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羅馬 “五賢帝” 之一的奧勒留,從小受到宮中的良好教育,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富有皇帝的責任感和哲學家的深邃。因《沉思錄》這本傳世名著而被譽為哲學皇帝。
此書沒有完整的章節結構,而是以許多長短不一的獨立段落組成。這種方式可能更方便他隨時隨地記錄下他的思想火花。奧勒留可能是最早以這種方式寫作的作家,後來的很多西方思想家、哲學家,都效仿了這一寫作方式。如維特根斯坦、尼采、帕斯卡等人。
書中內容涉及哲學、倫理學、人生價值觀等等許多方麵。作者的思想深刻而理性。其中的許多觀念,放到今天也絕對不落伍。下麵摘錄的是書中有關死亡的部分段落。
人對於死亡,普遍具有一種動物本能性的恐懼。幾乎所有的宗教,都以“了生死”,化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為大事。比如佛教,就講究輪回,許人們以來生希望。死隻是暫時的,無盡的輪回=無盡的來生=永生。佛教的廣泛傳播,證明這種永生的期許頗得人心。
但奧勒留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死亡。在他的眼中,死亡隻是一種自然規律,不好也不壞,不值得恐懼。在幾千年前的一個皇帝,對死亡能持有這樣一種達觀態度,實在難得。
我們可以看一下他在中國的同行對待死亡的態度。中國的皇帝們幾乎無不達到癡迷對永生的追求。他們放不下手中的權力和眼前的榮華富貴,希望這一切都能永遠持續。這他們雖然明白 “人生自古誰無死” 這個淺顯的道理,但還是心存僥幸地夢想 “負有天命” 的自己是一個例外。從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東渡尋長生不老之藥開始,後代有多少皇帝為了永生,前赴後繼服“仙丹”,非死即傷。同樣都是皇帝,在對待死亡的態度上,格局和理性高下立判。
從此事也可以看出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在曆史上的不同高度。中國文明後來被西方文明征服,在幾千年前就可以看出兆頭。
《沉思錄》摘選:
最重要的是,以愉快的心情等候死亡,須知一切生物都由幾種原質組成,死亡不過是那幾種原質的解體而已。如果每一件東西不斷地變成為另一件東西,其間並沒有什麽可怕,那麽一個人對於一切事物之變動與解體又何須恐懼?這是合於自然之道的,自然之道是沒有惡的。
縱使你的生命可以延展三千年,甚至三萬年,要知道一個人隻能死一次,也隻能活一回;所以,頂長的壽命和頂短的都是一個樣。因為所謂“現在”,對大家是一樣長的,我們所喪失的根本便不是我們的,所以我們所放棄的顯然隻是很短暫的一段時間而已。所以有兩件事要記取:第一,自亙古以來一切事物都是在同一模型裏鑄造出來的,然後一遍一遍地重複翻演,所以一個人在一百年間或二百年間或永恒不變地看同樣的事物演來演去,實在是沒有差別的。再一件事便是:長壽的與夭折的人所放棄的是一樣的多;因為一個人所能被剝奪的隻有“現今”,事實上隻有這個是他所有的,而他所沒有的東西,他當然也不會失掉。
不要蔑視死,要迎受它,因為這是自然之道所決定的事物之一。解體乃是自然界的一個過程,與你一生中各個季節都是有關聯的,諸如由年輕到年老,由逐漸成長而達到盛年,由生牙齒長胡須而頭發灰白,由媾精而懷孕生產。一個人如果想通了這一番道理,便不該對死亡懷著冷漠、焦急或輕蔑的態度,應該把它當作為自然的過程之一來看待。靜靜地等待那個時間來臨,你的靈魂將脫殼而去,恰似你等待著妻子把她懷著的嬰兒分娩出來。但是如果你想要一點心靈上的普通慰藉,那麽幫助你從容就死的方法,莫過於考察一下你所要遺棄的環境,以及你所謂無須再行廝混的那些人物。厭惡他們固然是不對的,應該眷顧他們、善待他們,但是如果能想起你所要拋棄的並非是與你同道的人,那究竟是個慰藉。“人生之值得留戀,隻是與同道之人可以共居而已。”但是你現在可以看出,和那些人格格不入,卻還要同居共處,是多麽令人難以忍受,或許你會吼起來:“死亡啊!不必遷延!否則我也許要忘形而放肆了。”
每一事物有開始,有延續,亦有死亡,這都是被包括在自然界的目標之內的,猶如一個人擲起一隻球一般。球被擲起,有什麽好處?球落下來,最後落到地上,又有什麽害處?水泡凝結著有什麽好處,破碎又有什麽害處?燈焰也是一樣的道理。
塵世間生長的還歸於塵世,泥土還原於泥土;上天生的很快地會回到天上去。這便是說,這或是密集的原子瓦解了,或是無知覺的元素散開了,意義是差不多的。
[引錄柏拉圖語:]“你以為一個人有了高尚的靈魂,對於時間與一切物質有了整體的看法,還會把人生當作很嚴重的事嗎?‘不會的!’他說。那麽他還把死當作一件可怕的事嗎?‘一點也不!'”
