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zhuangxin

裴莊欣 ,中國美術家協會、 [1]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攝影家協會會員。西藏美術館籌建委員會特聘外籍專家。 1956年四川成都出生 ,1971年下鄉到西藏昌都,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畢業後重返西藏工作,1989年獲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會”
正文

西藏當代藝術首次進入主流平台

(2021-02-28 01:17:44) 下一個

《香格裏拉的慶典》

一個較大規模的西藏當代藝術展正在北京宋莊舉行。有評論認為,這是西藏當代藝術首次進入主流平台,具有特殊意義。

...................

宗教商品化*
裴莊欣在1971年15歲時去西藏支邊,在那裏工作了近20年,過去曾畫過一些革命理想主義的宣傳畫。在他這次參展的作品《香格裏拉的慶典》中,革命理想主義已經不見蹤影。

裴莊欣說:“今天我這張畫反映的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西藏。我用的是人民幣50元的布達拉宮的一個背景,我用我家裏陳列的一堆玩具的喇嘛佛像,我覺得(是)一種宗教的戲劇化跟玩偶化、商品化。原來我的家就在布達拉宮下麵,現在連地址都沒有,所以我畫這張畫,對我來講,是一個心理的安慰和一個回憶吧。”

遺憾的是,由於他現在是美籍華人身份,而西藏目前隻對組團去的外國人開放,所以他已很難再回西藏搞創作了。

 

*“烈日西藏”展匯集近200部作品*

2007年北京曾經舉辦過一次西藏當代藝術展。不過那時,參展藝術家隻有7人,作品僅30餘幅。這次宋莊文化藝術節的《烈日西藏–西藏當代藝術展》則聚集了51位藝術家的近200幅作品。

參展者以西藏當地藝術家為主,也包括十幾位長期生活在西藏的漢族美術工作者。藝術形式亦較前豐富了許多,既有繪畫、雕塑,也有裝置作品和攝影、錄像作品。

西 藏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噶德,既是策展人之一,也是參展藝術家。他認為,這次展覽的最大意義在於“真正地能夠進入到主流的一個平台上去展示。因為之前的作品 呢,基本上都是在商業性的畫廊,都是在邊緣的一個狀況去展示的。這次應該說是內地的當代藝術主流的圈子裏,真正地承認了西藏當代藝術的一個存在吧。”

噶德的作品《經筒》中的兩隻筒

和上次展覽相同的是,參展作品顯示了藝術家對於西藏現實的思考,而且更為深刻了。主要策展人、美術評論家栗憲庭曾赴西藏考察。他在觀看參展作品後表 示,“所有我們這些外來人都無法真正體會但可以感受到文化身份的危機、信仰的矛盾、被侵蝕的宗教、文化的混雜和破碎、環境的汙染、漢化的嚴重、西方消費主 義的侵入……帶給西藏人的那種切膚之痛。”

進入美術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噶德的裝置作品《經筒》。紅色木架上矗立著四個藏傳佛教經筒,上麵分別鍛造出毛澤東、鄧小平、**、胡錦濤等四代**領導人的經典口號。栗憲庭分析說,轉經筒是藏人日常的修行行為,但50年代至今,意識形態同樣成為藏人生活的“日常經”。

噶德表示:“現在西藏文化已經受很多的因素的影響,處於一個非常大的變革的時期,包括信仰上的變化。我們都是在單位上,每個星期四下午都要學習相關的文件,類似這種口號。我就覺得這個跟念經很像。”

 

*《經文》:網絡文本取代傳統經書*

《佛》係列中的《觀世音》

宗教受到的衝擊還不止於此。貢嘎嘉措用商標和時尚圖像貼出的佛像,直白而有力地表達了消費文化侵蝕西藏這塊宗教聖地的感覺。強桑的《佛》係列,則直接把佛畫成機器人的形像,其中不乏象征暴力、色情、時尚的符號。

在噶德的另外一幅作品《經文》中,經書的內容均來自手機短信或微博等網絡上的流行語。

噶德說:“以前經書作為西藏人的一種行為規範,它是起作用的,現在是不起作用,現在起作用的可能更多是網絡、更多是現在的這種交流工具。”

*《三十個字母》:冀望藏文複活*

1410《三十個字母》

兩個大型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一個是亞次丹和次格的《酒塔》,另一個是諾次的《三十個字母》。《酒塔》用啤酒瓶搭成的一個高大佛塔,在傳統上喝青稞酒和信仰佛教的西藏,其寓意不言自明。《三十個字母》則把30個鐵鑄的超大型藏文字母嵌入土中,以期引起人們對藏語文的關注。

噶德說:“他就是覺得,西藏的文化應該更加地關注自己的母語吧。隨著這種流行文化各方麵的傳播,藏文的功能越來越少。他希望更多地能夠讓藏文複活吧。”

*西藏當代藝術新方向受到關注*

153展廳內景象

展覽引起觀眾的巨大興趣,他們對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釋。來自台灣的蔡小姐注意到一個題為《方向》的油畫係列。她說:“感覺他們有一些人是在尋找當代的一些新的方向。”

北京通州的一位老人認為,次仁念紮的《塑料》、《鐵鳥》等作品體現了畫家對於環境汙染的關切。

退休美術編輯王先生的感受是“它給人一種更多地體現傳統的、佛教的境界,但是又感覺到藏族的土生土長的畫家們也是跟隨著世界前進的步伐,他們又有若幹新的理念融合進去了。”

西藏當代藝術展是2009.9月10日開幕的,將於12月10日閉幕。

               #Tibet memo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