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hjuic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南澳散記 (增訂本) :第三十五章:阿德萊德的周末

(2023-03-26 17:54:31) 下一個

南澳散記

(增訂本)

 

徐家禎

 

第卅五章

 

阿德萊德的周末

 

 

          前幾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一個從悉尼移居到阿德萊德的家 庭。其父因為工作而帶了全家來南澳,無話可說; 孩子們可抱怨不堪,說阿德萊德太安靜,尤其一到周末,如“死城”一般,無事可做,吵著要回悉 尼去。

          其實他們不知道,對某些人來說,“寂寞是一種清福”。這是梁實秋 先生在一篇題目為《寂寞》的短文中開首的一句話。梁先生還說:

 

          “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 —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但更與心境有關。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裏 去尋求,隻要內心清淨,隨便在市廛裏、陋巷裏,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 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遊。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 福。”

 

          梁先生所謂的“意識自我”,的確是非常重要而恰恰正是常人所最不 理解的。不少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常識和精力去掙錢,去建立個人聲譽,去發現、探索、研究外界的一切,而卻忽略了對自己的了解和探索。法國大哲學家盧梭在他的最後一本書《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中也講到世 上大多數人在這方麵的弱點,他說:

 

          “...... 因為,他們的全部勞作原是為了生存, 而到了生命的終點,他們卻發現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白 費了。他們的全部操勞和財富,他們辛勤勞作換來的全部果實,當他們魂歸九天時,這一切全都給撇開了。 他們一輩子也未曾想到獲取一點臨死時能夠帶得走的什麽東西。”

 

          所以,盧梭的做法是:

 

          “從青年時代起,我就決定,四十歲以前,要積 極進取,去實現我的各種抱負;我抱定主意,一達到四十,無論身處何種境況,都不再為擺脫它而苦苦掙 紮,而是得過且過地度過餘生,不再思慮未來。......  我從這種種誘惑、種種無益的希望中脫身出來,對諸事冷漠,隻尋找精神上的安寧,對此,我始終興趣盎 然。...... 於是,我開始對自己進行解剖,使我的內心世界在有生之年臻於完善,以便達到我臨終時所希望 的境界。”

 

          盧梭能在一到四十歲就放棄了當時所占有的、於他“根本不合適的職 位”,盡管他的“運氣似乎當時還有望於達到一個更加穩定的地位”,卻能抑製一切誘惑,躲開塵世,自甘寂寞,去意識自我。他真不愧為一位偉大的先哲。

          在有機會讀到盧梭和梁實秋的這些有關文字之前,我也一直意識到探索自我的重要性。但是生活在瞬息即變五光十世紀裏,我卻不到時間去探索自己。

          在我有能力去有意識地作周密邏輯思維之後,至今覺得隻階段最適合我來探索自我:  一個是“文革命”的中後階段 ——約 七十年代初到中,即“文”的對穩定階段;  另一個是到了南澳之後,尤其在周末。

          最近,我曾將的關於“散步”的篇散文出示一位人。他讀之後,對我所在 “文化革命” 中兩段散步的情景表示疑惑:  怎麽可能當時的會如此動蕩不安、變化激烈,而我在散步時卻能內心此平靜地觀察自然、解自己?  其實,他不知道那兩段文字的原稿正是在當時散步後記下的真實心情;  他更不知道要能做到精神超脫,是能做到“靜” 的。晉朝陶淵明詩曰: “結廬在人,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爾? 心遠地自。” 唐朝韋應物詩雲: “滿郭春風嵐已昏鴉棲吏掩居世常清高僧無一。”這位一多年前的大早已超脫塵世的奧妙

          “文化革命初期,國家政局動蕩,我的家庭也全國千萬個家庭一 樣受影響: 批鬥家、財產沒收出門政治上一敗塗地、經濟上一文不。在剛進入成年的我的想上當然過震動及不安。但是之,特別覺得現實中的醜惡和不平已無望再改的時,我倒反萬念俱灰、死心塌地、麻木仁起來,於是就進入了能意識自我的階段

          記得大在一九七 O 年前後,我翻譯一首:華滋華斯的《黃 水仙》。以後,邊找詩邊翻譯總譯成六十首,這樣延續年,直到“文”的結束

          我當時翻譯的大多是古典詩歌,但一、二百年前人的喜怒哀樂愛憎,卻仍通過他們的詩歌栩栩如生地現在我麵前。因,我到了詩 歌音樂,可以 “永恒” ;  而我,也在這種“永恒”中躲開了現實中種種沮喪煩惱到了“永恒的安”。在我自的一本《譯叢》中,我 有一首題:

 

                          盛夏的中午,
                                   還有花叢蜜蜂低吟; 
                          初秋的深夜, 
                                    也有磚石下蟋蟀彈琴
                          隻有詩歌和音樂                      才能帶來內心深處的平靜; 
                          在宇宙無黑暗中,
                               我才找到了永恒的安寧。

 

          在詩歌中,我的不但生了共鳴,而到了同情和安使我當時已經破碎死的心找到了安息之

          在另一首題中,我說:

