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處國內的公園、廣場或小區空闊處,你會看到一種國外很少見到的情景,即跳廣場舞。那些大媽們(也有男人和年輕女人,但以大媽為主)穿著同一款舞蹈服,隨著震耳的音樂翩翩起舞。
健身鍛煉本來是很私人的事,可是她們偏喜歡聚在一起做。不光是大媽的健身舞,就連跑步、健走、騎車這些不同年紀的運動,他們也喜歡組隊進行。公園裏,甚至馬路上,時常都會看這些背心上印著隊名的晨跑隊、晚跑隊、暴走隊、自行車隊。領頭的往往還舉著隊旗。舉著旗子跑步,也真是難為他了。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喜歡抱團的心理。他們會以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名義抱團。如同學會(這是最常見的組織。我相信中國的每一個成人,都加入了起碼一個以上的同學會。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校友會、同鄉會、戰友會、家長會、粉絲會、車友會(同一款車的車主的組織)、歌友會、書友會等等。他們追求包團的欲望如此之強,隻要有一點點的微不足道的共同點就足以讓他們彼此聯結、彼此認同。
海外的華人也不能免俗。各種同鄉會多如牛毛就是一例。
對抱團的熱衷可能與現代國人的身份焦慮有關。
過去的中國人不太會有身份焦慮。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宗族社會,人一輩子都在大家族裏生活,對家族的認同高於一切。從一出生,你在家族裏的身份都已經規定好,甚至在紙上(族譜)寫得明明白白。宗族社會的這種與生俱來的身份認同,確實也能讓人安心。
外國人的身份焦慮也沒中國人那麽強烈,這從他們不太喜歡抱團這點上可以看出。原因可能是他們信教的人多,宗教認同解決了他們的身份認同的問題。
中國進入現代之後,原來支撐著身份認同的宗族社會突然塌陷了,但幾千年宗族社會留下的心理積澱還在暗中發揮作用。缺乏認同,讓他們處於身份焦慮之中。為了解除這個焦慮,他們隻能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尋求認同,抱團取暖。
中國人的這種身份焦慮正是民族主義的溫床。民族這種 “想象的共同體”,就是宗教裏的上帝,是認同的完美標的,人們很容易像把自己認同為上帝的子民一樣,把自己認同為民族成員。再不起眼的人,都能在所謂 “民族” 那裏,找回了自信、自尊和驕傲,因為他認為作為民族的一份子,民族的任何光榮、成就、勝利,都與他有關。
問題是民族主義天生就需要敵人。民族的偉大,是通過與其他民族的比較、競爭甚至戰爭中才能凸顯出來。沒人否認民族主義是近代戰爭的主要源頭。因此,喜愛抱團帶來的民族主義發酵,並非是一件好事。
人加入一個團體,比如說跑步,唱歌,或者老鄉群,有助於舒緩情緒,互相幫助,延年益壽。
人類需要affection,這是人類基於生存需求產生的心理需求,社會的概念就是基於這個因素,因此這種以族群紮堆兒的現象並不罕見,也並不限於哪個族群,隻取決於是否有需求,而這個需求之一就是你在當地處於少數的局麵,或者因為文化或者族群因素遭遇某種排斥,這種排斥可能是雙向的。
美國人上海商會,幹嘛不叫西方人上海商會?或者幹嘛有這種商會?也就是並不是隻有什麽福建同鄉會在世界上存在。
在美國,不難看到有兩個東西在很多城市有,唐人街和意大利區,類似的,但相對少,日本街,韓國區,但你見不到愛爾蘭區,為什麽同樣大量移民美國的意大利裔與愛爾蘭裔會有這種不同?
這事情很容易歸納推理總結出特點,第一就是第一代移民存在語言問題,第二就是有一定的集中。有些唐人街的第一代華人幾十年也不能流利講英文,因為在這種環境下也能生存,沒有需求。
也是因為這是弱勢群體生存的一種方式,你不能在第一時間具有語言能力,就是處於弱勢,你能抱怨美國人上海商會存在嗎?誰能肯定自己去中國做生意天生就會講中文?
紮堆現象是人類社會必須有的,有利於生存,尤其是獲得affection。中國大媽廣場舞,對比你在美國生活,老人在國內身邊沒有子女住在一起,你更願意哪種?不希望他們有一種社交環境?
廣場舞這事情的前提就是這些老人有時間,傳統上中國老人需要照顧第三代,沒時間,如今子女常常不與老人住在一起,這是社會現代化的一個特點,也讓老人有時間。
不難理解吧?類似廣場舞這種形式,本質上是形成社團的概念,目的是擁有affection,感受存在感。一個老人坐在家裏沒人來往,對於這個老人來講,與在這個世界不存在有多大區別?這就是affection的意義。
很多人喜歡移民美國,除了這是個相當富裕的國家,另一個原因是多文化情況下大家可以老死不相往來,能讓煩心事少點。
但這種心態不可能持續。美國人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這是美國瘋子多,占了全世界72%係列殺手案件數量的原因之一,這並不是美國社會讓人羨慕的地方,這是美國多元文化,人們交流相對困難的結果之一。你可以在美國社會重新組織你的實現affection的圈子,但我敢說最終其中一個是華人的。
因為你是華人,組成圈子是雙向的,不是你想要就會有,那麽同一種語言文化麵孔就是有利的因素。
如果在中國春節時期你在美國沒有一個華人朋友可以彼此聚會或者打電話問候,隻能說你很可憐。
人類有一些事情是有共性的,基於某種特點發生聯係組成群體形成社會就是其中之一,這點不依人種文化而有區別。當你認識這點的時候,就更容易接納其他文化,或者被接納,發現朋友,擁有自己自豪的identity,被其他人尊重羨慕,感受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
不會成為邊緣人。
中國人愛抱團因為不敢/不願意單獨行動,海外中國人在職場上很少有抱團的。
Seriously what can you get but being used or sold out?
want to forget about their old identities. Russians are not seeking to connect with other
Russians too, even though they know there are quite a few other Russians in town. It's really unnecessary to find the expats anymore when people are settled inland for decades. Because they no longer need support from the outside, emotionally, spiritually or financially. And small family is the focus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