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說尼采

(2023-03-31 03:35:28) 下一個

我在廚房弄東西,聽到老三大叫,媽媽你要過來一下,我要跟你談談!

我說,你說。

她堅持,你必須過來!

好吧。我順著聲音找到她,在我的桌子前(這兩年在家上班,我專門收拾了一個小小的空間出來)。她指著桌上我放文具和其他辦公用品的小架子,媽媽,為什麽這裏有JOJO和PEPE打印出來的照片,沒有我的?!

還真是沒她單獨的——隻有一張三個人擠在一起的。老實說,那兩張我都不知道是孩子們自己放在那裏的還是我從各自房間的地上撿起來因為不知道該放哪裏隨手放桌上的。

我安慰,那你在自己打一張出來放上去啊,為什麽不打印一張給媽媽呢?

她想了想大概也合理,走了。

因為這兩天正在看Zarathustra,順便把Der Wille zur Macht又翻了翻(尼采,是哲學書裏最最最好看的,寫的又簡單又通俗又天才,我太理解為什麽Solume那麽推崇他了)。我們三兒這個忿忿不平,就是Der Wille zur Macht裏解釋的一個典型的社會現象,“你們(每個人)唯一的願望就是向權力那裏衝”(und auch ihr seid diese Wille zur Macht-und nichts ausserdem)。再明白一點說,Leben lebt immer auf Kosten anderen Lebens(活著就是要靠消耗別人才能活)——這一點不僅僅是人,也是整個自然界的規律,花草要消耗土壤裏的能量,蚊蟲要靠吸食動物的營養。所以,尼采說,認識到這一點“比重談我們感覺好一點還是差一點這個問題,重要100倍”。

所以哲學這件事在生命裏很簡單的,就是智慧。體現在尼采身上,就是他預言了200年後今天的世界。Foucault, Adorno的貢獻?一樣的。

尼采當年最石破天驚的一句話也是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上帝死了(Zarathustra)。

Zarathustra是古伊朗( 1. oder 2. Jahrtausend v. Chr.)的一個Zaotar,相當於最高級別的傳教士吧,類似於今天天主教的教皇?這本書可以算長篇敘事詩,就是 Zarathustra早晨起來看見太陽了,說什麽了,然後到河邊,然後看到行人或者天使,然後感慨人事世事。書的全稱是,Also Sprach Zarathustra,副標題是,一本寫給所有人和不是給任何人的書。多少有點類似於“子曰子曰”的風格,但是沒有那種教訓的語氣,純粹是自說自話。

中文裏類似的?(我覺得)應該沒有。

同Foucault一樣,尼采的這個觀點,我想應該受達爾文(和那一時期噴發的科學包括醫藥方麵的重大突破)影響非常大。比如,之前被人們認為是來自於“魔鬼的懲罰”的瘟疫等疾病已經慢慢有了治療和預防的技術,即,原來隻能寄希望於上帝才能完成的工作被人自己實現。 

 一個故事

因此,尼采說,"上帝到哪裏去了?當然是被我們殺死了。你和我,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凶手"(Wohin Gott? Wir haben ihn getötet. Ihr und ich! Wir alle sind seine Mörder!)

所以,第一種選擇,人同時做自己的上帝。

不幸的是,人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做自己的上帝啊——因此,人仍舊需要某種偶像放在上帝的位置來完成原本上帝完成的工作。

人找到的第二個Candidate,是Nationallismus。Nationallismus最直接的一點,是把人們的興趣集中起來,而在當時的德國,反猶太主義是這件事的第一個出口。尼采說,反猶太主義者不原諒猶太人,是因為猶太人有“精神”——也就是金錢,“金錢是他們的上帝”。然而在尼采眼裏,“反猶太主義是一個非常惡劣的名字,德國沒有比這些反猶分子更無恥愚蠢的團夥了”。

作為典型的德國人,尼采非常喜歡Wagner的音樂(他是德國的民族英雄),但是強烈地批評Wagner對猶太人的態度。

關於Wagner

尼采提出的第三個上帝的替代,是Sozialismus。

“社會主義需要專製主義所沒有的國家權力作為填充物,力圖消滅個人的概念,...,並驅使無知民眾利用社會正義這個概念奪走他們本來應該有的思想”。不錯,尼采是社會主義理念堅定的批評者,認為它提倡的“工作天堂”由於個體的不同完全不可能存在。

那麽,下一個可能的Candidate,尼采說到Kapitalismus。

也不對。Kapitalismus依靠事物的供求關係來確定其價值,並使之成為整個文化的特征。這應該是尼采最最最天才的一個預言,Das ist es, worauf ihr Menschen des nächsten Jahrhunderts stolz sein werdet(人將在下一個世紀,嗯,也就是我們今天,對此最引以為自豪)。

尼采寫出這些的時候,是25歲。

剛滿24歲的尼采,隻向萊比錫大學提交了博士論文還沒有完成答辯,便已拿到瑞士Basel大學教授的聘書——不過就職之後異常苦悶,給妹妹寫的信裏抱怨那些老教授孤立他,吃飯也不帶他,喝酒也不帶他!

我聊Property那個話題的時候,提到過一個觀點,智慧和知識,靠的是積累。尼采的思想?Aber natuerlich是古希臘神話,再具體一點,是古希臘神話裏的唯二的兩個準則,Apollinischen和Dionysos(阿波羅和酒神)。

先看Apollinischen Prinzip。(人們)規劃世界,(希望)有遠見,塑造世界,如同阿波羅——他是英雄,預言之神,理性之神,光芒萬丈的對未來建設的神。

(不務正業的)酒神Dionysos的主業是什麽?製造混亂,被純粹的情感和激情manipulation,迷戀女人和美酒。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啊。尼采說。所以,人不過是被兩種強迫症困擾,一是幻覺(創造未來)的強迫症,二是(及時行樂的)性高潮強迫症——這意味著,人們永遠在掙紮之中,無法真正擺脫痛苦。

關於宗教,尼采在Der Antichrist(這本書我不知道有沒有中文的翻譯)中寫道,我譴責基督教,我對基督教會提出控告者能發出的最嚴厲可怕的指控,它(基督教)使每一種價值都變得毫無價值,使每一個真理都變成謊言。

對於宗教提倡的憐憫呢?——憐憫是浪費感情,是有害道德健康的寄生蟲,並不能消除世界上的任何問題...也許到目前為止,沒有比這種向善的意誌更危險的意識形態,在心理學上更荒謬,(它)養育了令人厭惡的沒有自由的家夥(這裏尼采用的是Mucker這個詞,我懷疑和Harry Potter裏的Muggle也是取的這個意思)。

尼采是難得的帶著感情討論哲學問題的作者,所以他的文字雖然簡潔但是有溫度。不過呢,盡管表述非常好懂,但是內容就不一定很容易被接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