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狀況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隻是最近的情況愈發明顯,就是人民幣與美元正在事實脫鉤過程中。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麽叫兩種不同貨幣的脫鉤:一種定義是一種貨幣以另一種貨幣為錨,典型的比如說港幣,始終保持在一定的匯率範圍,這個顯然人民幣早就實現對美元的’雙向浮動匯率‘了,而另一種更重要的,就是貨幣政策,也就是跟隨美元或者寬鬆,或者緊縮的協調動作。然而最近的清苦個已經清楚的看到這個探戈的舞步有不斷踩腳的情況發生。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寫過“CNY VS USD, 平靜之下的波瀾壯闊“, ”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後續可能走向?“以及“如何看待目前中美金融角力及後續可能走向 (續)“,從2017下半年以來,其實這個角力的過程在不斷持續,到現在來看,貨幣政策脫鉤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
金融的角力是在看似風平浪靜之下的暗流洶湧,實際上在目前,中美兩國,甚至世界的經濟都在懸崖邊緣一點也不為過。我們常說,和則兩利,鬥則兩敗俱傷,這話從邏輯上來說是不正確的。利和害,如果沒有放在一個特定角度下,沒有放在一個時間框架下來談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角度就是講這個話的人所處的位置,時間框架就是要從一個多長的曆史周期來觀察。如果和則兩利,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戰爭了,甚至不會有體育運動了,一個再優秀的拳手,贏了也是要挨打的,但是挨打是一回事,輸贏又是另一回事,一局的輸贏是一會事,長期的輸贏又是另一回事。
我們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但是博弈是無從避免的,特別是目前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事實上都沒有太多的退路,所以美國所言的“競爭,合作,對抗”的中美關係這個話還是比較貼切的。在這幾年的觀察中,中美關係是如何走到了今天,有雙方領導人的性格因素,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川總和習總都是民族主義比較強,行事比較硬朗的這種個性,而實施上,並不是他們主導了中美關係的走向,而是在一個曆史大大潮中,中美關係迎來了這種新的挑戰,而曆史的潮流將這幾位政治強人推向了風口浪尖。
美元的緊縮政策從2018年初開始,到2020年的巨量寬鬆,到目前又開始的適度緊縮周期,人民幣在這一個大波段中還是表現出來相當的韌性,從當時的6.2的高點目前幾乎又回到了這個位置。就目前來看,美國雖然沒有實質的加息,但已經從生活層麵感受到了貨幣供應的緊張了,之前一些漲價的一些日用品也有了些許回落,即使11月份的通脹數據達到了6.8%的40年的高點。反觀中國最近央行下調了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理論上說人民幣以相對寬鬆的政策來應對美元相對緊縮的政策,應當在匯率變動中出現明顯的變化,而事實上,人民幣隻有在當天回落了400個基點,然後又開始穩步向上。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中國央行的控製能力還是相當的穩健,另一個角度也看到對於美國來說,雖然握有美元的金融霸權,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對手來說還是略顯吃力,顯然不是如同對於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家可以相比擬的。同時也更能夠理解美國的舉動,在金融博弈的過程中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就是體量,如果在競爭對手不到2/3的時候還是有相對的把握,而2020年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達到美國的70%,2021年又攀升到73%,如果美國未能有效節製住中國,當超過80%之後金融場上的勝算已經幾無把握了。雖然中國的人均還是遠低於美國,但在國家層麵的競爭中,人均的因素要遠低於總量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能理解美國的政策的製定,同時也能夠理解中國的應對,隻是在這個漸行漸遠的過程中,兩國能夠重合的接受部分越來越小,所以就更需要兩國的經濟政治精英的深度溝通了。
美國的金融氣門是股市,中國的金融氣門是房市:美國現在是寧可撐著通脹,希望在股市破裂之前推高中國的通脹:而中國是在撐著通縮,希望在債務破裂之前壓爆美國的股市。這樣一來也就理解了中國對於各路外資投資的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進行的整頓,對銀行金融體係的整頓,對房地產商的整頓,這幾套重拳下去,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會引爆一部分的經濟危機,破產重組,和失業等問題,但是從根本上說,是防止在未來出現更大的危機,能夠頂住各方利益集團的壓力出如此重手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有一種雷是可以同時引爆兩國的氣門的,就是中國的房地產商的美元債務——這簡直就是一個雙響炮。所以我們現在所考慮的並不是這些債務會不會爆雷,公司會不會破產重組的問題,而是這些公司出現了破產重組之後,會對中國的樓市和美國的股市造成什麽影響的問題,是看哪邊民眾的情緒率先失控的問題,以及眾多的國際訴訟,以及最終會不會造成政治動蕩以及衝突的問題。
另外中國積極在冬奧會期間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舉動也是頗為大膽,數字人民幣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然而沒有完全成熟的技術,都是在不斷的起完善。數字貨幣在未來必定成為主流貨幣,而且我始終說,一旦有一個大的經濟體,央行背書,區塊鏈或相似去中心化技術的數字貨幣一旦出現,全世界的資本都會被吸引過去。這個情況在短期似乎還不會出現,畢竟沒有一個國家央行願意放棄“注水權”,然而隨著在數字貨幣領域博弈的加深,未來一定會出現此類的貨幣。
未來更公平的貨幣我想或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發行的主權貨幣是根據GDP等等各種經濟數據形成的一個公式,這個公式是被寫入區塊鏈的,也就是說發行貨幣的權力為去中心化;在國際貿易中可以約定以任何貨幣作為結算貨幣,然而一個國家的如果要想購買其他國家債券,股票或者其他的投資,隻能用對方的貨幣,這個貨幣是要靠出口賺取的,當然也可以通過用本幣交換的模式,但這個權限應當是在各家銀行的手中。比如美國要投資中國一家企業需要100億人民幣,先去本國的銀行換取,比如去美國銀行,而美國銀行的人民幣是如何來的呢?當然就是美國的出口商出口商品賺取的人民幣,通過美國銀行匯兌成美元以支付國內成本所帶來的,每筆的匯兌金額和數量匯總到一個全球的銀行係統中,以實現實時的匯率以及相互調配各種外匯的需求,加入美國銀行不夠這100億,通過這個全球的銀行係統可能會有瑞士的銀行,英國的銀行,日本的銀行,願意讓渡部分“現存”的人民幣以換取其他國家的外匯來滿足本國企業的進口,如果再不夠,就隻能去中國的銀行去借並支付利息。這樣一來我想金融會慢慢去實現他應當具有的功能——服務於貿易,服務於商品交換,而不是僅僅是搞出的各種賭局。還是說,如果中國印個50 萬億人民幣,和美國銀行換個8萬億美金,把什麽蘋果微軟亞馬遜穀歌特斯拉都買下來,再讓美國銀行買個50萬億中國十年國債,一年給個1.8%的利息,美國銀行會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