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吉祥果博客 《關於金錢戒的問題》

(2025-09-02 09:42:43) 下一個
關於金錢戒的問題:
 
請教師兄: 1.如何判斷一位僧人是宣揚正法的僧人?
 
回答:確實不好判斷,《大般涅槃經》世尊言:迦葉。若聲聞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實僧。有和合僧。若持戒破戒。於是眾中。等應供養、恭敬、禮拜。是優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別。喻如彼人不能分別雪山甘藥。誰是持戒。誰是破戒。誰是真僧。誰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別。因這些經典依據,我們確實說,判斷一個僧人的真假,持戒破戒,這些不好判斷,凡夫層麵不好判斷;
 
但是,知見方麵,依靠依法不依人的原則,可以有一個大體的判斷,但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中,法,又有權有實,有究竟有方便,也就是說,法,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麵,又有不同的標準,所以,依法不依人的這個“依法”,大體上說,也不是簡單的事,雖然說經律論三藏依據,是最直接的標準,但是我們知道,經律論三藏標準,在不同的角度和層麵,給予的詮釋,並不相同;包括你下麵問的金錢戒的問題。
 
所以,判斷一個僧人是不是宣揚正法,一個是看佛經依據,一個是看佛教界對他的總體評價,因為確實說,末法時期,一定要找到決定圓滿宣揚正法的,毫無瑕疵的,恐怕也不敢這麽說,我們隻能說,相對比較圓滿,因為在沒有成佛之前,誰也不敢稱自己是最圓滿的宣揚正法者,包括藏傳認為的匯集十方諸佛功德總集的這些上師,在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之前,都還在路上;至於說,要視一切眾生都為佛,觀上師為佛,這隻是對自己內證境界的要求,卻不是判定客觀對象的標準;我觀誰是佛,那隻是我內心所現的他是佛,而不是說他就真是佛,如果我一觀誰是佛,他就真成佛,那佛度化我們太簡單了,隻需要觀想我們都是佛,我們就都成就了?所以,佛教中很多知見,要反複在不同角度思辨,而不是象有些人,拿著一知半解的一言半語,四處忽悠他人;所以,在沒有究竟成佛之前,我們對待僧人,不可以要求百分之百圓滿,這是不現實的,一則,我們內在的境界不能顯現對方的圓滿,二則,對方自身的修證尚且沒有圓滿,前者是主觀的自我境界,後者是客觀對象的境界;
所以,末法時期,知見相對比較符合經律論三藏依據,而且在佛教界的公認的認可度比較高,基本就可以算作宣揚正法的僧人,但是說知見絕對符合佛陀,這個不能苛求;但是如果偏離經律論依據太遠,甚至故意反著說,這些僧人的說法,就要小心了!
 
請教師兄:2.可以用金錢供養僧人嗎?
 
回答:在聲聞乘的戒律中,或者說是別解脫戒的層麵,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實叉摩那,這五眾是要求不可觸碰金錢的;但是在菩薩乘的戒律中,並無此規定,而且,在《文殊師利所問經》《涅槃經》等經典提及,如果是為建立道場,弘法利生,非為自利,乃為利益成就眾生,菩薩應當接受金錢供養,聽許受用;而且,如果菩薩應該受而不受,反而犯菩薩戒;所以,看僧眾受持何種層麵的何種戒律,如果嚴守聲聞乘戒律的,應該尊重其戒律,不以金錢供養,而以其餘四事供養即可;若是受持菩薩戒的僧人,為了建立佛寺塔廟,替眾生修解脫之福,專款專用,確實不為自謀私利者,依照上述經典,也完全可以用金錢供養這些僧人,都是如法的做法。
 
其實,我之前提及《法華經觀世音普門品》觀音受供一節,曾經略微提及此事,菩薩若為自利故,以不受供養為自利,何以故?因為受供,則自損其福,且背眾生惡業,《天請問經》說過這個道理,受者名失利;但是菩薩要利益眾生,就必須給眾生做福田,不然眾生無處修福,無處解脫,必須依靠佛菩薩這個福田,才能解脫,所以,菩薩又必須受供養,因此,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無量寶珠瓔珞,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然後釋迦佛勸觀世音菩薩,憐憫無盡意菩薩以及四眾,受此供養;所以,佛菩薩接受我們供養,從因果律上講,是他們自己吃虧,成就我們,憐憫我們,可憐我們,為了利益我們,才受供養;其實,金錢戒,在菩薩戒的層麵,也有這個含義;舉例說明,某個寺廟修寺廟,出家人自己出力,不接受外來供養,不管你是什麽金錢銀錢,什麽財物,不接受,出家人靠自己的體力,以及捐建築材料的人所捐的材料,自己修這個廟,那麽,最後這個福報歸誰呢?這個福報歸修寺廟的僧眾,和捐材料的居士,以及參與勞動的義工,但是不方便去捐材料的這些人,不方便參加勞動的人,希望靠這個寺廟修福,就沒辦法修,因為你捐錢,對方不收,捐材料,又不方便,反而帶來很多麻煩;所以,實際上,僧眾發心純正,專款專用,是為了眾生修福的,完全可以接觸金錢,不接觸,反而犯戒。所以,金錢戒,在大乘和小乘的標準,有所不同。
 
請教師兄:3.僧人在居士提供的地方辦學習班如法嗎?教材不是用佛經,而是某位法師編寫的書
 
回答:如果是如法的宣講佛法,在哪裏都可以;但是護持僧尼二眾,男女居士有別,要有所注意,保持合適的距離,去年我也遇到一個出家人,他自己年長了,身體不好,一個女居士呢,給他按摩肩膀,後來給別人看到,就說三道四,這個師父呢,說隻是把對方當小孩,這個女居士呢,說就和自己父親差不多,沒什麽別人想的亂七八糟;問題是,說歸說,這些形象要注意,不能讓別人因此誹謗佛教;所以,僧人如果在俗人的地方,不管是辦班還是其他,護持的居士,如果是異性的,要保持合適距離,注意各自的身份;
 
