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的崩塌與帝國的黃昏
(2022-09-29 02:25:34)
下一個
這兩天金融市場上最大的黑天鵝莫過於英鎊,這個長期以來作為最有價值的貨幣的崩塌,我們應當如何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
在我來看,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貨幣,決定其價值的或許不僅僅是發行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體量,金融政策,還有對於特殊商品或者資源的掌控以及所有這些最終形成的國際共識。前麵的比較好理解,經濟規模以及完整度,政治的穩定度和影響力,必要時候的軍事手段,其實對於特殊商品和資源的掌控也是貨幣背書的重要一環:比如尖端的科技,武器,礦產,軟件…不可替代的產品的定價權賦予了貨幣極大的彈性空間,所以說貨幣本身並不值錢,值錢的是其背後的支撐,以及這些支撐所形成的“共識”
說到“共識”我不得不加多一句關於比特“幣”,聽到有的朋友說比特幣的價值來自於“共識”我就無話可說了,因為“共識”這個東西是最難達成的,連“共識”都有了那還說啥…..
言歸正傳。
英鎊的崩塌從表象上來看是最近的強勢美元周期,是新任首相的減稅政策,是英國內部的高通貨膨脹等等等等,這些都對,但還不是關鍵的。關鍵是什麽?就是“共識”,這個“共識”就是對英國這個帝國的“共識”,對“皇權”的共識,隨著伊麗莎白女王的謝幕而瓦解了。
我們有沒有考慮過英國究竟是憑什麽可以長期擁有全世界最值錢的貨幣?(有幾個幣值更高的但幾乎沒有實際意義)是經濟?是軍事?是資源產品技術的獨到之處?或許都有一些,然而在我看來,或許主要的就是他的政治影響力,畢竟這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皇室,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宗主國的貨幣嘛,自然大家都要給點麵子,存錢嘛存什麽不是存,幹嘛不存點皇室的花紙頭,就像那些大企業大財團反正要雇人,幹嘛不雇些皇親國戚沾沾喜氣。然而現在的國際形勢是美元流動性降低,大家都緊縮了,就逼著都要變賣點家產,這時候肯定要先拋售那些現在還值些銀兩,但對未來預期不是那麽理想的,英鎊或許就這樣被擺到了台麵上。
這次美元的加息進度坡有點“不成功,則成仁”的節奏,也難怪從現代美元問世51年來,哪經曆過這樣的膠著。遙想1997年的金融危機,隻是日元,泰銖就把亞洲拖下水了,而現在亞洲貨幣就是日,韓,台領跑,然而詭異的是東盟諸國貨幣幾乎巍然不動,似乎人民幣頗有點亞洲“定海神針”的架勢了。隨後就是歐元崩了,英鎊也崩了。
這畫麵頗有“追捕”的那感覺:“昭倉不是跳下去了嗎?唐塔也跳下去了,現在輪到你了,你倒是給我跳呀!” 然後撇了一眼人民幣,隻是打了個趔趄還是杵在哪….真恨不得一腳給踹下去。
英鎊,隨著大英帝國步入黃昏幾成定局,因為英國王室很難再有伊麗莎白女王那樣被“愛戴”的王室。她在的時候,王室的地位還堅挺,她被尊重和愛戴不是因為她做的像女皇,而是更像普通人,現在的情況似乎恰好反轉過來。
那人民幣呢?人民幣會崩潰嗎?下一篇我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歐洲曆史上因為殖民主義而擁有高度積累,所謂the old money,甚至美國的發展都要歸功於這些錢,畢竟殖民主義對世界的剝奪是巨大的。
英國三大經濟支柱,金融服務(不是說自己有錢,而是有錢的人或者國家願意讓你玩錢),房地產(但僅限於倫敦),和旅遊。
其中旅遊業的發達明顯與英國王室有關,一個還活著的王室,尤其是在世界上還有某種影響,對於人們產生對曆史上那些事情或者遺跡的興趣的刺激是巨大的,看看好萊塢拍過多少關於英國曆史的劇。英國政府和王室對王室形象的經營也是巨大的,那些政府出資的出訪,到個紐約都會上媒體頭版。包括目前熱播的the crown,盡管是某種程度上貶低王室,那也是有還活著的人做對比,人類喜歡流言,小道消息是天性。
而金融業和旅遊業嚴重依賴中國,房地產主要是俄國人的投資,英國現在與這兩個國家都關心不好,未來很長時間也不會好。
那麽誰還願意投資英國?
女王的去世當然也是因素,因為女王是維係英聯邦唯一的因素,出於對就位時間最長的王室的尊重,而英聯邦客觀上是一個經濟市場。曆史上的宗主國不能繼續提供市場和資金了,女王死了,也就沒有必要維係麵子上的事情,英聯邦解體就是必然的。
英國脫歐後沒能實現與美國和中國的FTA,而這是脫歐時給英國選民畫的大餅。等於英國實際上沒有任何FTA或者近似的市場,在國際上屬於孤家寡人,被拋棄的地步。
在這個新首相的折騰下,一方麵說要縮表,一方麵說要減稅,那麽縮表的錢從哪兒來?不能縮表就不能抑製通脹,減稅客觀上加劇市場流通貨幣增加,更加加重通脹,沒錢也不得不多印錢,當然更加加重通脹,預計明年的通脹率會達到20%。英國政府的政策是明顯非常對立的,簡直到了小兒科的水平,英國最有可能是歐洲首先破產的國家,比希臘當年還慘,畢竟希臘還有歐盟救市。
不過任何帝國都是這樣完蛋的,從脫歐開始,英國就走上的不歸路,衰落的比想象的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