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去年接了同事的一個爛尾項目。怎麽說呢,就好比他造了一部車吧,路況好風和日麗的時候能開,但凡有個坑窪或者打雷下雨就會熄火,一熄火就有人奪命連環CALL找我,煩得我恨不能撞牆。跟老板商量,老板說,你現在是PRODUCT MANAGER,你說了算——要不你就給人修修湊合用,要不你就幹脆砸了按你的想法重新造一部。
我想啊想啊想啊想,重新造了一部,為了省點事,留了原來的輪胎。
結果,這幾個輪胎,三天兩頭找我麻煩——從來都是如此,我但凡想偷懶的時候,一定會有報應。
前兩天看沒文化提到神曲,本來當時就想回他的,不過那會兒碰巧被我的寶貝輪胎逼到牆角揪頭發——心裏倒是一直沒忘——在我看來,這可比輪胎有趣多了,所以今天補上。
順便往下掃了一眼,老鍵的警告亮閃閃——表整歌劇啊!
放心,整歌劇這事兒吧,我也得運半天氣才敢呢,現在天太熱,沒那心情也沒勁兒運氣。
沒文化說神曲很不好讀。嗯,我也覺得,很——不——好——讀。它是公認的中世紀集哲學和神學一體的巔峰之作,真想體會那種閱讀快感的話,不僅要一個字一個字去查去翻書,還要花時間和力氣補很多曆史知識。但是讀懂了,也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我記得我第一次讀德語的FAUST,如同聽到天空中悶雷轟隆隆滾過——原來德語也可以這麽美!
對美這個字的體會,非常地因人因事而異,如同寶哥哥跟林妹妹抱怨——我又替不了你!
是的,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必須自己走,包括但丁,從地獄(Inferno)走到淨界(Purgatorio)最後到天堂(Paradiso),完成自己的靈魂救贖。
Porträt des Dante Alighieri, idealisierende Darstellung von Sandro Botticelli, um 1495。我很喜歡這張圖,很意大利人,特別帽子。
“淨界”這個詞,我采用的的是中文譯本王維克的翻譯。王維克是華羅庚的老師(這個是真的老師啊,不是旁聽兩節課或者毛說胡適是他的老師那種。華羅庚晚年專注於運籌學這種科普性質的工作了,我一直覺得很可惜,題外話)。這本書,王維克翻譯了整整四年,參考了意大利語和法語,幾乎一句一注,有聖經典故,有當時的政教紛爭情節,有但丁自己的臆想。這裏麵最難看懂的,在我看來,是跟時代背景有關的弗洛倫薩,法國,西西裏,神聖羅馬帝國的之間的各種權和利的角逐。
但丁1265年出生於當時TOSKANA最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尤其經濟)弗洛倫薩。那個時期,弗洛倫薩有歐洲最完善的銀行體係,無論借貸還是貨幣兌換都已經非常成規模,是少見的百萬人口大城市。如同今天的Catalonian天天想從西班牙獨立出去一樣,神聖羅馬帝國時期(Holy Roman Empire),弗洛倫薩人也極力希望把自己同意大利人區分開來,他們自我介紹的時候會說,我是TOSKANA人啊,不是意大利人!
(神聖羅馬帝國當時的版圖,最下麵部分是西西裏)
神聖羅馬帝國當時的版圖,北起Nordsee,南到Toskana——恰恰不包括西西裏地區。所以,西西裏,成為意大利和法國政教糾紛的焦點。尤其是法國國王Philipp 四世(這個家夥自稱美人的,genannt der Schöne)更認為西西裏是通往地中海的最關鍵交通樞紐,堅持讓自己的弟弟Karl I. von Valois去統治西西裏,同時盡量控製Toskana。
Philipp IV., Ölmalerei von Jean-Louis Bézard (1837)——我覺得很一般啊,不算美
Toskana的政權,當時被稱為White Guelfen和 Black Guelfen兩派分管。White Guelfen堅持政經獨立(他們控製了經濟命脈也就是銀行係統),而Black Guelfen則希望和教會聯合從而借助教會的勢力擴張自己的地盤。當時的教皇,是Papst Bonifatius VIII,此君即有政治野心又深諳外交手段。一,命人畫了無數自己的像貼遍弗洛倫薩的每個公眾場所。二,做事情的原則是,永遠選最好的時機。三,出行異常小心謹慎,不僅每餐必要隨從先嚐過,更是必加當時民間傳說裏可以解毒的獸角粉在食物裏。
(Papst Bonifatius VIII)
所以當屬於White Guelfen派的高級代表但丁守在門外等候接見,企圖勸說教皇禁止法國軍隊進駐弗洛倫薩的時候,Bonifatius VIII的原話是,讓他等。
一等千年。
1301年11月1號,由法王Philipp 四世的弟弟Karl I. von Valois帶領的法國軍隊不費一兵一卒進入弗洛倫薩。White Guelfen失勢,但丁被迫流亡,並且終生再也沒能回到他深愛的故土弗洛倫薩——他同其他White Guelfen派別的很多要員,被冠以多項罪名,其中最嚴重的是叛國罪——罪至火刑(其他的可以交罰款哦)。
意大利最不缺的,是幽暗森林和寂寥山穀,在陰冷寒夜的有空無星曠野,但丁無數次走過生死邊緣一線,這種經曆感觸,出現在神曲第一部分,尤其是對地獄之火(Fegefeuer)的描述裏。
後來(包括現在)的神學院講地獄這一部分的時候,基本都采用的但丁的版本。
再後來,強悍的菲利普四世致力於開疆拓土,稱霸歐洲。他選定的教皇是Clemnens 5世,並令其在法國裏昂受封。但丁認為Clemnens 5世應該下地獄,因為他沒有原則,出賣了教會,隻專注於自己的利益——作為教皇來說,這是最差最惡劣的評價。
之後的20年,但丁專注於神曲的創作和修修補補,完善了各種人和物的形象,包括魔鬼島,天使,國王,教皇,對權勢迷戀的人,同時詳細解釋了被視為上帝的法律的聖經。所以後世的學者認為,但丁在神曲裏描述的是一個具體的時代,而不僅僅是他的臆想。
可惜的是,關於但丁流亡的具體曆史文獻非常少,包括王維克的譯文,經常會有“此處不詳”的說明。
1321年9月14日,但丁在亞德裏亞海邊的Ravenna去世。在但丁生命的最後幾年裏,弗洛倫薩市政府通知但丁,隻要他交齊一定數量的罰款,就可以重歸故裏——被但丁冷冷拒絕。但丁去世後,弗洛倫薩市政多次和Ravenna市政交涉,希望把但丁的墓遷回弗洛倫薩安葬。
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