請教師兄:阿彌陀佛,師兄,我直到今天才看到您在網上關於我孩子問題的留言!非常感恩!我之前一直怨孩子恨孩子不懂事,直到我有一天上佛堂和同修探討關於孩子的事情才如夢方醒,慚愧,名義上學佛,其實還在心外求法!同修說“兒女不用管,父母德行感”!這句話如響雷在我耳邊炸響!!!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是我們父母自已沒做好樣子沒做好榜樣,有什麽樣的大人才會有什麽樣的孩子,是我們父母沒做好樣子!慚愧!我現在努力改過自已(他爸爸還不認同自已有錯,還是對孩子老態度,我沒有勸說他改過的能力,隻能自已先改正),不衝孩子抱怨,不衝孩子發火,不在孩子麵前做不好的表現,我相信,我改了孩子一定會改!這要有足夠的耐心!
 
回答:“兒女不用管,父母德行感”,這個話呢,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說的太絕對,因為佛法的緣起是很複雜的,不是這麽單純的,任何一個結果的導致,都有無數個複雜的原因,父母有德行,有福報,會感召同樣有德行,有福報的子女來投胎,但是子女已經投胎了,這個時候,父母修德行感召什麽呢?這時候,父母修善斷惡,隻是給孩子做個榜樣,同樣,由於父母修福,修德,子女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分享,由於這個原因,對子女有些許轉變,所以,所謂“德行感”,其實內在原理,就是這個眷屬之間七分之一共業因緣,你修福德,孩子得一些利益;父母修善,孩子潛移默化,受到教育,這個綜合起來,可以叫做“德行感”,德行之中,一方麵就是這個七分之一福德,有這個力量,一方麵,就是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說子女不用管,這個話說的太絕對,子女很需要教育,必須要教育,必須要管,德行感,也是一種身教,一種教育;
 
請教師兄:我現在才突然想起,在我丈夫發病前一年我一直施食,回向他不在嗜酒,回向孩子好好學習,結果我丈夫得了這個病,從此已後真就絕對不能再喝酒了,這個是施食的結果嗎?還有從他生病後我對佛法產生懷疑(罪過,自認為學佛家人還遭此不幸,孩子不但不懂事還惹事),連續五個月不誦經,不放生,不施食,沒禮佛,沒素食,(之前發願終生素食)是不是罪過很大?現在我又重拾信心,重新開始這一切。這段時間我是不是要背很大的因果?孩子的問題是不是也因為我這段時間不講信用而受牽連?感恩!
 
回答:他得病,和你做功德沒有關係,你做功德,眷屬得七分之一利益,隻對他有利,不會對他有害,孩子也是這樣,隻會有利,不會有害;他得病,有其他得病的業力因緣,孩子的問題,主要年齡小,不懂事,和你的信用關係不大;關於治病,我在別的博文說過了,你可以參考。
 
我們自己學佛修福,結果眷屬得病了,家人出事了,我們就會埋怨佛法不靈,這個我理解,因為我也經曆過這個階段;比如,我曾經在十幾年之中,持續為我父母大量放生回向,結果去年2014年,我媽差點去世,我也非常失望;因為我們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我們自己修福,全家都應該很好,其實不是,其實,真相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就算眷屬之間,你修福對方沾七分之一,這個比例其實很小,而且,這個七分之一享受完了,人一樣要死,所以,我經過去年一年,徹底了悟了很多事情,這裏麵有很多是菩薩直接加持我明白的,有的是我反複實踐明白的,有的是佛菩薩直接夢示或者清醒之下直接告之的,因此,我才從今年開始,風風火火的,要把我走過的彎路,以及我領悟的智慧,獲得的智慧,奉獻給大家,因此,我寫了關於回向有效無效、關於修福家人得多少,關於孝道,關於要不要禮拜供養父母,關於如何為父母修福,說了這麽多,就是為了告之大家,業力的真相,免得大家走彎路,可是現在還是很多人看不懂我寫的東西。
 
所以,客觀來說,你老公的病要康複,必須他自己修行,消業修福,我博客說了,大禮拜可以救絕症,至於孩子,要孩子修福,孩子也要自己去拜佛,有錢捐錢修福,沒錢拜佛修福,反正我是給有錢沒錢的,把修福、發財、滅罪、治絕症、延壽、美容,都在修大禮拜,多拜佛,這裏都給大家說了,有錢的也可以修,沒錢的也可以修。但是一定是要當事人自己修自己得到,靠他人修福回向,不是親屬回向對方也一點得不到,如果是親屬,親屬之間也不過僅僅隻是得到七分之一,而且這個七分之一用完了,沒有別的福德體係支持,人就會死;所以,依靠眷屬修福回向,七分之一利益,這是杯水車薪,很難救人,必須當事的患病的親屬自己修,自己拜,自己付出,這樣可以挽救絕症;不僅僅治療絕症,拜佛拜多了,能發財,能延壽,什麽利益都有!
 
盡量打消自己修福,去回向眷屬,讓眷屬沾光的想法,要讓眷屬自己修,眷屬自己不修,也要取眷屬財物幫眷屬修福,總之,說來說去,要讓眷屬或者自己發心,或者自己付出,或者自己奉獻,或者自己布施,這樣眷屬才能得到持久利益;所以,僅僅依靠眷屬回向,依靠這個七分之一的利益,但是實在意義不大,最終會耽誤眷屬,之前的文章,我說的很詳細,你可以認真閱讀,會有利益;
 
吉祥果 2016.01.07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