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有人討論語錄體,突然就想起論語裏的這一句。什麽時候想起來的呢?我跑步的時候——最自在的白日夢時間——我這麽反對MULTI—TASK的,也不是不會悄沒聲兒的自娛自樂,讓N多個小人在最放空的時候玩左右互搏,各種閑雲滾滾。
不過呢,這個語錄體,好像各個民族都自成一派。西班牙的Balthasar Gracian《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溫柔的沉默是智慧的源頭
日本的福澤諭吉《勸學篇》——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
黎巴嫩的紀伯倫《沙與沫》——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中醒著,一個在光明中深睡。
都是可以寫在小本本上,遇到無知的少男少女,中男中女,老男老女,你想炫一下的時候,趁人不注意假裝在包包裏找東西偷偷掃一眼然後清清嗓子再往下演的——說到老男老女,沒有任何不敬之意,隻是歎氣——怎麽人的見識學識,經曆閱曆,好像跟年紀也沒什麽太大關係一樣。
當然不是人人如此。
偶們華人說道理玩語錄的鼻祖,孔家仲尼,就是越活越人精的,而且是接地氣的那種人精。
其實這個富貴啦,浮雲啦什麽的,還是後人學藝不精,不求甚解,不過聽了一耳朵,記住了半句流傳下來的。人原話是,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對正經富貴,人可不是這麽說的——你隻要讓我富貴,趕大車都行啊(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理解理解,隻有你想趕大車嗎,我們孩子爸爸,早跟我說過,他最大的理想,是做個卡車司機——那不掙錢少,又累嘛!——有多少能看見輕鬆的七鬥米不要,要低頭的那個五鬥的?
接地氣這個評論,可不是白說的,無友不如己者,就是說,不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這句話,見論語的開篇,《學而》——沒錯,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那個,學而,不過這種人生的大智慧,反而流傳不廣,可能中國人的文化裏,對學習比較,禮上(尚)?
做人呢,仲尼先生說,君子不器(為政)——就是,人可不能隻有一種本事!這個放到現在來看,簡直就是人生指南啊——哪個真心教人找工的不指點你,你好好讀一下招聘廣告,照他的要求準備簡曆,他要什麽,你往上招呼什麽!
光動嘴其實不是孔老師的強項,人是幹實事的,舉實例,把女兒嫁給了公冶長。為什麽呢,因為,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當然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坐過牢又怎麽樣,又不是他的錯!對,就是那個傳說中精通鳥語的公冶長,位列72門生的第20,畢生治學,繼承孔子衣缽,多次拒絕被禮聘為大夫的那位有誌青年。
話說愛子心切這件事,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原來跟一個好朋友聊天的時候,她說到偶遇一個她特看得上的10幾歲的小男孩,跟我交心,真想把人訂下來啊。當時,她家女兒,不到兩歲。
動嘴這件事吧,不動則已,動就比較,那啥。
子貢拍著胸脯跟人吹牛,我不欲人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公冶長),我不願被迫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我也不願強迫別人去做——可能這位年輕氣盛,聲音大了點,被先生聽見了,哼哼著教導,賜也,非爾所及也——孩子,你做不到啊!
讀到這裏的時候,忍不住笑出來。誰要是碰上這麽一老師,可能天天氣得想撞牆。
再舉個後人往岔路上演繹的例子吧。
季文子這個同學呢,性格比較沉穩(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孔家先生知道了,撇著嘴指點,不用那麽費勁嘛,再,斯可矣——思考兩次就可以了。
那麽,文質彬彬,又是什麽意思呢?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就是,一個人的品質勝過文采就粗野,文采勝過品質就浮華。隻有文采和品質相互匹配,才是君子啊!
所以,這個文和質,彬彬一點,應該比較舒服人,舒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