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末灌水:聊聊以色列建國的一點曆史(1)

(2023-10-14 07:33:07) 下一個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說法,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疏淡很好判斷。不熟的,很客氣聊第三方(和彼此無關的),好朋友,聊彼此的開心和不開心,真正的知己呢,是很多時候不用太多說的,彼此相視一笑或不笑,也能知道對方肚子裏的那條蟲在轉什麽念頭。

加沙戰火又起,倒是給了很多不相熟但是也不想今天天氣哈哈哈人機會,起碼大家都可以插一嘴,最差可以作勢譴責。嗯,戰爭嘛,什麽時候跟著千夫一起指(責)都不會太錯。

真的嗎?

今天的以色列地區到1920年以前都屬於奧斯曼帝國,從18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慢慢被打散,到一戰結束伴隨奧匈帝國一起解體。至於被稍微廣為人知一點點真正導致以色列建國的Zonism(猶太複國主義)提法或者說運動,是1897年才出現的。

如果讓我從中文網獲取的信息來判斷的話,我會說好像華人(有些非常)熱衷討論聖經(故事),貌似並不太關心這個Zonism的話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猶太人回到2000年前聖經上說的,他們自己的家園,以色列(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

一戰期間,這片地區是在英國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統治之下。1945年5月開始,伴隨德國全麵戰敗,700,000名Holocaust幸存者得以(仿佛一日之間)離開集中營。

不過,戰後最初的幾個月裏,盟軍的重點在力爭幫助參戰各方官兵,戰俘,和因為戰爭逃離家園的平民返鄉,那些茫然的,主動又被動出現在街頭,貌似獲得自由然而無處可退也無處可去的猶太人是被忽視的一群,包括他們麵臨的最大問題,alles verloren und wissen nicht,wohin?

到1945年秋,將近70,000來自於波蘭,烏克蘭,匈牙利的猶太人仍舊流落街頭,他們拒絕回到曾經的家鄉,因為那裏觸目皆是關於大屠殺,骨肉分離,血跡斑斑的痛苦回憶,很多人最大的希望是到新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和今天一樣的,獲取一個國家的公民身份,最直接的方式是申請難民——難民這個詞好像華人比較公開排斥,其實這是最合理合法獲得他國國籍的方式(之一)。

難民是合法居留(歐洲好像是6年轉公民?),其實那些二戰期間流亡的科學界文藝界精英,大部分初入境他國都是以難民身份出現的,包括大名鼎鼎的Albert Einstein。

可惜,當時很多接收難民的國家不約而同采取的政策是,嚴格限製對這部分難民的接收,包括英屬的巴勒斯坦地區。

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是英國控製的來自伊拉克的石油運輸管道的最重要樞紐,流到西方國家的石油更是都要通過港口城市Haifa。

因此,英國為了向當地的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示好,把接下來5年間允許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數限製在75000。當地的原住民,巴勒斯坦人,基督教派,穆斯林教派也都把這些新移民視為“外地人”。

而對於已經在巴勒斯坦地區的500,000猶太人來說,這些新移民如同他們的舊友新朋,被敞開懷抱歡迎。短短幾年,猶太人聚居地便得以迅速擴大,幾乎覆蓋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複國主義者覺得機會來了。

不過,從數量上來說,猶太人仍舊是Minderheit,也就是說,如果英國人一直這樣限製猶太人移入的數量,那麽,他們複國無望。

一個叫David Ben-Gurion的人出現在曆史舞台。

自1935年起,David Ben-Gurion擔任Jewish Agency for Palestine的負責人(也算是承父業,他爸爸也是Zonism的重要領導人),這個組織最主要的活動目標是,鼓勵全世界的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地區,同時作為各地猶太人在當地的聯係機構(猶太人同鄉會?whatever)。

David Ben-Gurion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真正屬於猶太人自己的國家。1945年10月16日,借在德國訪問的機會,他第一次向公眾宣布了他的計劃。他的原話是,“巴勒斯坦是猶太人民建立的,巴勒斯坦也造就了猶太人,巴勒斯坦不是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其他人建造的”。

同時,他開始著手準備真正建國,包括普及希伯來語的授課,教授中小學生他們(未來)國家的曆史地理,成年人間則推廣促進民族團結的舞蹈歌曲等藝術活動。

1946年初,David Ben-Gurion開始在國際活動中露麵,在各種場合宣揚他的觀點和理想,他希望通過給英國人施加壓力,使得可以合法增加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數量。

歐洲特別是美國的猶太人組織於是大量湧入街頭進行示威活動,支持Ben-Gurion。

當時的美國,猶太組織成員多達5million,他們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活躍,最有錢的。其中,包括了David Ben-Gurion最優秀的傳話筒,Nahum Goldmann——這些人的演講,隨便哪一個拿出來初聽都能讓人熱血沸騰覺得不跟著他跑那簡直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我的建議是,多聽多看多想,就不會那麽容易被帶到溝裏啦。

相對於被鼓動起來的民眾,美國上層並不是步調一致,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這個主意。

外長George Marshall擔心的是,它會,1 威脅到美國在近東石油產業,2助長共產主義在歐洲的勢力,3影響英美聯盟的關係(同意意味著是和英國人為敵)。而堅定的基督徒,總統Truman是對猶太人抱有同情心的,在顧問團反對的情況下,還是站在Ben-Gurion一邊要求英政府特批他要求的100,000個護照。

英國方麵當然反應迅速。盡管麵臨戰後國庫空空如也,市場蕭條的困境,急需美國經濟援助,英外長仍舊拒絕任何同英國移民政策相悖的決定,要求美國總統Truman接收戰後餘生的猶太人而不是送到巴勒斯坦。

地球另一端的克裏姆林宮當然也觀察到這一破壞英美聯盟的大好時機,對斯大林來說,It's too cheap not to use——100,000生活在UdSSR的猶太人拿到護照獲準離境(這個想象一下以前中國人拿護照的難度就可以理解了)。

這些離開UdSSR(包括波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那些受俄羅斯控製的國家)的猶太人,有些移居到歐洲其他國家,有些目標是——巴勒斯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lifornian' 的評論 : “給人一條生路是文明的做法”,+++111;以前的戰爭,以色列多多少少還是自衛是為了獲得和平談判的條件,但在拉賓95年遇刺身亡後,他們的政策基本屬於以強欺弱貪得無厭……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David Ben-Gurion最優秀的傳話筒,Nahum Goldmann——這些人的演講,隨便哪一個拿出來初聽都能讓人熱血沸騰覺
-----------------------------------
想起了“玫瑰人生”的原唱小麻雀演繹“Exodus"的法文版歌詞確實讓人熱血沸騰覺,比英文的“this is my land"要高明多了!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給人一條生路是文明的做法。以色列難民帶來西方的體製和自身努力創造的財富,使這一靠海原本貧瘠的地區欣欣向榮。但不幸的是兩種文明體製帶來的衝突十分血腥,需以時間來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樓主的東西總是那麽詳實耐讀,期待下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