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多年前隻看過兩遍,直到現在也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求不到一個真諦。現在各大名家麵前冒死點林妹妹的葬花吟,懇請大家踴躍拍磚,特別是船長。近日老鬼兒作惡多端,欲求拍磚釋罪,毒打釋懷。
葬花吟
花榭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是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語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語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是曹雪芹借以表現林黛玉身世遭遇的代表詩篇。相信大家都知道唐朝時期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那纏綿的“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寫意。紅樓中的很多對詩,都為這種在唐朝時期興盛的歌行。這種歌行,繼承了隋樂府詩的清新淡麗,抒發離別的真摯感情和富有韻味的人生哲理,韻味悠長綿延,清新自然,首先,不能不說這是作者在紅樓中的一大亮點。
全詩並沒有完全的講述林妹妹的悲傷淒惻,更道出了林妹妹心中無法拭去憤憤不平,積鬱在胸的心境。“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說出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對她長期迫害冷酷無情的現實社會控訴?生於高宅深院,幸福與自由仿佛咫尺,卻已然天涯,“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曩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守著心中的理想,寧願走到生命的盡頭,柔弱的林妹妹用生命去抗衡無法改變的現實,不甘屈服,孤敖不阿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我想,這才是作者用筆的真意。
其實,在這首詩詞中,寶玉和林妹妹後來的悲劇也隱於其中。
在紅樓眾批語中的甲戊本中有言——餘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淒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寶玉,何能下筆?故挺筆以待”
要注意的是,沒有看過寶玉下文的,是沒有辦法下批注的,所謂的下文,應該是後半部寫林妹妹之死的文字,如若僅僅以花落來象征紅顏美人多薄命的話,用不著一定要等待後文才可以的。看過後邊,在來看這首詩,就會知道,詩詞中並非泛泛,信手拈來。
可以說,實際上葬花吟就是林妹妹的詩讖,這點上可以從當是作者友人的明儀的“題紅樓夢”中證明: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似讖成真”,這是隻有知道作者筆下會有林妹妹之死的人才可以說的話,這後兩句明儀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這與後來整理續書的程偉元、高鶚想象的因為婚姻不自主是多麽的不同。
若真象此二人想象那樣,寶玉已有他屬,試問,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難道“續紅絲”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不成?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幾次重複,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這之前有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淒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無疑。
並非大家都忙著為寶玉辦喜事,因而無暇顧及;恰恰相反,寶玉、鳳姐都因避禍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論親”、“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日子,詩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也許含有此意。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大概春天裏寶黛的婚事已基本說定了,即所謂“香巢已壘成”,可是,到了秋天,發生了變故,就象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被迫離家出走了。所以慨歎“花魂鳥魂部難留”,幻想自己能“脅下生雙翼”也隨之而去。“淚盡證前緣”, “花落人亡兩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說寶玉,正是完全切合的。雖寶玉再回賈府,已然是“紅瘦綠稀,落葉蕭蕭”了。雖與寶釵成了金玉良緣,卻不也是“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嗎?
這首詩中作者的譴詞,完全不在憐花惜春的纏綿之上,後文大多韻於其中!
鬥膽捉襟,望各位補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