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和中國維新的成敗的一點想法
(2006-02-05 16:17:18)
下一個
覺得,對與日本的維新和百日維新並不是一個層次上的維新。可以說,開始時候的明治維新,是在一個經曆了幾百年名存實亡的傀儡之後,重新大權在握,誌在改變社會的封建製度,全盤西方化。雖然稱皇帝,可是日本已經儼然成為一個近代的資本主義國家。
不能不提到日本做為島國的一種緊迫感。對於實力強大的西方軍隊來說,可以說是日本曆史上真正可以威脅到國土的外國軍隊。雖然中國曆史上唐朝和明朝曾經兩次日本,也有大元夭折途中的渡海侵襲,日本總是能縮回龜殼。可是麵對就在眼前的火槍鐵炮,日本又開始學乖了,就像遭到大唐鐵騎摧枯拉朽的打擊之後,捧著二皮臉來學習一樣。就日本維新前的社會生產力和中國比較來說,可以說就是一張白紙,可是就是因為是張白紙,畫起畫來才清清楚楚,可以說,日本維新的成功,有它的偶然性。
對於中國的維新,卻是有其失敗的必然性。
中國人向來是對外同仇敵愾的。我不相信在近代中國的沒落中,是因為滿族人的賣國才導致的。別人不說,親王森格林沁帶三千親衛大刀兵,付天津抵抗就是個例子——誰不知道這區區三千隻有白刃的士兵,能抵多久?
維新輸在自己自足的封建經濟;更輸在隻講化力,不求主攻的太極文化上。
不用講光緒皇帝沒有權利,慈禧太後如果奸詐雲雲。說輸在經濟上,是因為變法不敢去徹底的觸碰維係封建社會的土地製度。或者也可以這樣說,變法沒有爭取到那些被禁錮在土地渴望被解放的社會最低層民眾的支持。沒有支持那裏來的權利?
哲學上有主要和次要矛盾之說,首先要看青什麽是主要矛盾。搞學堂,興洋務,這些隻不過是些枝葉。想問,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精英,運氣不好都被出身草莽的義和團殺了,為什麽?做洋務,那個時候社會除了農民商人,就是當官的,農民離不開那塊土地,產業工人怎麽出現,機器生產怎麽運轉呢?康梁拿出的皮毛措施,意在修邊去角,更好的維護清帝,緩解內外壓力,殊不知,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再重新擺盤棋下。
更說輸在隻講化力,不求主攻的太極文化上。
說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實在貼切,從古到今反是想對中原想入非非的蠻族,非但沒有得逞,卻反而被牢牢的吸引和同化過來。太極掌講究以守帶攻,接力打力,以柔克剛,二兩撥千斤,就是個巧字。可是發展到了火器時代,再堅硬的城堡可以守住多久呢?一個很好的反例,沙皇彼得隻身遠赴歐洲學習,那以後沙俄瘋狂的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和土耳奇奪黑海,建聖彼得堡;吞華沙大公國,士兵們沒有武器,揀著前邊倒下去士兵的步槍繼續衝。為什麽當初被康熙雅克薩打的數千人剩下的不到70的斯拉夫民族,現在霸著日本的北方四島就是不給,就有這個魄兒?
隆美爾有句名言喊的好——前進,前進,再前進。他是有裝甲車,可是當時中國賴以稱雄的文化裝甲早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天朝上國,都是人力車;中庸之道,就是打不過了我忍還不行嗎!
從上古下來,中國就是禮儀之國,守著孔孟之道,揣著孫子兵法,養尊處優,雖不是很太平,可也過的去。過的去就行,這是中國人。真正考慮改變現狀的人能有幾個?世界上都說中國人聰明,中國人自己也這麽認為,嘲笑那些隻會把中國好東西到處傳播的阿拉伯人沒用。可是聰明的中國人真的敢徹底承 認自己的不足嗎?
光緒的變法其實很多年前就給中國來了個生動的寫照。中國的變革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就好像是一場場的維新一樣。
前些年,放著絕對產出大於投入的東北放著不管,眼看著100萬失業後還不如農民的產業工人,去開發西部;現在又提出和%……—*諧社會,然後又提出權利“分享”,免除農民稅。確實是不錯的舉動,可是反觀之,說明了什麽?社會的階)*(……—級MAODUN在暗流激蕩吧。怎麽中國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想對策呢?如果中國人真的聰明的話,為什麽不一開始就想到呢?
中國崇拜的文化在停滯,思想在落後——防民甚於防川。
維新在繼續著,希望中國能笑到最後
找來日本的曆史書,特將日本明治維新明治天皇頒布的詔書翻譯如下,供各位仁兄參考利用。
來自 山川出版社 《詳說日本史》 作者 石井進 笠原一男 兒玉幸多
1868年1月,對於世界各國的王政複古和天皇重新掌握外交權利的情況下,緊接著3月,天皇頒布《五箇條の誓文》,表示尊重世間輿論和結束鎖國政策等,被做為新政府在未來的國策,同時,文武百官在天皇的帶領下對諸神宣誓,標誌著天皇再次親政,強調了天皇不可動搖的權利。
1. 要大範圍召開會議,聽取廣大意見,決定國家的紀念日
1. 要上下同心協力商討支撐國家的施政綱領
1. 文武官員要盡職盡則,善於體諒庶民疾苦
1. 破除舊來的陋習(指攘夷運動),還天下公平
1. 要以向世界學習知識來鞏固皇國的基石
具體施政措施
1. 廢番製縣,加強中央集權。
在戊辰戰爭中獲取的舊幕府的領地中,要地設府,其餘為縣,受封舊大名維持原有俸祿,任“知藩事”,主持藩政。政府以武力平息拒絕執行政令的藩地,被罷免的“知藩事”被命令在東京居住,為避免再次出現舊大名造反,中央政府重新任命的各地行政長官為“府知事”,“縣令”,1871年,徹底的實現了全國的政治統一。
在加強軍事方麵,政府在進一步構想組建近代軍隊。1872年,基於征兵告諭,第二年1月,公布了以全民皆兵為目標的《征兵令》。根據規定,全國不論貴族和平民,年滿20歲的男子將作為征兵對象的統一的征兵製度被建立。同時,警察製度也從軍隊中獨立出來,1874年,東京警視廳設置。
2. 四民平等,改革社會製度。
廢除舊來政府,藩主和藩士封建的主從關係,縮小特權範圍,其中,在1876年頒布的《廢刀令》中,士族的特權被完全剝奪。作為平民的農工商,則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姓名,擁有和藩主以及士族通婚的權利,同時,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和搬遷,這樣就被稱為——四民平等時代。1872年,編統一的戶籍,身份製度確立。
3. 地租改正,穩定財源
1872年,解凍《土地買賣禁令》,確定地價的地株發行,土地作為不動產項目,承認所有人的土地所有權。改變了原來農民向地主交租的局麵,從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社會的所有製形式。
4. 殖產興業,近代產業的育成。
1870年,工部省在東京——橫濱,神戶——大阪——京都之間開設鐵路,連接開放港口和大城市。1871年,官營郵政製度發展。1869年,最初在東京和橫濱之間架設電線。海運方麵,對於三菱會社給於重金支持,與歐美汽輪船公司對抗。
同時,民間工業也長足發展。1873年設立的內務省,在製線,紡織等方麵,通過“官營模範工廠”向民間推廣機械化作業的生產方式。
5. 文化開明,引入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
在思想界,對於儒教和神道等想問題的方法和古老的生活習慣加以排斥,取而代之的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近代思想流行的天賦人權。設立大學,立《神佛分離令》,廢佛立神,神道被國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