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尼

隨走隨記,談天說地,領悟人生。
正文

“荒涼”的巴爾港

(2019-09-14 19:42:00) 下一個

很早就想到緬因州,因為它位於美國最東,最北,僅地理位置就讓我十分好奇。緬因州在英語發音中是單音節,美國州名中獨此一家。這名字來曆至今沒有定論,有的說是源自法國的曼恩行省(Maine),另一說是取自英語“Main”,意為“大陸、本土”。無論這名字是不是來自法國,這個州與法國是有淵源的。

1604年9月,法國探險家塞繆爾·德·尚普蘭 (Samuel De Champlain 1567-1635)在探查海岸線途中,船擱淺在今天的沙漠島( Mount Desert Island),上岸修船的時候,他遇到當地的印第安人,於是帶走了兩個人做向導。那天他在日記中寫道: “山頂山峰都是光禿禿的,我給它起了個名字荒山島。”之前或許有歐洲人來過,但是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出自尚普蘭。為紀念他,沙漠島有一處港灣叫“法國人港灣”。當地人至今發音 “Desert” 都是法語味兒的。美國家庭中講法語最多的就是緬因州。探險家尚普蘭還是加拿大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是最早,而且準確畫出海岸地圖的人。

自尚普蘭四百多年前涉足緬因州這個最大的島以來,它在人們印象中大概就是兩個字“荒涼” 。然而,真正讓人們知道這裏,還要感謝一百多年前兩位年輕的畫家,他們將巴爾港(Bar Harbor)海岸的風景,畫在地圖上,以廣告的方式讓眾人看到如此古樸神奇的海岸。當一些著名的藝術家聞訊來到這裏的時候,變化多端的景色讓他們感到震撼,他們想不到這裏的景色竟可以“一邊是望不到邊的高山,如格林山般的壯麗,另一邊是田園般恬靜的海灣。” 最先到這裏的是畫家,地質學家,然後才是遊客。後來一些社會名流紛紛到此蓋別墅,其中就有我曾寫過的《羅德島—— 莊園背後的故事》中範爺爺的後代,範得比爾特家族的人。十九世紀後期,費城、紐約,波士頓的一些名醫到這裏避暑,結果他們的病人也聞風而來,還形成一個避暑度假社區。

在網上看到幾張十九世紀末的沙漠島油畫,我最喜歡其中的三幅,畫家是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 1801-1848)和他的學生弗雷德裏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k E. Church 1826-1900)。他們是第二代哈德遜河派的著名藝術家。這三幅畫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情緒,一種壯闊的氣氛吸引了我。畫麵中海水在翻騰,浪花拍打的聲音仿佛就在耳邊,陽光下,萬物的色彩都在變化,而且稍縱即逝。自然界變得無窮,不定,甚至神秘。我想,科爾的 “法國人海灣”不是要刻意、準確地表現海岸的真貌,而是表白一種心境,是訴之於心。他的畫猶如一厥交響樂,讓我感動。這讓我更理解了為什麽畫家喜歡這裏。

在阿卡迪亞國家公園,車可以一直開到達凱迪拉克山頂。那裏是美國東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是自10月至3月,美國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那天晴空萬裏,與油畫不同,我們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色。麵對這般壯闊,那份感動隻能借莊子的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巴爾港的路上,我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仙境般的花園,讓我驚訝不已的是,它帶來的那份恬靜竟如此美,如此動人。花草樹木,池塘石頭,一切都浴著嬌美的氣韻。頃刻間人仿佛遠離喧雜紛擾的現實,到了一個為人類所騷擾不及的世界,卻又隨時可以觸摸到那些含著晨露的花草樹木。

是誰設計了這天堂般的園林呢?一位巴爾港的當地人,查爾斯·薩維奇(Charles K. Savage 1903-1979)。1957年,他創建這個花園,起名“杜鵑花園”(Asticou Azalea Garden 頭一個單詞是那裏的地名,來自原住民的語言)。

薩維奇算是個自學成才的藝術家,19歲那年父親去世,他不得不輟學回家幫助母親一起經營旅店。這個機會使他結識了很多來避暑度假的文化學者、知名人士,使他開闊了眼界。這位深愛家鄉寸草寸土的人,想將大自然的景色濃縮在一個花園裏。他從沒去過日本,花園中卻有幾抹日本園林的味道,但是更大氣。六十多年過去了,他為後人留下了的杜鵑花園依然充滿詩意,動人心魄。

