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突然飛漲
物價飛漲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好像八七年就有點了。但是從八八年六月份後突然變得特別明顯。似乎是從長沙開始,然後迅速傳播到全國。人們開始恐慌,出現了全國性的搶購風潮,而物價則不停地漲。究竟是因為漲價而導致搶購,還是因為搶購導致漲價?老百姓已經搞不清楚了。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老百姓手裏的錢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被卷走了!這個“卷走”不是數字的減少。錢還是那麽多錢,但所能買的東西在一天天減少。例如,退休的老兩口,從剛解放幹到退休,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每個月隻有幾十元的工資。從牙縫裏一點一滴的積蓄,兩個人一輩子積蓄了幾千元,指望靠它來安度晚年。但八八年一過,這些錢僅僅夠買兩台彩電,兩台冰箱。今後的日子該怎麽過?有的退休老工人忍無可忍,把碩大的毛主席像章掛在胸前到街上遊行,高喊:“我們懷念毛主席!”
改革開放剛開始時,報紙上天天在說“萬元戶”,那是有錢人的代名詞。八八年以後,萬元戶不再被人稀罕。然後再過十來年,萬元戶幾乎就成了“窮光蛋”的稱號。
我們剛參加工作時,為了將來孩子上學的需要,參加了一個“零存整取”的存款項目。每個月存入十三元,五年後能取到一千元。在當時存錢時,十三元就是夠一個人吃一個月的夥食費,也相當於我工資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到八八年後,僅僅夠吃一個人吃兩天。換句話說,五年來我們投入的錢足夠我們一家三口吃上一年半,而到取出來時,隻能買半台冰箱!如果可能,我真想把一輩子的用品都買好放在家裏。但不可能啊,隻有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錢袋在縮水。
而隨著物價飛漲,假貨也開始盛行起來。開始還隻是在秤上麵做點文章,如在糧食裏摻點石頭,往殺好的雞裏麵打點水,而到後來,則越來越多的偽劣產品出現了。我曾經買了一雙溫州的皮鞋,從買鞋後就坐火車,開會,幾乎沒有走什麽路,但隻穿了九十多個小時,鞋底就齊刷刷地斷開成兩截。讓我大開眼界,認識到什麽叫“溫州產品”!
據說,這是政府當時試圖取消“雙軌製”而采取的一項措施。所謂雙軌製,就是一些稀缺的東西如鋼材,如運輸用的車皮等需要按照計劃分配,但是又留了一部分放在計劃外高價出售。因此手裏握有計劃指標的,就相當於有了一個搖錢樹。他們賺錢不需要勞動,隻需要用手裏的筆簽字,錢就能滾滾而來。據某個記者報道,一噸計劃外的鋼材一個小時經過六次倒賣,價格翻了五倍多。
當然,我手裏的筆是不能生錢的。隻有當官的,特別是中央裏當大官的才有這個能力。老百姓為了保住自己手裏的錢,隻有多買東西存起來,於是就出現了全國性的搶購潮。
人們開始搶購各種東西。當然,買一大堆醬油放到澡盆裏存起來是講相聲說的笑話。但確實有上海人一口氣買了可用兩百年的衛生紙,因為衛生紙不會壞。人們都試圖買一些能多放些時候的耐用品。再後來,電視裏報道,人們開始搶購黃金首飾。看到那個搶購的樣子真叫目瞪口呆:首飾金店關上鋼製的柵欄門,隻留下一個小小的窗口。售貨員在裏麵拿著各種項鏈和戒指,人們則擠在門口,把大把的鈔票捏在手裏,爭先恐後地搶那些首飾,仿佛金子是不要錢的。
這次搶購潮引起人們極大的恐慌。老人們聯想到國民黨垮台前夕的情景,更加惶恐不安。為了讓人們把錢留在銀行,不要拿出去買東西,銀行不斷地提高利率,最後年利率居然漲到了百分之十。然而,還是遠遠跟不上物價的上漲。
整個夏天,無論是上班還是下班,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這了。
但羨慕那些手握緊決物資批發權的部門工作人員,曾聽到他們感歎到,這就是共產主義啊!因為整天亂發東西,富得流油。
那次全國性的通貨膨脹真實原因可能是印鈔機大量印鈔投放社會。
標題最好加個年代,否則容易讓人誤會。
但是我很懷疑這種說法,因為“可用兩百年的衛生紙”的量是很可觀的,需要很大的地方來存放。問題是,普通上海人家裏能有很大的地方來存放衛生紙嗎?特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