片沙漠。塔由石塊砌成,平截麵近似正方形,底邊東西長143米,南北寬125米。每級高約十米,逐級向上縮小,總高61米。 後來的各個角錐形金字塔,都是在此塔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
圖3. 階梯金字塔
曆經漫長歲月日曬雨淋的洗禮,階梯金字塔依然保持了完整的麵貌。它是人類最古老的石質陵墓,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石造建築。
圖4-6,在階梯金字塔前留影
從階梯金字塔開車向北約半小時到達吉薩金字塔。一路上我們欣賞開羅的農村風光。田地裏種植的水稻、蔬菜等相間成片、一派綠色。大道邊的水果攤上堆滿了香蕉、橘子向路人叫賣。這景象很似中國的江南農村,而令人忘記不遠處就是遍地黃沙的沙漠。但大煞風景的是,和公路平行的小河溝的水麵上漂滿了白色、黑色的垃圾,難聞的臭氣隨風到處飄逸。加之,土石公路汽車過後塵土飛揚,這裏的環境狀況實在不能令人恭維。
在吉薩,導遊先領我們去到一間莎草紙畫店。莎草紙是古埃及人廣泛采用的書寫介質,它用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的一種蘆葦狀植物紙莎草的莖製成。已有5千年曆史(比公元一世紀中國蔡倫發明造紙術還早三千年)店主向我們演示了製作莎草紙的過程:將莎草莖的硬質綠色外皮削去,把淺色的內莖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長條,再一片片切成薄片。 在水中浸泡去糖後,將這些長條並排放成一層,然後在上麵覆上另一層,兩層薄片互相垂直放置。將這些薄片平攤在兩層亞麻布中間趁濕用木槌捶打後壓成一片並擠去水分,再用石頭等重物壓平,幹燥後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紙的成品。
莎草紙廣泛用於書寫和繪畫,一直到十世紀左右才被新的造紙術所代替。我們參觀了店中展出的琳琅滿目的莎草紙繪畫作品,購買了一幅留作紀念。
建築金字塔的曆史從第三王朝到第十三王朝,跨越了10個朝代。吉薩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孫三代國王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為最大,它相當於一座四十多層的摩天大廈。據說用十萬人花了十年時間修築石道和地下墓穴,又用了二十年時間砌築塔身,整個工程曆時三十多年。
我們在當地租了三匹駱駝和一輛雙人馬車遊覽吉薩金字塔群。騎駱駝和坐馬車在金字塔附近漫遊對我們是一種奇特的體驗。駱駝和馬車沿公路把我們載到金字塔旁並在其周遭巡走。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它原高146.6米,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麵呈正方形,底部四邊的走向幾乎是正北、正南、正東、正西,誤差少於1度。底部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裏的路程。
圖7. 吉薩三座主要金字塔。
圖8. 胡夫金字塔。
在胡夫金字塔的旁邊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於它的地麵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略高一些。哈夫拉的兒子孟卡拉的金字塔比前兩個金字塔都小。這三座金字塔構成吉薩金字塔的宏偉的主體塔群。在這三座主要的金字塔中,隻有卡夫拉金字塔還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磨光的石灰岩外殼,覆蓋於它的頂端附近,這形成了識別它的明顯標誌。
圖9. 哈夫拉金字塔。
圖10. 吉薩金字塔及附近的沙漠
我們的馬車和駱駝在金字塔附近停留。麵對規模宏大、建築神奇、氣勢雄偉的像山嶽般巍然聳立的金字塔,遙想四千五百多年前的遠古時代,沒有機械、沒有動力,人們卻能用雙手和簡單工具將260萬塊每塊平均重達二噸半的大石一一就位砌好,壘成一百四十多米高的整齊尖塔。曆經數千年依然挺立於世。古埃及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智慧,真令人敬佩和歎服!這些巍峨壯觀的金字塔,已成為人類曆史上不朽的豐碑。
圖11. 我們的馬車走近吉薩金字塔。
圖12. 胡夫金字塔似乎被我們的手輕輕提起。
圖13-16. 我們的駱駝隊走近吉薩金字塔。
走到胡夫金字塔腳下,可以看到有局部坍塌的石塊和修補的砌縫。但這不影響金字塔整體的完整性。畢竟它已經曆了四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而且比起它巨大的體量,這種破損僅是個別處的皮毛而已。
圖17. 。胡夫金字塔的塔腳處的局部坍塌。
在哈夫拉金字塔前不遠,有一個用整塊大石雕成的獅身人麵石雕像。像長 73.5米,高20.2米,寬19.3米。據說此石雕的形象是哈夫拉的頭部配以獅子的身體,寓意為法老的陵墓守護門戶。它和哈夫拉金字塔同樣久遠。巨像雕成後,曾被流沙掩埋。1920年代,才被來自歐洲的考古學家消除流沙加以修葺,使這座巨像重見天日、再度雄踞於哈夫拉金字塔前。
圖18. 遠看卡夫拉金字塔及獅身人麵像.
圖19. 獅身人麵像正麵.
圖20 我們的馬車走近獅身人麵像的側麵.
圖21-22. 在獅身人麵像前留影.
從吉薩金字塔我們再驅車半小時來到開羅西南23公裏的吉薩省米特·拉辛納村-埃及古都孟菲斯(Memphis)的遺址。它在公元前3100年前就是埃及最古老的首都,直到公元前二千年為底比斯所取代,但仍為埃及宗教、文化名城。它在公元七世紀被毀後,這個當年被稱為全世界最壯麗的都城,逐漸被沙塵深深地埋入了地下。
我們參觀了這裏的博物館。它裏麵隻有一尊躺著的拉穆斯二世的石雕像和幾尊殘破的小石雕。這座雕像原有14米高,由整塊石灰岩雕成,相當精美。雖曆經3200年的歲月,但雕像上的象形文字還清晰可見。不幸在一場地震中雕像的雙腿及左手折斷,因此現在讓雕像橫躺在博物館大廳的地上。
在博物館的花園裏還有一座代表阿邁諾菲斯二世的人麵獅身像,高4米多,由一整塊80噸重的岩石雕成。據說是以埃及女王哈普謝蘇特為原型而刻成的,麵部和善安詳。這也是埃及最漂亮的一座獅身人麵像。
圖23. 孟菲斯的拉穆斯二世石雕像。
圖24. 孟菲斯的阿邁諾菲斯二世獅身人麵像。
奔波一天後,我們回到開羅並到離開住處不遠的一家當地著名餐廳AbouTarer 吃晚餐。這個餐廳有三層樓,桌位很多,但食客寥寥。令人意外的是,店裏沒有菜譜。詢問後才知,僅有一種食品供應,無需選擇。我們每人買了一個大份食品,包括一大碗麵條和玉米粒,還有炸洋蔥、西紅柿醬、生西紅柿、白糖各一小碗。此份價值共15埃及幣,約僅合3澳幣。回憶中午我們在吉薩吃的夾菜大麵餅才10埃及幣一份,約合2澳幣,價格真的都不貴。但食品價廉而物不豐富。這就是當前開羅的生活水平。
圖25. 開羅市中心的一所餐廳。
圖26. 開羅餐廳供應的的一大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