 

                                    在淒苦的詩篇裏,
                                    我聽見了心靈的哭泣; 
                                    在恬靜的樂曲中,
                                    我感到了靈魂的歎息。
                                    歡樂、痛苦、憂悒,
                                    都不再能激起內心奔騰潮汐;   
                                    已經變得堅硬而冷的心呀,
                                    隻有詩歌和音樂才是它合適地。

 

          於是,詩歌連同音樂 —— 因為的有聲,在當時的條件不能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 使我能超脫現實,探索自己的靈魂, 意識到自我。

 

 

          我的另一首題道:

 

                                      讓我變一                                 漫遊天際而飄忽不定; 
                                      讓我變一 
                                  四處吹拂卻無蹤
                                      讓我活著的時候,
                                     以詩歌撫慰我的精神;   
                                     讓我臨終的時候,
                                     以音樂指引我的靈魂。 

 

          此詩第一受華滋華斯黃水仙影響;而尼生爵士 (Lord Tennyson) 的《沙洲(Crossing the Bar)烙 印

          幸虧找到了詩歌,我不但了我生中的一艱難,而還學會了空靈悠逸界” 的方法。可“文”之後,會上,我又被硬從“墳墓天堂”中到“人間”,為生活、為匆忙, 直到運之到了南半球

          在阿德萊德的六年中,我總覺得世界我是那麽遠 ——  時正相反,在,我總感到世界我是那麽。於是,在這我就有了合適的心境這種寂寞和孤,尤其在阿德萊德的周末。

          我所謂的“周末”,在這兒要是指星。因為期六也是周末的一部分,但上我要間、購買周的物及用百洗滌 一周積累衣服;  下午又到中的學去上;  回到家則又把晾衣服收起燙好;  隨後,如有一音樂—— 我常將音樂會安 在周上  ——  我就匆匆吃晚飯趕去。於是,期六隻是一周工作延續,不的是一種工作,而往往比工作忙罷了。 我的“周末息”有一就是時我能真正於我自己。

          早上,我不匆匆會不會了一班公; 也不索:課堂中講,有業需改完,有於我的。即使了,也可懶洋洋上,看戶外的窗簾來,聽園鳥雀地對話。真如韋應物中所的:“園林好鳥。不覺朝已來望青天。”

          起床之後,我也可以慢慢梳洗無一人一事在催逼著我, 我盡可從自在。然後,不,先開去探望我一周中細看管的花看看哪株玫瑰含苞欲放,哪株謝蒂落;  看看哪 塊地上雜草生,哪株樹需鬆土施肥。我株樹撫摸將那端詳一會,為一周能有空閑照顧們而意,望有天天心它們。的 “一山鳥山好弟兄”, 真是句。然我有一能盡我的“”和“弟兄交流, 但我對他們一細微變化倒能了如指掌哪朵花開了、了,哪株 草生了、死了,都逃我的

          上午,我收音機,聽 ABC FM 聽眾播節目,常能發現幾首好曲子。我,以便後去唱片

          我很枯坐音樂,一般稿子,一些散文、文;  或開一本不腦筋的書,懶懶散散地去。了,寫得了, 就身走去。陸遊陶詩終卷鋤瓜”,大也是如此情境

          午飯何時去吃並不重要,因為後也無事非不可。午飯之後, 往往會有一種昏昏然之喝酒,但也會有種意,南一帶有人之為“”。不管是酒醉還是,盡可小睡音樂放著,一暖暖的、靜靜的雙簧協奏、重。如果天晴暖開著,於是“滿後,無人晝夢餘有南識,戶又書” 的詩境成了現實。

          有時醉意不,我也會去城、城外幾家開的書唱片店逛逛。 尤其如,我一定前。在帶有黴蒸氣的書摸摸西翻 翻也是種。有時會到一、本意外的廉價書,有時也會著一、 本可可不的書回來。

          在春、秋時山看花、秋也是事。我最目的地確地在小路中開兩邊花,遠處青山穀底農舍西斜之後,將車,麵對青山不知是青山我”,但如元張所說 “我青山”卻疑問

          夏天,我也。我最愛與特別海鷗紅紅,一雪白羽毛,在碧海金襯托純潔會說  “寶貴事,白鷗盟”了。

          如果還有,可在西輪紅日慢慢中, 由沸騰漸漸變成寶藍綢緞漸暗天空連成,然後回家。

          晚飯之後,電視幾個目;  或午未寫完的話題, 再寫下去。

 

 

         星期,在阿德萊德,不在家中、上,還是間, 找得到一個“靜”字。有時,的確可雨灑地、花瓣跌的聲。在這的寂靜之中,如有了梁實秋先生所說的種“內心” 的心境,就能真正到了“自我”的在。

          可以說,《南澳散記》中篇,是在這種 “靜” 的心情之中完成的。可的是,我至今並未真正變成。世事時時來侵擾我的內心平靜,煩惱之中。在這心境之中,真可有了那麽清靜的“周末”呢!

                                                          一九八八年十月九日
                                                          於阿德萊德東城書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