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8掛時間(35)——Decoding Body Expressions:解讀肢體語言

(2022-10-23 11:57:57) 下一個

我自幼是被爸爸捧在手心裏長大的壞小孩。

記得到10幾歲上中學了,回家發現他在午睡,會包往地上一扔,衝過去坐身上(如果不是坐到頭上的話),然後哈哈大笑得意地看他又急又氣手腳亂動又不舍得真打我——我媽媽就會笑著罵我們:沒大沒小!

到吃飯的時候如果我在說什麽感覺他沒在聽,會身子一歪胳膊肘支到肩膀上把臉掰過來,毫不遲疑表示不滿:你聽見我說什麽了嗎!

所以,後來我們自已有了孩子,我第一個對B抱怨的是,怎麽你跟孩子不親?

說起來他還真不能說是不管孩子的那種。小家夥們小的時候,我固執的認為那種擦屁屁用的香噴噴的濕紙巾對皮膚不好,所以隻要可能,換尿兜的同時一定要在清水下給孩子洗一下小屁股——有經驗的知道,在水龍頭下洗的話,隻能一隻手抱著一隻手洗——這件事特別老大小的時候,對我實在是太challenge,氣得我罵她“肉蛋”(幸虧也聽不懂)。

真要按次數算,我一定沒有她爸爸洗的多。

她爸爸隻是不能像我一樣,隨時隨地捅孩子一下,抱一下,親一下,拍一下,滾到床上玩得被子枕頭掉一地。直到後來他們自己發明了一個Palatschinken的遊戲——用被子從頭到腳把小家夥輪番裹起來,然後往床上一扔,一抖一滾攤開——幾個人能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到都累癱。

(Palatschinken)

即便如此,還是不能不承認,從肢體語言來講,我跟孩子們要融洽的多。

有個理論,從量上來講,在實際生活中,肢體語言比人們真正通過聲音產生的語言用的更多。比如當我們思考,或者聆聽,小到麵部的唇,頰,眉甚至鼻孔,大到臂,腿,軀幹,手(指)腳(趾)都會參與其中。在手提電話如此普及的今天,街上匆匆而過的行人邊趕路邊講電話的情景觸目可見——再留心一點,每個講話的人幾乎都不由自主加了手勢——不是視頻,對方肯定不可能看到——隻是因為加了肢體語言,會令講話的人,舒服。Communicator expert給出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手的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思考。

肢體語言裏占第一位的,是表情,MIMIK,facial expression。

The body doesn't lie. You can't fool people. Everybody knows a smile is a smile, and a fraud is a fraud.

有趣的是,人類盡管使用不同的語言,但是在拿掉語言隔離人種信息的情況下,並不難讀懂彼此的麵部表情,比如憤怒,憂傷,厭惡,恐懼,再深一層,陌生人之間的善意或惡意,安全或危險,是否容易合作。

Joe Navarro是前FBI雇員,研究肢體語言的專家。在采訪中,他提到,很多時候肢體語言是在人們的交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比如兩個人相向走來,他們的腳的動作比身體其它部分更能暴露彼此當時的想法。如果對方衝你笑,你很可能以笑回應,但是腳不會。當對方拉住你講話,如果沒耐心聽的話,你可能站在那裏,但是腳部會不由自主動來動去。這時候,起作用的實際是大腦中的Limbic System。

它涉及很多人們下意識的小動作,比如緊張或難以抉擇的時候會摸下巴(中文怎麽說,撚斷幾根須?),感覺到危險會跟自己說,stop!(我們德語叫,Bauchgefül)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Limbic System如同後台軟件一樣影響我們的行為。Charles和 Diana的這張照片很經典。很顯然倆個人已經幾乎不能忍受彼此,仍舊要被迫在公眾麵前齊齊出現——無論是肢體還是麵部表情,公眾當然都不難解讀。

好吧,先從麵部表情開始。

麵部表情受12條麵部神經控製。當人們的情感發生變化(這些神經受到刺激),麵部表情會automatically隨之變化,微笑或嫌棄,憤怒或惡心,帶來嘴部不由自主張開(緊閉)。在過去的40年裏,幾乎所有涉及人類emotion的expressions都已經被詳細研究,分析,解讀,學術界稱其為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比較公認被接受的共有7種情感,分別是JOY,SURPRISE,COMTEMPT,SADNESS,ANGER,DISGUST,和FEAR(上次聊到電影alles steht im Kopf好像隻提到5種。嗯,那個導演比較不專業)。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即便對於先天的盲人,他們的麵部表情仍舊適用FACS-System,也就是說,人類掌握這些情感,是from birth not by learning。

理論說多了我都煩。不如舉例。觀察一下候車室。

三個站在一起小聲講大聲笑的女性,看得出來是熟的不能再熟的好朋友,不僅是因為她們站姿放鬆,更因為說到動情處會彼此輕拍對方手臂後背。

或者,另外一個鏡頭,一個小姑娘在替另一個仔細地編辮子——顯然也是知己。

再或者,一個小家夥在爸爸身上爬上爬下,揪頭發拍臉,又抓又撞——父子關係必然極好。

再看軀幹涉及的肢體語言,不如從手說起——握手,可以說是陌生人之間彼此示好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溝通方式。或者人們情緒緊張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十指交叉雙手緊握或抓牢手邊的任何一個物件。

想起一個小笑話。

我剛出國的時候因為年輕(實在是在國內沒有這方麵的訓練),又是直接從學校發到這邊大學裏上班。老板帶我介紹同事,人家主動伸出手來,我居然猶豫了一下才去接——後來被同事說起來都笑。

還有呢,從一個人走路的姿勢,速度,會傳遞出的信息是,嗯,他到底是信心滿滿,還是猶豫不決?

另外一個關於肢體語言的研究方向是,Forensic Psychology,即研究如何從肢體語言判斷人們是不是在說謊。

至於AI能不能正確理解人類的Body Expressions,更是很多研究機構正在進行中的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已遠 回複 悄悄話 我也看了一些這方麵的視頻,很有意思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