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個有味道的實實在在的女人
(2006-02-05 16:08:39)
下一個
透過透明的水晶杯,看到了透明的你;無暇的美麗在杯中蕩漾,無限的溫情在手掌的溫度下慢慢的散發去迷人的醇香---讓人迫不及待的想去觸摸那如水般的溫柔.
張愛鈴的"傾城之戀"大概在15年前,拿起過兩次,結果都是糊裏糊塗,不知其中之玄妙所在.可能是哪個時候自己年齡的原因,無法更深的去理解書中對某些東西的詮釋.
初時覺的她對人世看的過於透徹,筆端冷意傾人,而十年後再看,其味兒另然。
張愛鈴當年適逢亂世,戰爭與變革頻繁,做文顯露者,多與時局相關。而其文字從城市入手,流於時事之外,尤其以女性視角,直白人心,且多徘徊於情愛之中,大有亂世雖惶惶,獨活於高樓觀之之態。戰亂之時,遊於上海和香港兩地,身邊所經曆過的種種自然要比平常人多的多,可以說,張愛鈴是當時的精英階層,或許這便是張愛鈴小資情調的本意吧.
看張愛鈴的《論寫作》 一文,倒恍惚失去時間距離感。她說,迎合讀者口味,無外乎兩者:一是說人家要說的;二是說人家要聽的。想必當初張愛鈴為求文章發表,此等問題也是久思過的。而幾十年後,在現在的文字領域裏,不仍然是這個問題麽?那時還未有政治傾向的一致性,寫者自然要迎合發表的要求的。而今需要彰顯個性,也是需讀者認可的。這麽多年的變遷,竟然象是絲毫未動的延續。
此文開頭一段,倒真令人一笑。
有先生教授作文,說道。文章開頭需好,引人注目;結尾要好,令人深思;遂列舉係列說明。待得過了一陣子,又說,中間也要好。。。。。。
此謂好文。
此段推理可至任何事物,頭好尾好中間好,便是事事都好。
文人之酸,可見一斑。
張愛鈴筆下的人物,均為凡人瑣事,在欲望中掙紮,在享樂中精明。情愛中透著的冷酷,都市生活的點滴寫照。原說都是為個“情”字,到底不過為了個“我”字。
說來她的文字倒真適合情海裏翻滾過的人看的,有意者未必看出情真,無心者也未必看的盡是無情。
其實倒是喜歡其寫人時的那份冷靜,絕不拖拉,一句便道盡心思。人便是人,貪欲也好,做作也好,本就如此,無須多述,多了,這人也就沒了味道。