早期來這裏的歐洲移民,喜歡用他們的名字起地名,這裏的名字改了幾次。18世紀末改成“伊甸園”( Eden),估計有雙重意思,紀念那個叫Sir Richard Eden 的英國政治家,同時將這裏比作伊甸園。巴爾港這個名字是1918年起的,因為退潮的時候,人們看見沙灘上由礫石堆積形成的壩,像是酒吧,港灣像是吧台的後方。這名字同時還象征精英人士的財富。

沙漠島上有四個鎮,最大的是巴爾港,人口五千多。我們住在巴爾港大酒店(Bar Harbor Grand Hotel), 街道的對麵,有一條小土路直達海邊。沿岸是一路變幻多端的風景。這道風景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街上的博物館”(The Museum in the streets),這創意真好。一路上不時有大牌子講述這裏的曆史,介紹百年前名人的別墅舊址。其中許多別墅被1974年大火燒成廢墟,隻留下當年的照片。那火災持續了十天,燒毀67座別墅,222個房屋,5個酒店。我們住的酒店就是災後重新建蓋的,至今還有鬧鬼的傳說。

到巴爾港,一定要嚐嚐龍蝦。那裏的做法是清蒸,鮮美之極。這人類有時候挺矛盾的,要品鮮還要講究人性化,真有人做實驗,研究如何減少龍蝦給烹調時的痛苦。結果是,烹飪前將龍蝦放入冰箱,低溫使它們麻木,這樣烹飪的時候它尾部抽搐的次數就會減少。

緬因州是全美最大的龍蝦生產州。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今天人們如此稀罕的龍蝦曾經被原住民當成肥料,蝦殼做魚鉤。殖民地時期龍蝦屬於貧困人群,囚犯、契約仆人的食品。更可笑的是,在馬賽諸塞州,一些仆人起來反抗主人強迫他們吃龍蝦。最後跟主人簽訂合同,每周最多吃三次。可憐的龍蝦永遠也弄不明白,昨天的它和今天的它怎麽地位差別就這麽大呢?

沙漠島今天依然“荒涼”,它終年守護著自然界的粗獷質樸,展示它變化莫測的景色,它讓我們敬畏,更讓我們感動。我相信無論你是以什麽樣的心情到沙漠島,都會感受到心靈的愉悅。

 

達凱迪拉克山頂,緬因州,巴爾港, 阿卡迪亞國家公園內。

托馬斯·科爾 1845年畫的《遠眺法國人港灣》(View Across Frenchmen's Bay) 。

科爾的學生, 弗雷德裏克 ·埃德溫·丘奇 1850年畫的 《Fog off Mount Desert》。 

丘奇 1851年畫的 《Newport Mountain Mount desert》。

達凱迪拉克山頂。

海岸邊長滿青苔的礁石。 

“街上的博物館”一景。霧蒙蒙地看見遠處有條船。 

幾分鍾,船幾乎看不見了。

沙灘,一對夫婦,一隻狗。

“杜鵑花園” (Asticou Azalea Garden )一景。 

查爾斯·薩維奇(Charles K. Savage 1903-1979)杜鵑花園的創始人。照片自網絡。

下麵的照片都是杜鵑花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康尼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ty' 的評論 : 謝謝指正,已經改了。看來你對那裏很了解,可惜我們沒有發現日式禪花園。杜鵑花園已讓我有些醉了。
rty 回複 悄悄話 禿山島比較貼切。大火在1947,不是1974。個人更喜歡日式禪花園,就在Asticou旁邊。此地是新法蘭西,碰過十二歲後才學英文的人。夏天超市常有講法語的加拿大人,歐洲人也挺多。
康尼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村' 的評論 : 沒錯,就在路邊。我們差一點就錯過了。那是一個想起來就會使人心靜的地方。真高興,你也喜歡。
老村 回複 悄悄話 緬因真美,去過兩次。 杜鵑花園應該是就在小路邊吧。邊吧? 小小的, 但絕美,尤其是秋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