我按照自然之道進行,等到有一天我便要倒下去,做長久的休息,把最後的一口氣吐向我天天所從吸氣的空中去,倒在父親所從獲得穀類、母親所從獲得血液、乳媽所從獲得乳汁的大地上:那大地這許多年來給我以飲食;那大地任我踐踏在腳底下,任我隨意做各種的使用。
有一個幫助我們蔑視死亡的方法,雖不大合於哲學,卻頗為有效——列舉一下那些頑健而長壽的人。他們比起短命而死的人們又好了多少呢?他們終歸是被埋葬了,如Cadicianus、Fabius、Julianus、Lepidus及其他,他們送了許多別人入葬,結果他們自己也入葬了。從任何方麵看,壽命之長短其差異是很小的,生命即使熬到盡頭,其間還要經曆有多少煩惱,甚至要遇到什麽樣的伴侶,最後會秉有什麽樣的軀體?生命沒有什麽了不得。回顧一下,時間在你後麵張著大嘴,向前展望,又是一個無窮的永恒。在這永恒之內,隻活三天的嬰孩的壽命和長達三世紀的一個Nestor的壽命是一樣的。
隨時要記住:多少位醫生,於常常望著病人緊皺眉頭之後而悄悄地死了;多少位星相家,於煞有其事地預告別人的死期之後而悄悄地死了;多少位哲學家,於長篇大論地討論死亡與不朽之後而悄悄地死了;多少位偉大軍人,於屠殺千千萬萬的人之後而悄悄地死了;多少位暴君,於驕橫地行使生殺大權,好像自己永生不死之後而悄悄地死了;多少座整個的城池,或許我應該這樣說,至今也都死了,如Helice、Pompeii 、Herculaneum及其他無數的地方。再看看你所親自認識的,一個接著一個地也都死了。一個人剛給朋友送終,然後自己倒下去了,又一個朋友來給他送終,他又自己倒下去了;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幾年之間。總之,不要忘記:一切有生之倫,其生命是如何的短促,並且是如何的猥賤;昨天是一攤黏液,明天便成為一個木乃伊或是一堆灰。按照自然之道去排遣這短暫的時間吧,漂漂亮亮地走向這旅途的盡頭,像一顆橄欖爛熟落地一般,讚美那在底下承托著的大地,感激那令它滋長的萬物。
如果一位神祇告訴你說:“你明天就要死,無論如何總逃不過後天。”那麽你究竟是明天死,還是後天死,你必定認為那沒有什麽重要性,除非你極度卑鄙,因為那分別實在是太小了!那麽你究竟是若幹年後死,還是明天死,你也同樣地當作一件無關緊張的事去看待吧!
如果軀體死後而靈魂不滅,無數年後大氣中如何能容得下那麽多的靈魂?
死,和生一樣,是自然的一項秘密,幾種元素的組合,又離析成為那幾種元素,絕不是什麽可羞恥的事,完全合於理性動物的本質,與人生的法則亦無任何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